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彩
【摘 要】以项目化教学相关理论为研究依据,以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内容为基础,融合英语学科竞赛,构建第一和第二课堂为一体的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英语人才培养方法,把握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强调四年不断线的培养机制,努力提高学生英语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科竞赛;项目化教学;创新实践
0 前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多年,各个高校收效不一。目前,许多本科院校依据教育部将颁布和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倡导的分级、分类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有的院校甚至已经探索出较为成熟的分级、分层教学模式、方法和评价模式,也取得了明显的教改效应。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迫切希望大学英语能为他们的择业、就业和专业发展带来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探索和研究更适合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效培养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迫在眉睫。依据《指南》的精神,ESP中的学术英语(EAP)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关键要素。秦秀白提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 ESP 教学,具体而言是指:本科生在大学阶段的前两年学习学术英语,听、说、读、写、译诸方面的英语技能训练都应围绕开展学术活动进行。但实际情况是,地方本科院校常遇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受到生源、师资和许多教学条件的制约,这些院校能开出的学术英语课程只是一些晦涩难懂的课程。开设的时间也仅限于第四学期。学生实际英语应用水平也不容乐观。学生中有些基础好,自觉性高的,虽然笔试成绩不错,全国四、六级考试中的成绩也较理想,但是在用人单位英语面试或者用英语做专业翻译等工作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应用环节的薄弱之处尽显无遗。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出发,结合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充分发挥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促使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无缝对接。
学科竞赛作为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形式。近年来本科院校学生参加的英语类学科竞赛种类繁多,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高校大学生英语戏剧大赛、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等等。英语竞赛目的在于培养和检验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第一课堂活动补充形式,是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大学英语改革重点基本放在第一课堂上,第二课堂没有提升到相应的重要位置,也缺乏对它的专门研究和系统建设。因此,加强大学英语学科竞赛管理和建设,组建稳定和富有成效的竞赛研究团队,促进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管理尤为迫切。
因此,在大学英语提高阶段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融拓展课程内容和学科竞赛内容为一体,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可选途径。本文将讨论项目化教学和英语学科竞赛融合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方法。
1 “项目化教学”基本概念及相关研究
“项目”就是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项目“是一个共同构建和磋商的行动计划。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计划并监控项目的实施过程,学习和使用完成项目所学的语言知识,包括语言结构、词汇和技能等,准备并展示最终成果”(Legutke & Thomas,1991:158)。项目化教学就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赋予学生,由其负责,学生经过信息的收集,项目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成果展示完成。学生要了解项目整个过程每一步的基本要求,教师参与评价和指导(郑金洲,2006)。项目化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习者在“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模式下完成学习任务(胡庆芳,2014)。项目化外语教学(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依托项目,在项目中使用外语,服务于特定目标,学以致用,同时检验学习者的语言社会化程度,培养其自主性和跨文化意识,增强学习动机(张文忠,2010)。
国内学者在英语写作、教学管理等方面研究项目化教学的应用。杨莉萍,韩光(2012)探讨了项目化的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以项目式学习为框架、以学术英语为导向,实践项目教学在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课程中,学习者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贺华(2014)从项目化教学理念出发,研究了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管理,提出项目化英语课堂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基本原则。张修远(2015)研究项目化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指出项目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分析其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张文忠(2015)借鉴国外相关研究,以其在南开大学多年基于项目的研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构建“课程项目化、项目课程化”为总原则,综合素质集成训练为特色的本土化研究式学习模式(IPBL)。
2 项目化教学构架和实施
项目化教学在理工类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但在大学英语课程应用较为少见。大学英语项目化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指导,构架项目,实施项目和检验效果。项目源于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化教学能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完成项目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计划、自主协作、教师引导和检查、成果展示、经验总结等教学环节学习新知识、技能,找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项目构架
