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探讨

2017-11-17 19:58赵凡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构成要素创新途径

赵凡

基金项目:2017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配套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专业新方向‘甩挂运输设置与培养模式研究”(中国物流学会JZW2017008)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商业模式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由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综合组成。我国商贸流通业传统的商业模式存在价值链短、发展空间狭窄、经营风险高等问题,虽然现代商业模式能够有效化解此类问题,但仍需继续优化。文章指出,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借助金融科技的发展来研究制定出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推动商贸流通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并能够在时代变化中保持随时自我更新的能力。

关键词:商业模式 商贸流通 供应链 构成要素 创新途径

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国外学者要早于国内,研究方向主要以商业模式的具体内容为主,国内研究范围相对比较宽泛,主要包括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商业模式类型、商业模式创新等。关于商业模式概念方面,Sosna,Nelly和Velamuri(2010)提出商业模式创新在商业环境变化的压力下进行;罗珉(2009)认为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的相对稳定性、竞争态势等构成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张敬伟等(2011)把商业模式理解为企业经营形态;魏炜等(2012)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成文等(2014)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存在的一种形态。关于理论研究进展方面,丁浩等(2013)把国外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归纳为静态视角与动态视角;龚丽敏等(2013)则指出我国商业模式的学术研究尚处于“新理论”的发展阶段。关于商业模式具体应用方面的研究,Gambardella&Mcgahan(2009)认为技术市场化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也有学者从价值链视角研究商业模式创新问题(Magretta,2002;高闯、关鑫,2006);任小勋等(2015)通过研究发现商业模式钻石模型更适合分析金融商业模式。

关于商贸流通领域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学者从供应链管理对商贸企业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通过供应链管理创新传统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王丽,2011)。彭虎锋、黄漫宇(2014)以苏宁云商为案例分析了零售业商业模式,指出新技术对于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分别从价值获取和价值创造进行,以效率、有效性和顾客关系作为基础。程洁(2016)基于电子商务视角,分析国内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关于商贸流通业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对商贸流通业商业模式单独进行研究,以便更加清晰的理解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商业模式理论研究与类别划分

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概念阶段到描述阶段,然后发展到逻辑分析阶段的过程(成文等,2014)。商业模式一词最早由Lang(1947)提出,随后该词不断被运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研究文献当中。从1996年开始,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商业模式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并不断拓宽到其他领域,并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组成要素进行了细致的界定和划分,初步形成系统性商业模式理论。之后,商业模式讨论从“是什么”扩展到“为什么”阶段,即更加注重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关联和要素之间的联结,商业模式的研究范围更广,更具研究深度。如表1所示,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对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研究各不相同。通过研究分析,目前关于商业模式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角度:技术创新学、战略学、营销学、商业模式学和商业经济学,其中商业模式学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某些方面能够涵盖其他角度的内容。

商業模式类别划分问题是对商业模式具体内涵的另一种解释,不同的商业模式归属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根据行业属性不同而进行。从商业模式的定义来看,主要包括基于运营的商业模式、基于战略定位的商业模式、基于系统论的商业模式、基于盈利模式的商业模式。按照不同层次划分,又可以将商业模式分为商业具体模式、商业子模式、商业元模式,其中商业元模式描述的是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Timmers,1998),且基于系统论的元模式是当前概念研究的主流方向。商业元模式注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包括产品、服务、信息、成本、利润等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因此又在元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即依据不同要素所做的要素组合,在该组合下的经营效率方面的研究,因此也出现了众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商业模式模型。

国内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一)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分析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两大类:盈利性要素和经营性要素,分别属于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具体到可供衡量的要素上,包含企业定位、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等内容。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的综合,即支撑企业获取利润和支撑企业有效运营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如果用函数概念表示,即企业价值的提升是企业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函数,而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又构成新的子目标函数,如成本管理效率、产品定价能力等是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等是经营模式的影响因素。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如表2所示。

