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情况分析

2017-11-16 11:28谭慧敏郑兴荣詹桦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24期
关键词:溶栓治疗脑梗死

谭慧敏 郑兴荣 詹桦

【摘要】 目的:分析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

6月-2017年6月本院接收并行溶栓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配合血压管理的原则分为A组与B组,每组35例。A组采取常规管理,B组实施血压管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B组的NIHSS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配合血压管理,有利于提升溶栓效果,运用价值颇高。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治疗; 血压管理; 作用情况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after Thrombose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TAN Hui-min,ZHENG Xing-rong,ZHAN Hu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24):115-117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ole of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after thrombosis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7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received concurrent thrombosis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according to whether willing to cooperate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Group A implemented routine management,group B implemented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compared clinical treatment condition of two groups.Result:Before manage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NIHSS score(P>0.05);after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group B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 A,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the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the management of blood pressure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Thrombosis therapy;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Xintang Hospital of Zengcheng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34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4.034

眾所周知,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具备较高的临床患病率,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素的加剧之后,导致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急性的脑梗死属于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采取溶栓治疗,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2]。为了分析这类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实施血压管理的临床作用,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行溶栓治疗的70例对象进行分析,并且按照是否配合血压管理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作了A、B两组,每组3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接收并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进行信息研究,并且按照是否配合血压管理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作了A、B两组,每组35例。A组患者中女

15例,男20例;年龄56~78岁,平均(68.8±2.5)岁,溶栓治疗后采取常规管理。B组女17例,男18例;年龄57~79岁,平均(68.5±3.0)岁,溶栓治疗后积极配合取血压管理。两组患者均在发病3 h内进入医院,不存在意识障碍,入院后均经过CT对脑颅进行扫描,结果提示颅内无任何出血症状;同时排除合并其他血液疾的患者以及合并有癫痫发作的患者;排除最近三月内脑卒中及颅内手术史的患者;排除近期内接受凝治疗以及血糖<2.7 mmol/L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B两组急性的脑梗死患者均在入院后及时采取甘露醇进行治疗,剂量是0.25~0.5 g/kg,endprint

使其低颅内得到降低;与此同时采取依达拉奉静滴,30 mg/次,将其与适量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稀释后在0.5 h内静脉滴注完毕,2次/d,使患者机体中的自由基得到有效清除;最后,在溶栓治療

1 d后对患者采取阿司匹林口服,1粒/d,同时给予0.9 mg/kg的阿替普酶静脉推注治疗,首次剂量控制为0.09 mg/kg,剩余剂量在在1 h内静注完毕[3-5]。A组35例患者溶栓治疗后仅实施常规的临床管理,使其收缩压及控制在120~140 mm Hg,而B组则积极配合血压管理,将患者的收缩压始终维持在160 mm Hg左右,同时对其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现患者的收缩压>160 mm Hg,则及时采取降压治疗,将患者的血压慢慢降低至正常值[6-8]。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采取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以及意识水平、机体平衡等情况进行评价,每项的评分0~4分,若评分>26分,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存在严重障碍;反之,如果NIHSS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越轻[9]。根据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将临床效果分为无效、好转、显效、治愈四个级别。其中,治疗后患者无任何后遗症,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90%,且病残评级为0级,视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肌力提升≥2级,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较治疗前改善46%~90%,且病残程度为1~3级,视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者肌力提升1~2级,且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了18%~45%,视为治疗好转。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无变化或者加重均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A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管理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管理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B组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资料提示,大部分处于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会面临暂时性血压升高的问题,直至发病后半个月左右,血压会慢慢降低至平稳[11]。因此,探究该类患者出现血压上升的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对患者发病后的血压情况进行管理。另外,资料还提示导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短暂性上升的机制可能是:患者出现脑缺血后发生应激反应,加之发病的时候伴随了脑水肿,使得患者的缺血性水肿出现占位效应后改变血管容积,诱发血压上升[12]。因此,此时患者往往表现出脑水肿、颅内压力上升,同时伴有睡眠异常、疼痛、尿潴留等[13]。另外,患者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出现了障碍也会引起血压上升,主要是由于脑血流量的灌注压力主要以脑血管Bayliss效应维持,进而保障患者脑部的血流状态始终处于稳定;当患者发生急性的脑梗死后,其脑小血管的收缩能力就会立刻出现异常,使其舒张能力降低,进而降低脑灌注水平及脑部的血流量[14]。

目前,对于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临床上首先会采取溶栓治疗,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证实在患者发病早期及时采取溶栓治疗,几乎可以达到根治脑梗死的效果[15]。但是,采取溶栓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颅内出血、血管再闭塞、灌注损伤等严并发症,所以临床上务必严格把握好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及方案,严格控制好药物的剂量,保障用药安全又有效。与此同时,在治疗后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情况,给予全面有效的血压管理,有助于提升溶栓治疗的效果[16-20]。此组研究的结果表明对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后,及时配合血压管理的B组,NIHSS评分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溶栓治疗后实施血压管理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付迎菊.护理干预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6(3):269-270.

[2]姜大景,胡婷婷,汪华,等.多模式CT指导下静脉和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21(3):38-40,54.

[3]尹耀慧,黄书懿,沈伟冰,等.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8(10):55-58.

[4]吴幸娜.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3(3):564-565.

[5]王义振,孙秋瑞.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136-137.

[6]刘思维,周立春,贾伟华.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栓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8(11):1039-1042.

[7]崔莉红,冀玉婷.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患者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16,15(8):1069-1070.

[8]岑丽霞,靳敏,袁汝康.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溶栓治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评估[J].黑龙江医学,2016,16(9):831-832.

[9]刘萌萌.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引入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6(28):259-260.

[10]张波,张冬梅,唐倩,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6,15(21):160-161.

[11]慕晓辉.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6(28):148-149.

[12]周谦武.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7,26(1):38-40.

[13]王晓燕,谢炳玓.阿替普酶与巴曲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10(4):504-505.

[14]陈燕.不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11(1):37-39.

[15]张成刚.局部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4):47-50.

[16]张新红.瑞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141-142.

[17]张成刚.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NP和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5):54-57.

[18]李静.对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8):39-40.

[19]柳海英.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15(12):108-110.

[20]刘宁宁.用尿激酶对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9):57-58.

(收稿日期:2017-07-20) (本文编辑:康玥)endprint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浅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