徐莎莎
摘 要:《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所以,美术教育应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要绘画手段的观念,而代之鼓励幼儿自由创造,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新观念。幼儿的发展使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其次是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来激发幼儿创造的勇气和热情。当幼儿经常采用某种造型形式、表现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层层设疑,让幼儿思考改变思路,以免形成一种僵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形式,从而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大胆自由创造。教师应该经常观察、学习幼儿造型,善于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对幼儿进行想象能力训练。通过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幼儿的自由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画面内容丰富生动,色彩大胆艳丽,具有个性,收到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自由创造;大胆想象;环境;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212-02
一、前言
幼儿美术创作主要表现在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这种方法往往使幼儿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这些灌输的东西,幼儿便无能为力了,更谈不上自由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孩子彼此用自己的语言说话。《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所以,美术教育应打破传统以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要绘画手段的观念,而代之以鼓励幼儿自由创造,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新观念。那么,如何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进行自由创造呢?
二、提供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自由创造的欲望
《指南》中指出“艺术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合适的环境,把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为幼儿自身的需求,让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自由释放个性。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设置版面,如,小班“我行我能”,中班“画吧”,大班“多彩的世界”等来展示幼儿绘画及手工作品,陈设一些易被幼儿理解的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马蒂斯的《舞蹈》、毕加索的《梦》等,让幼儿从小接触经典,与大师对话,给他们提供一个高起点和高平台,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对美的知觉和选择更加敏感。
其次,可以布置一些艺术图片,如,京剧脸谱及墙壁装饰画等来装饰教育环境,并让幼儿一起参与设计和布置,以激发他们自由创造的兴趣和热情。多样化的、富有视觉美感和表现力的操作材料,是帮助幼儿不断产生好奇心和保持新鲜感,刺激幼儿创作欲望,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
所以,教师应鼓励幼儿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重视每个幼儿的富有个性的表现及创造性的表现,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使他们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
三、层层设疑,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造型形式、表现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让幼儿思考改变思路,以免形成一种僵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形式。例如小班美术课《太阳爷爷的果串》,孩子们一开始画果串的时候,是一致的红色的圆形串在一起,像糖葫芦的样子。于是教师顺势提问:“果串都是圆形的吗?”当孩子画出了扁圆、长方形、香蕉形和三角形的果串以后,进一步提问:“每串果串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同一串果串的颜色可以不一样吗?”
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开始大胆用色和自由创造,画出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果串。这样,孩子們的果串从单一的圆形到形态各异的果串,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锻炼。还比如,当幼儿选择绿色画树叶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当幼儿选用淡黄、淡绿、深绿的颜色来画树叶时,追问:“其他的颜色可不可以来画树叶呢?”如,有个孩子画出了黑色的树叶,我问他树叶为什么是黑色的,他说环境污染太严重的,树叶吸收了太多的有害气体死去了。当幼儿用各种颜色画树叶时,提问:“怎样的树叶才能与众不同,有神奇作用呢?”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大胆自由创造,比如有的幼儿画出了红色能唱歌的树叶,有的幼儿画出了金黄色长出翅膀会飞的树叶,有的幼儿画出了绿色的口香糖树叶,还有的幼儿画出了白色能帮助人们隐身的树叶等等。这样,孩子的思维在老师一次次的追问中得到了开发和提升,他们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能力。
四、帮助幼儿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很多教师常要求幼儿画的“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样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所谓“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幼儿创新,就是要让孩子敢于和老师的不一样,敢于和别人的不一样,敢于和自己昨天画的不一样。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作品,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
其次,要把“不一样”具体化、明确化,如:大变小、高变低、红变绿、黄变紫、左变右等等,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如:大班美术《给树穿上花衣裳》,画树时,我不但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的树,而且也鼓励幼儿想象中树干的纹理、树叶的形状和颜色、树上结的果实都能变。于是,就有幼儿画出了文具树、树干画满了小鸟、线条组合和太阳,树冠里画满了文具:有小刀、橡皮、尺子、铅笔、文具盒、书包等。还有礼物树、裙子树、书树、,更奇特的还有医院树,病人只要往树下一站,什么病都会好了,不用吃药打针。这样,孩子的思维就在和别人不一样中得到了求新、求变的训练和拓展。这些活动让幼儿在求新、求变的创作中树立起来了创新意识,同时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出了自己的美好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幼儿继续进行自由创造的动力。
五、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进行想象能力训练
幼儿对许多图像的解释都与日常生活经验具体形象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应经常观察、学习幼儿造型,善于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孩子的作品,进行想象能力训练。大班美术《飞翔的小鸟》,在画小鸟的时候,我不但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各种形态的小鸟,而且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小鸟会不会流泪,小鸟会不会笑等。于是,各种有故事的小鸟就出现在幼儿的画笔下:一个幼儿画了一棵大树,树顶上躺着一个流泪的小鸟。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说:“这是一只任性的离家出走的小鸟,现在它想妈妈了,它想回家。”还有的孩子画出了能吹出大泡泡的小鸟,泡泡把小兔带上了天空。这样,孩子大胆的想象就把我们带进了童话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神奇和多彩。经过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幼儿的自由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画面内容丰富、生动,色彩大胆艳丽,具有个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六、结语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媒介。媒介怎样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媒介背后的内涵,教师想通过媒介传递什么,赋予什么?幼儿通过媒介可以知道什么,获得什么,体会什么?这才是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油画棒舞会[J].幼儿教育,2013(12).
[2]边霞.幼儿美术特色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实施[J].幼儿教育,2011.
[3]陈伟琴.洋洋为何总说“我不会画” [J].幼儿教育,2011(06).
[4]黄丽臣.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J].河南教育,201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