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综合,是企业财务管理三大活动中运营管理的一种体现。商业模式按照发展阶段划分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区别,即基于市场经济背景变化下商业模式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对商贸流通业而言,商业模式的优劣很容易判断。商贸流通业是最具变化性的行业,表现在物流运输效率、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人员素质的提升、盈利模式的创新等重要方面。清楚了解传统商业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对现代商业模式进行深入理解,才能够有效研究如何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endprint

(二)商贸流通企业传统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贸流通企业传统商业模式通常比较单一,尤其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商业模式本身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存在比较突出的价值链短、发展空间小、经营风险大的问题。商贸流通企业作为大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一般性贸易为核心业务,盈利模式以赚取差价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相对不足。这种模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传统经济环境下能够维持较好的发展形势,但在追求复合价值的背景下会显得比较落后,无法适应需求多元化、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变化。

第一,就发展空间而言,传统商业模式下众多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空间比较狭窄。作为广义概念下商贸流通业的一部分环节,极容易受到核心企业或者是主导型企业的制约与控制,比如对资金周转的控制。从产业的连续性考虑,传统商业模式下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一方面是没有意识到深入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加强上下游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就会显得较为粗放;另一方面是并不具备拓宽产业链的基础和能力,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沟通技术的滞后使得合作基础缺乏,而企业经营能力的欠缺则束缚了企业发展。

第二,就经营风险而言,传统商业模式存在比较突出的资金风险。企业上下游之间虽然存在贸易往来,但彼此之间割裂开来,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无法通过供应链管理有效控制资金周转,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如果下游赊销比例过高,中间环节的资金利用效率就会降低,可能会传导至上游环节,最终风险会集中在中间环节,资金风险就会进一步加大。

第三,就盈利模式而言,传统商业模式下盈利能力相对不足。以商贸流通业为例,传统商业模式下企业盈利主要通过供销差价来实现,物流配送企业则通过物流收入获利,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所占据的份额很低,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能力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单一的进销差价模式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和我国经济发展初级时期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盈利,但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融入国际市场之后,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支撑现有的市场,众多企业面临变革的迫切需求。

(三)现代商业模式评价与特点

传统商业模式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与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律有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产供销到产业链扩展再到复合发展的过程,产供销阶段下的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即简单通过供销环节的差价获取利润,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产业内部的信息掌握不够及时,也不能及时改变市场策略。为化解初始阶段的各类问题,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可以将产业链条内的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统一和有效传递。在复合发展阶段,最大的变化就是盈利模式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商贸流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变化,一方面是产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是盈利主体开始发生重大转变。

现代商业模式在新技术、新市场环境下表现出新的特点,与传统商业模式有很大不同,尽管当前众多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还没有达到现代化水平,但已经表现出来的特点值得企业经营者认真思考。概括起来,现代商业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盈利模式一改传统单一的进销差价模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比例增加,进销差价比例逐渐下降,有的甚至已经不再构成企业的核心业务,部分大规模电商企业中表现较为突出;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现代商业模式下,企业技术更新的动力远高于传统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使得现代企业经营效率大幅度提高;企业合作空间不断扩大,传统模式下企业可以设立单独的营业场所开展业务,而现代商业模式下许多企业经营场所发生重大变化,线上线下结合越来越多,客户体验方式更加多样化;金融活动增多,现代商业模式下,许多具有实力的企业纷纷涉足金融领域,无论是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都是在现代商业模式下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突破;企業跨界经营现象更加明显,传统商业模式下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比较单一或者比较集中,而在现代商业模式下,许多企业所从事的业务范围不断变化,业务边界开始模糊,模糊的结果就是产生新的业务种类,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提供了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进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迎来新时代,从经营效率到业务模式都有较大进步,商贸流通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有一定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当前信息技术和物流运输效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商贸流通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还需要对自身商业模式进行优化,将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在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模式。

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一)发展现代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概念在我国使用比较多,而在美国、欧洲地区使用相对较少。物流中心即从事大规模、多功能物流运输服务的区域,包括商贸流通企业、交通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等内容。商贸流通企业建设物流中心是推动商贸流通业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现代物流中心为依托,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流转,带动产业链条内企业共同发展。