大学英语项目化教学以英语拓展课程内容和学科竞赛项目设计为具体项目,把完成课程学习看作项目的实施过程。它以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教学为主,同时,把学科竞赛融入第一课堂,将“教、学、做” 一体化,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无缝对接,以得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它强调教学中的三位一体:一是“通用英语+拓展课程+英语竞赛”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语言实践活动”为一体的操作模式;三是“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培养目标。通过三位一体,结合《指南》提出的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化大学英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endprint
2.2 项目实施
(1)拓展类课程教学
实现教学内容融合,即语言技能训练类课程融合综合类竞赛内容;翻译、写作类拓展课程融合翻译、写作竞赛内容;视听说类和跨文化类拓展课程融合口语、戏剧类竞赛内容。以此为导向,设计学习和研究“项目”。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项目任务,学生接收教学任务,自主或合作学习,完成项目。师生在线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课中,学生展示项目成果、提出问题、学习交流,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检查成果或进行阶段性测试与评价。课后,完善成果,拓展学习,共享经验。
(2)英语学科竞赛
构建“四年不断线”的英语学科竞赛学习机制,使英语竞赛系列化、全程化和规范化,促进语言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的有机结合。
第一年是赛事观摩年。主要进行院校级英语学科竞赛。教师组织新生学习和观摩老生的英语学科竞赛,宣传竞赛,激发兴趣。同时,组织院校一级的英语竞赛,例如新生朗读比赛,听力竞赛等等。竞赛的形式结合学科教学检测进行,把检测结果当做竞赛结果,实现教学和竞赛的融合,也简化了竞赛过程,使竞赛日常化,教学竞赛化。
第二年是省部级英语学科竞赛年。根据第一年的学习和检验,挑选出有一定基础和成绩的优秀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组合成综合、翻译、写作和演讲等竞赛团队,选派相应的教师带队、培训和辅导。同时,这些学生所在的教学班级英语教师也参与其中,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内容强化和辅导。所有竞赛团队由专人负责管理和协调,保证了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年也是省部级英语学科竞赛年。在第二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系统培训竞赛团队的学生,并适时补充团队成员。因为,经过第一次的省级竞赛之后,队员们都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参赛心得。在日常的学习中,也更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定会更自觉地补缺补漏。同时,成员之间的相互学習和竞赛,也教会他们在协作中求创新、求发展。
第四年是“传、帮、带”年。竞赛团队进行经验总结和交流,可以面向低年级的竞赛团队,也可以面向班级的全体同学,甚至可以组织整个年级的竞赛和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经过教师的指导和有经验的学生的传、帮、带,使得竞赛活动有效延伸,一届传一届,学习无止境,竞赛不停止,创新在继续。
(3)组建“拓展项目+学科竞赛”的教学研究团队
拓展教学和竞赛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团队协作和团队建设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进行团队分工合作,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组成综合类竞赛组、翻译写作类竞赛组、口语和戏剧类竞赛组,开展竞赛内容、选拔和培训等环节的具体研究。竞赛团队负责人制定工作方案,对成员进行工作指导、检查和验收。对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严格把关。成员分别负责文献资料收集、项目调查、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过程指导及撰写阶段研究论文或心得体会,研究成果在团队中共享,用以指导学生参赛。通过探究和协作,共建拓展教学和竞赛研究团队。
通过项目和竞赛的辐射效应,以带领少数、培训多数、激励全体的方式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学生在英语美文朗读比赛、英语演讲大赛、英语话剧表演大赛、英语写作比赛和翻译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中,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团队合作和分工,将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全部应用到竞赛过程中,在项目化教学环节有效地结合各阶段的竞赛活动,有效提高学习者学英语和用英语的兴趣。
3 结语
竞赛和项目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有助于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通过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获取信息和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此外,无论是竞赛还是项目研究,学习者都通过自主或团队的合作方式完成,集体交流、相互合作的氛围和形式也有助于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竞赛和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语言实践能力。通过第二课堂的语言实践,促进第一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带着创新设计中的问题在理论学习中找答案,把英语学科竞赛变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手段,把富有挑战的比赛变成日常的创新活动,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英语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项目完成的同时,英语能力也得以拓展升华。竞赛过程中的合作探究、失败教训以及自我反省和承受压力都有助于学生抗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项目组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和竞赛互动中也能团结协作,创新实践,有利于稳定和优秀的语言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贺华.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管理与实践探索[J].管理观察,2014(32):163-164.
[2]胡庆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杨莉萍,韩光.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2(5):8-16.
[4]张文忠.国外依托项目的二语/外语教学研究三十年[J].中国外语,2010(2):68-74.
[5]张文忠. IPBL——本土化的依托项目英语教学模式[J].中国外语,2015(2):15-23.
[6]张修远.试论项目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广场[J].2015(12):83-84.
[7]郑金洲编著.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Legutke,M.& H. Thomas. Process and Experienc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Harlow, UK: Longman, 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