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涛的革命教育生涯

2017-11-17 04:10郑向东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教育

郑向东

【摘要】李春涛与彭湃同时留学日本,回国后,一起从教育入手实践改造旧社会,在潮州金山中学当校长时,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应彭湃邀约,在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任教育长兼国文教员,宣传马克思主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北京中国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等学校当教授时,传播马列主义。在上海大学讲授《殖民政策》的课程,揭露帝国主义对世界人民的掠夺。大力宣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协助周恩来工作,为中国革命奉献一生。

【关键词】李春涛 教育 马列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38-02

李春涛1897年出生于广东潮州,与彭湃同时留学日本。回国后,李春涛与彭湃一起从教育入手实践改造旧社会,李春涛长期教学和杂志编辑工作,宣传马列主义,1927年4月27日,被国民党杀害。

李春涛的父亲李秀升在潮州城南讲堂教书,从小对李春涛严格要求,1916年,送李春涛到北京学习,隔年,接受好友、同盟会会员吴贯因建议,送李春涛到日本留学。

1918年9月,李春涛与彭湃同时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同校同科同级,且尝同住亘二年久”[1],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李春涛与彭湃、杨嗣震等人一起参加日本进步组织“建设者同盟”、“可思母俱乐部”(Cosmo-Club),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中发起组织成立“赤心社”,出版《赤心》刊物,学习苏联革命经验,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改造旧社会的道路。

1921年6月,李春涛毕业回国,取道北京还乡,见了李大钊,并聆听李大钊的演讲。9月,李春涛被聘为潮州金山中学教务长。潮州金山中学是当时粤东地区最高学府,原校长张竞生是留学法国博士,得知李春涛返乡,便到李春涛刘察巷15号的家里会晤。两人相见甚欢,又志同道合,张竞生就聘李春涛到金山中学共职。10月,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张竞生任北大哲学教授,李春涛因此代理金山中学校长。

李春涛到金山中学后,进行了多项改革。李春涛日本留学时写了一篇《读书录》的文章,提倡男女平等,他把这个思想付诸实践。据金山中学校史记载,李春涛到金中后,力排众议,于9月录取了8名女生免费入学,开创了潮州实行中学男女生同学的先例。李春涛重视学校清洁卫生,金山中学打扫得干干净净,厨房没有苍蝇,厕所厕缸加上木盖,全无臭味,校园小路两边的树没有了以前常有的痰迹。他还亲自动手,美化学校环境,金山西北面的“火药库”周围,原来杂草蔓延,荆棘丛生,他亲自带领教工和学生执锄整地,把荒山变为园林,成为休憩的好地方。当时潮州还没有电灯,李春涛在金中办了一个发电所,“购机器,自办校用电灯百余盏,选免费生二人练习司机”,由学生参与管理,既改善了教学条件,又帮助穷苦学生通过勤工继续求学,获得全校师生称赞。李春涛还自己解囊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如,赠予詹昭清路费和学费,帮助他在北京大学求学。[2]

李春涛利用金山中学这个平台,传播新思想,破除旧习俗,进行学校改革。李春涛一到校,就决定从9月12日起,每天中午,在校内“四角亭”举办社会主义专题讲座,宣传马克思主义,向学生灌输新思想。他创办《金中月刊·进化》,并任主编,内容也是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学说,传播五四新文化和爱国思想。金中这时不少学生接受了进步思想,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如“左联”社常委、被国民党枪杀于南京雨花台的洪灵菲烈士,就是这时期的金中学生。

李春涛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焕发学生关心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激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想改变日本等帝国主义在华的优势局面,争夺在华利益,授意北洋政府提议召开解决远东问题会议。李春濤敏锐地认识到美国的意图,在汕头《大岭东日报》发表文章《太平洋会议性质及范围之一研究》和《于汕头太平洋会议研究社之提案意见书》,揭露美国企图通过会议谋求在中国的“经济利益”,敦促北京政府予以防范。1921年11月12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李春涛在潮州金山中学同时召开的全校师生员工会议上,发表了《太平洋会议与未来国际战争》的演说,指出 “无论太平洋会议如何收有卓绝成绩,而末来之世界的国际战争,终不可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严厉批判。“九国会议”最终签订的公约给美国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增加美国侵华势力,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与李春涛之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完全一致。李春涛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实际行动给金山中学的学生做了榜样,激发了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

由于当时潮州的封建旧势力强大顽固,1922年初,李春涛因“他的进步思想,也不适应这旧社会环境,不久也去职”[3]。

1921年10月,留学回国的彭湃在海丰被任命为劝学所所长(1922年1月劝学所改为教育局),他聘请李春涛到海丰任教。为了实践从教育入手革新社会的理想,李春涛欣然答应。1922年初,他前往海丰,担任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的教育长兼国文教员。

第一高等小学的校长杨嗣震也是李春涛的留日同学。他安排李春涛既担任高年班也担任低年班的课。李春涛对低年班学生讲课时,着重字词解释,每字每句都讲得清清楚楚,深入浅出,易学易懂,使同学们对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一扫而空。对高年班学生讲课,则很注重思想内容,他只从教科书中选讲二、三篇好文章,而另取《新文精华》作为教材,讲授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鲁迅等人的作品。教学时,他联系社会实际讲革命道理,同学们越听越爱听,争相传颂李老师的课讲得真好。后来,每逢李春涛上课,都有很多别班的学生来听,课室里坐不下了,就围集在窗口、门边,一直站着听到下课。有的学生说:“我看戏也没有这样认真!”甚至海丰中学的学生也纷纷要求春涛去那里兼课。李春涛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书刊,讲述各种革命故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间题。他还把自己和彭湃、杨嗣震等在日木拍摄的照片,拿出给学生们看,介绍日本的风土人情,帮助同学们开阔视野。