现代物流中心模式很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如图1所示。就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而言,主要包括集约功能,即货物处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集约;链接功能,即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等各类运输渠道的链接;拓展功能,即一个物流中心可以将与之相关的企业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商业生态圈的规模性拓展;物流效率提升功能,即物流中心能够提高商贸流通企业整体物流配送效率;优化城市环境功能,即物流中心可以通过集约化管理的方式实现商贸流通企业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物流运输需求旺盛,物流运输设备的利用率指数回升,物流运输设备使用效率提高。2017年3月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7.6点,公路运输价格较前段时间有所上升,天津、武汉等地区的物流园区保持高效运作模式,表明我国物流运输需求有提升迹象。endprint

总而言之,我国商贸流通企业要实现商业模式的有效转型,需要借助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实现经营成本的降低,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当然,在选择物流中心的建设模式时,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商贸流通企业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还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利用当下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机遇。随着我国金融科技(Fintech)的快速发展,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开始出现,同时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改变了商贸流通业的商业生态环境。金融科技的发展促使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方式发生变化,以供应链金融、ABS、P2P借贷等方式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科技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方式,同时也有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开始涉足金融科技,大大拓宽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空间。商贸流通领域金融科技发展情况典型案例,如表4所示。

金融科技对商贸流通业而言所具有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交易效率,大大降低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企业资源;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促进商贸流通企业的跨界经营和业务范围的扩展;能够有效推动商贸流通企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从而创造出新的商业机遇;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当然,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并非完全有利,必须认识到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与层次上的问题,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商贸流通企业能够及时更新技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而众多经营规模较小,资金、技术和人才相对不足的企业难以及时更新业务模式和推动技术创新,因此金融科技对这一部分企业而言并非具有相对优势。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发生巨大变化,许多传统商业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线下业务逐渐搬到线上,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率,充分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使得客户体验越来越好,也因此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因此,对商贸流通企业而言,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为自身商业模式转型提供便利,改善企业经营效率。随着金融科技日渐成熟和趋于常态化,商贸流通业发展金融科技会从爆发期转为平稳期,最终会在市场经济中逐渐实现均衡发展,這个时候就需要商贸流通企业继续优化商业模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众多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企业获得高额回报。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就商贸流通领域而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集中表现在物流配送、库存决策、融资决策、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其中物流配送和融资决策是最重要的运用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商贸流通企业能够通过搭建高效的智能分配体系,包括分拣货物、路线规划、人员配备等方面,实现产品信息、客户信息、商家信息等商业信息资源的高效获取,从而设计出最优配送计划,满足客户需求。正是基于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商贸流通企业具备了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为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基础,这就为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提供新渠道。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促使商贸流通企业物流配送效率得以提升,也改变了众多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模式,这是商贸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运用的优势,如表5所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商贸流通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变革方向,技术的支撑使得企业交易效率大大提升,但也必须考虑到在更新技术的同时所需支付的成本。由于技术变革的前期支出较大,对许多经营规模较小和资金实力相对不足的商贸流通企业而言并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变革。因此对众多经营规模较小的商贸流通企业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而发生变化,信息不对称背景下交易双方对彼此之间的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交互和传递,信息优势方很容易对信息弱势方采取信息传递终止行为,导致信息弱势方处于交易被动地位,这就会导致交易成本的提升,甚至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企业能够及时有效收集市场信息,根据自身所构建的信息分析系统进行决策,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企业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珉.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11)

2.张敬伟,王迎军.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辨析—兼论商业模式研究的意义[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4)

3.魏炜,朱武祥,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2012(12)

4.成文,王迎军,高嘉勇,张敬伟.商业模式理论演化述评[J].管理学报,2014,1(3)

5.丁浩,王炳成,范柳.国外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3(9)

6.龚丽敏,魏江,董忆等.商业模式研究现状和流派识别—基于1997-2010年SSCI引用情况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3,25(6)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构成要素创新途径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