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雪 谢文红 辛菊香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中医院 万载336100)
理气通便贴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腹胀的疗效观察
彭春雪 谢文红 辛菊香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中医院 万载336100)
目的:观察理气通便贴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腹胀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岁以上骨折后卧床(超过1周以上)符合观察标准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调节饮食、顺时针按摩腹部、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等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理气通便贴穴位贴敷,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88%(P<0.01);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理气通便贴对骨折卧床患者的便秘腹胀症状改善效果明显。
便秘腹胀;理气通便贴;穴位贴敷;骨折卧床患者
中医学认为便秘的发病原因为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劳倦内伤、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临床常将便秘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四种类型[1]。骨折患者长时间卧床后出现的便秘腹胀属中医学“气秘和虚秘”范畴。由于身体外伤或者年迈体虚之人跌损之后出现情志失和、肝脾郁结或气血不足,致肠道传导失常、腑气不通,则气不下行而上逆,故出现胸腹痞满,胀闷不舒,大便秘结。针对这类便秘腹胀的临床病证,中医常以顺气行滞、补养气血为主治疗。理气通便贴是将现配中药稠膏贴敷于神厥、中脘及左右天枢穴位,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运用经络穴位调理气机达到治疗效果[2]。我院应用自制的理气通便贴治疗骨折卧床便秘腹胀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岁以上骨折后卧床(超过1周以上)符合观察标准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3 d 以上未排便,自觉腹胀者;(2)大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者;(3)依赖药物或手法帮助排便者。排除标准:(1)有肠道器质性疾病患者;(2)女性妊娠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对照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40~90岁,平均64.35岁;下肢骨折43例,椎体骨折16例。实验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41~90岁,平均65.52岁;下肢骨折45例,椎体骨折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指导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顺时针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缓泻药物或开塞露塞肛。(2)实验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理气通便贴穴位贴敷,具体方法如下:向患者说明穴位贴敷的目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解答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向患者询问药物过敏史,观察敷贴部位的皮肤情况,了解患者的意愿;敷贴制作:将大黄、肉苁蓉粉末各4 g,枳实、厚朴粉末各2 g,加适量52°白酒浸调成稠糊状制成4个敷贴;将现制作好的敷贴分别贴在神厥、中脘及两侧天枢穴位上,贴后顺时针按摩上述穴位1~2 min,并每日按摩3~4次;效果观察:24 h内解大便通畅者,可在解后揭掉敷贴,24 h后未解或解大便仍不通畅者用温水擦干敷贴部位,按第1次方法再贴1次,48 h症状仍未缓解者,按上述方法贴第3次,超过3 d仍不通畅者视为无效。
1.3 疗效标准 (1)显效:患者未使用辅助药物情况下在24 h自行排便1次,症状完全缓解,自解大便通畅,无腹胀;(2)有效:2~3 d 能自行排便,症状基本缓解,未再次出现便秘者;(3)无效:3 d以上大便仍秘结,感腹胀或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时间比较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时间比较(h,±s)
表2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时间比较(h,±s)
组别 n 肛门排气时间 第一次排便时间 腹胀缓解时间实验组对照组59 59 t P 2.55±1.06 3.36±1.05-4.19 5.40×10-5 28.37±19.97 42.47±28.29-3.13 2.22×10-3 3.70±1.21 4.59±1.27-3.85 1.96×10-4
临床上,脊柱骨折、下肢骨折及骨折术后患者均需较长时间卧床治疗,而人体损伤后或者年迈体虚之人跌损之后出现情志失和、肝气郁结或气血不足致肠道传导失常,腑气不通,则气不下行而上逆,故出现胸腹痞满,胀闷不舒,大便秘结,继发腹胀。我院遵循中医药理论,采用大黄、枳实、厚朴、肉苁蓉等中药粉末加高度白酒制作成理气通便贴,用于治疗这类骨折后腹胀患者。将敷贴贴于患者神厥、中脘、左右天枢穴位,达到顺气行滞、补益精血、通便消胀的治疗效果。神阙穴为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主脾胃肠腑之疾患,现代医学表明其周围血液循环丰富,神经末梢敏感,与腹腔组织器官最接近,因此,局部用药容易被吸收而起作用[3];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为胃经幕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4]。天枢穴位于中腹部,脐向左右三指宽处,主疏通肠腑、理气行滞、消食通便。方中大黄苦寒清泄,沉降下行,入脾、胃、大肠经,善通肠泄热、攻积导滞,既善泄血中实热火毒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脉而活血化瘀;肉苁蓉甘咸柔润,善补益精血,润燥滑肠;厚朴配枳实,厚朴性温,功能燥湿行气,消积,枳实微寒,功能破气消积,两药相和,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主治食积停滞或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满[5]。酒调敷贴药,有行气、通络、消肿、止痛作用。经过一年多的临床观察,证明该治疗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次观察结果表明,采用理气通便贴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理气通便帖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腹胀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使用方便、安全有效、费用低廉,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1]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170
[2]董彩兰.艾炙中药贴敷穴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55-356
[3]汪志帼.穴位贴敷结合艾炙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10):2694-2695
[4]陈莉.中药内服配合电子炙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7):651-652
[5]常章富,郭忻.中药学专业知识(二)[M].第 7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52
R256.3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10.010
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