1922年的“五一”劳动节,春涛协助彭湃和杨嗣震筹备劳动节纪念游行。游行当天,彭湃高擎红旗作前导,各校游行列队依序随行,沿路散发传单。李春涛为第一高小写的传单是:“学生虽然现在机会好,得在学校读书。可是一毕了业,跑进社会里头,依然要和别人一样似的感着生活困难。所以今日的学生,就是他日劳动者的后备队,无产者的后补员。”[4]短短的几句话,把当时青少年学子的生活,与无产者的命运紧密的联系起来,显示出春涛和彭湃、杨嗣震等在海丰实践教育革命的深度。游行之后,李春涛在公共运动场露天演说,号召学生,“为谋取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奋斗!”这次纪念游行,吓坏了海丰的土豪劣绅,他们诬告彭湃等人将要实行共产公妻,不久就解除了彭湃教育局长的职务,李春涛、杨嗣震也都辞职。

李春涛和彭湃的教育革新实践受到了挫折,但他们宣传新思想的活动并未停止。“不数日,与其友所办之《赤心周刊》创刊号,遂于五月十四日出版于海丰。”《赤心周刊》是十六开的油印刊物,李春涛任主编并刻印,“周刊之目的,在向学生宣传”苏联革命和马列主义新思想新文化。《赤心周刊》第六期出版后,“因种种原因,同志星散,遂竟休刊”,李春涛离开了海丰。

1922年8月,李春涛到北京,经杜国庠介绍,先后在北京中国大学、平民大学、北京华北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当教授,讲授哲学。鲁迅也是同时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李春涛讲课深受學生的欢迎,有些进步学生还经常到李春涛住处请教革命道理,学生许广平(后来的鲁迅夫人)回忆李春涛说,到过李春涛教授他们住的“赭庐”。当时,李春涛和杜国庠、李沧萍合住在地安门内慈慧殿南月牙胡同13号的一座四合院,他们把住处命名为“赭庐”(红楼)。“赭庐表面是一所普通住屋,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地方。……赭庐内研究马列主义热情极高。主人与往来者互相交流马列主义学问经常到深夜,此外,还编了几种宣传马列主义新思想的小册子。”[5]

李春涛通过分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向学生指出,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他批判江亢虎、张东荪等人,“当借资本主义以养成劳动阶级为实行社会主义之预备”的错误,指出“当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发展至一定阶段时,不但不能促进社会的生产力之发展,且反为社会的生产力之束缚”,“资本主义必然的趋于自然崩坏”[6],“社会主义已能实现于现在之中国”。[7]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逝世,28日,北京大学有追悼列宁的集会,李春涛在会上发言,宣传列宁的工农联盟思想。李春涛、杜国庠等还编辑出版了纪念列宁的专辑《社会问题》杂志,以扩大马列主义的宣传。“编印一本名为《列宁逝世纪念册》,封面印有列宁照片,印刷达数万册,分送北京各文化机关团体和国内有关方面,因而赭庐就为人们所注意。同时通过成员购买进步书刊,分寄亲友。”[5]

在北京期间,李春涛与彭湃保持密切的通信,彭湃向李春涛详细讲述了海丰农民运动情况,并通过李春涛向共产党的负责人施存统汇报。李春涛向学生宣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为了支持彭湃和他领导的农民运动,李春涛写出《海丰农民运动及其指导者彭湃》,发表在《晨光》第二卷第1号上。

1925年4月,李春涛辞去北京中国大学的教职,返回广东。路经上海时,应时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和施存统的邀请,在学校讲授《殖民政策》的课程。李春涛从“殖民之概念”,“殖民地之分类”,“近世各国殖民活动之诸因”,到“殖民地创设之方法”、“殖民地领有之目的”,分析“最近各国殖民政策之变迁及趋势”,揭露了英国等帝国主义对世界人民的掠夺,启发学生思考。[8]

1925年10月,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周恩来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刚到广州的李春涛经彭湃介绍,在东征军政治部任职,协助周恩来工作。李春涛把东征的过程写成《东征纪略》,详细叙述东征军的战斗,成为国民政府东征的珍贵史料。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李春涛也到周报工作,积极协助毛泽东处理编辑部的日常事务,并发表了《杀尽知识阶级是谁?》、《东征纪略》等评论文章。不久,国民政府东江各属行政专员周恩来任命李春涛为汕头《岭东民国日报》社长。在李春涛主持下,《岭东民国日报》实质上成为宣传共产党政治主张的报纸,推动了东江地区的革命工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春涛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李春涛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宣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为海陆丰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奉献出宝贵的青春和生命。

参考文献:

[1]李春涛.海丰农民运动及其指导者彭湃.回忆彭湃.第10页.人民出版社.1991.

[2]金中概览.1935年编印,存汕头地区档案馆.

[3]吴雄华.潮州社会主义运动纪略.1964年油印本.

[4]李春涛.海丰农民运动及其指导者彭湃.李春涛文集.第2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5]李韶清.赭庐的回忆.广州文史资料.第18辑.

[6]李春涛.社会主义与中国经济现状.李春涛文集.第8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7]李春涛.谁“将实行共产”?.李春涛文集.第5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8]李春涛.殖民政策.李春涛文集.第77-13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的初始文本:《社会主义讨论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马列主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探讨
剖析马克思和谐社会的思想哲学
浅谈党的干部如何做好人民公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