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影戏表演的近代发展概况

2017-11-19 19:41祁志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影戏皮影戏皮影

祁志洞

摘 要: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何地在文献典籍中并没有提及,我们能看到最早的影戏资料在宋代。皮影戏出现伊始就呈现给我们非常兴盛的景象,随后各个时期,其在制作工艺、材料、功能上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经历了从素纸雕簇到羊皮妆彩的转变,从单纯的娱乐到祈福辟镶的发展,从内到外的扩展,从兴盛到衰落……各个时期的特点与当时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最终形成新时期的影戏,其保护和发展期待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关键词:皮影戏表演;近代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147-01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的始祖”。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l、“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逞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一、皮影戏的表演特点

(一)准妙惟肖,道具运用画龙点睛

皮影戏演出时的道具又叫砌末,它是皮影制作和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州皮影戏在表演中,根据剧情的需要,将生活中的细节通过艺术化的砌末活灵活现地展映在窗幕上。到了川世纪的四、五十年代,皮影艺人开始注重舞台视觉效果,道具及舞台布景也日益精美,给现代观众带来更为精彩的视听盛宴

(二)华丽精美,影窗布景再现原著

场片,也称景片,即皮影戏的舞台布景。旧时,影戏舞台面积约为三平方米,用长七尺(2. 33米),宽三尺(1米)的白布做影窗(影人舞台),其舞台场片设计及艺术表现手法均要在有限的窗幕深度限制下进行,许多皮影大师们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场片艺术形式

(三)入情入境,原创影调戏渲染意境

早期皮影戏又叫唱影,演出时边演边唱。在传统影班中,全体演员都要参与演唱,根据剧情扮演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演唱腔调是依据行当角色和人物个性而设计,以达到刻画人物、以声传情的艺术效果。

二、皮影戏近代发展概况

皮影戏在演出道具、影偶、剧目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产生了新的形式和内容。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文艺政策下,皮影戏得到了复苏和发展。根据新时期的形势,皮影戏开始进行改革。影窗即演出幕布变得越来越大,旧时影窗仅宽1米余,后来增大到2米、3米多宽;灯光开始由捻子油灯向汽油灯、日光灯改变;开始在演出中加入声、光、电、投影等演出特技;影偶根据时代特征开始创造出新的形象;在这个时期有不少新的皮影剧目出现,如《鹤与龟》、《刘胡兰》、《白毛女》、《平原枪声》、《三只老鼠》等等。

北京皮影戏达到一定繁荣程度的时候,一些京剧演员也会到皮影班中演唱,俗称“钻筒子”,如著名京剧花脸演员刘永春就是例子。皮影戏中负责演唱的演员功力得特别深厚,前面提到的乐亭皮影所谓“听影”,就是因为观众更看重的是影戏的唱腔,唱影的演员声望也非常高,昌黎的高荣杰就被誉为“皮影界的梅兰芳”。陕西的秦腔大家听了都会有激情昂扬的感觉,而碗碗腔则能让人听了声泪俱下,给《活着》配戏的潘京乐,他唱的碗碗腔入情入戏,让人感动。

皮影戏的操纵技艺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文戏更多关注的是唱,所以操纵的动作看似不多,但是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演出角色的身份、动作配合演出台词,这些都需要深厚的功力;而武戏动作比较多,特别是北方皮影,表演高超者能够一个人双手同时拿七八个影进行操纵;可以飞快地给影人换头换装,这被称为魔术般的技艺;耍扦艺人可以将一套拳法、刀法、马上功夫等耍得精彩娴熟。

皮影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绚烂的瑰宝之一,不能也不应该任其消亡。進入21世纪,各界有识之士意识到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皮影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2006年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包括浙江海宁皮影戏、河北唐山皮影戏、陕西皮影戏等十余个地区皮影入选,给皮影戏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最值得欣慰的是,2011年11月27日,中国皮影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性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三、结语

总之,皮影这种平面透光的傀儡艺术,虽然局限性很大,表现力受到客观存在的制约,但只要真正掌握了它的艺术规律,参悟透了其中的奥秘,充分发挥它的审美功能,皮影戏艺术的这朵奇葩,一定会开放得更加艳丽,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贾涛,韦凯.浅析民间皮影造型艺术特点[J].美术大观,2007(07).

[2]王成玥,陈峰.压在箱底的精灵——浅谈皮影戏艺术[J].艺术研究,2007(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戏皮影戏皮影
指间功夫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吟 荷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佟晶心影戏研究方法及其理论贡献研究
皮影的来历
简说江玉祥著《中国影戏与民俗》(修订版)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