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职生中国画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2017-11-19 16:06曾凯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中职生中国画学习兴趣

曾凯杰

摘要:对于中职学校中国画教学而言,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与认识,促使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提升,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对中国画学习有一个浓厚的兴趣。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鉴于此,本文结合中职中国画教学特点,提出几点培养中职生中国画学习兴趣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中国画;学习兴趣;培养

引言:中国画学习是中职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画在世界美术艺苑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画将中国传统的诗、书、画等各种艺术元素结合到一起,是中华民族文化修养与内涵的重要体现。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国画进行了解与认识,从中培养他们的悟性與创造力。而为了改善中职中国画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中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

一、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画是在漫长历史与文化的演变中得来的,其文明脉络与人文认知经历了数千年之久,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画所具有的民族风格十分鲜明,不管是工具材料、绘画技法,还是画家的人文意识,都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的重要体现。中国画重视诗、书、画印的整体性结合,画面非常丰富并且具有多变性,其形式美也非常独特。简单而言,我们可以将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分为以情观景、以理观景以及以心观景。在中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特征进行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欣赏课教学予以重视,并对现代教学技术加以运用,将不同风格与各时代的中国画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围绕此进行欣赏与评论,基于此为学生提供适当引导,帮学生分析作品的笔墨效果与意境,进而对中国画的风格特点与审美特征有所掌握。只有学生对作者心境有所感悟,才能够真正激发他们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缺乏对中国画审美特征的认识与理解,而仅仅是生硬的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创作,那么他们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画工具材料特性

中国画所运用的工具与材料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数千年之久,其艺术面貌具有非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因此,在中职中国画教学中,教师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对中国画工具的特性进行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工具与材料的紧密联系有所了解,进而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宣纸贴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展示中国画创作所用的工具,将其特点一一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对中国画工具的使用与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宣纸上自行练习,通过毛笔在小纸上试墨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中国画所用宣纸与普通纸张的区别,从中学生就可以对中国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有所掌握,并激发他们对中国画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后续教学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性

中国画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以临摹为例,这是中国画学习最为初级的一个阶段,这种传统的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通过临摹,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中国画工具与材料的使用方法,并激发自身潜能,逐渐建立起对中国画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与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作品进行临摹时教师应予以适当指导,让他们从简单的作品入手,逐渐增加难度,做到循序渐进,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临摹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掌握笔、墨等基本技法,而在临摹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不必在意物象形态与细节的追求,而是要将创新元素融入其中,了解到摹意而非形的重要意义。只有在这种轻松的心态下,学生才能够在临摹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自身处于临与创之间的状态,进而更加积极、投入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又比如在写生练习中,学生对笔、墨等基本技法有一定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让他们对一些形体把握难度较低的花卉进行写生,例如荷花、牵牛花都是比较理想的素材。在写生练习中,学生应尽可能选择白描的形式围绕简单的花卉展开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铅笔勾画出大体形态,然后用毛笔通过中锋用线的方式进行勾勒,最终完成对素材的写生。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渐融入到中国画学习中,进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逐步激发,提高他们对中国画的学习水平。

四、加强教学模式创新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激发中国画学习兴趣,就还需要教师对中国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例如中国画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发挥创造力的同时可以获得成就感,进而进一步激发自身对中国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临摹、写生等练习之外,教师还需要将自然与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作品与现实的联系,进而逐渐对画为心境、终得心源的高超境界有所认识与了解。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观察力、写生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以藤本植物为主题的教学作品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侧锋、中锋画出浓淡墨色变化的画法进行示范与讲解,然后学生基于此进行进行练习,使学生对藤本植物中藤叶与藤条的画法有所掌握,然后教师就可以将葡萄果、葫芦、丝瓜等植物作为素材,让学生围绕此进行绘画,如此一来学生对藤本瓜果作品的创作方法就得以掌握,在改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中国画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创作完成后,教师还应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的点评,或者利用互评、自评等方式,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得到激励,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只有学生对中国画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真正改善中职中国画教学效果。站在教师的角度,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激发他们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融入到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段汶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高师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1):146-148.

[2]陈东.初中中国画教学之我见[J].艺术科技,2013,26(5):33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生中国画学习兴趣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