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肯·罗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2017-11-16 06:25
电影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罗奇莱姆汤米

岳 丽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一、肯·罗奇及其现实批判主义电影作品

肯·罗奇于1936年出生在英国的普通工人家庭中,自牛津大学毕业后,肯·罗奇并没有从事在学校期间所学习的法律专业,而是依照自己的兴趣成为一名戏剧演员,在经历了数年的演员生涯后,肯·罗奇又进入英国的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担任专职电视剧导演。1966年,肯·罗奇执导的第一部电视纪录片登上荧屏,这部名为《凯茜回家》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怀孕少女的流浪生活,这部影片不仅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而且影响了英国政府对流浪者的法规管制。同时《凯茜回家》也奠定了肯·罗奇在荧屏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者形象,而这一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在肯·罗奇的电影创作中也得到了延续。

在《凯茜回家》出品的第二年,肯·罗奇执导拍摄了其第一部电影《苦命的母牛》,并由此拉开了其电视剧、电影“双栖”的导演经历。在随后的数十年时间中,肯·罗奇先后执导拍摄了三十余部电影,20世纪90年代的《凯斯》、70年代的《家庭生活》、80年代的《外貌与微笑》《再见祖国》、90年代的《致命档案》《底层生活》《石雨》《卡拉之歌》《我的名字是乔》以及新世纪以来的《面包与玫瑰》《铁路之歌》《甜蜜十六岁》《风吹麦浪》《天使的一份》等。这些电影在书写不同故事和塑造不同人物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在这些影片中,导演对于底层民众的观照不言而喻。凭借上述这些影片,肯·罗奇多次荣获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评审团大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青年电影奖;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天主教文化特别荣誉奖;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终身成就金熊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荣誉金豹奖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欧洲电影奖、西班牙电影戈雅奖中的多个重量级奖项。在荣获许多重量级奖项的同时,肯·罗奇还获得了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国家电影界的高度赞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新现实主义导演。在担任导演的同时,肯·罗奇对电影事业的高度热爱还体现在他在编剧、制片及表演方面的成就。

正如上文所论及的问题,肯·罗奇一直坚守在批判现实主义的电影创作之路上,其原因在于肯·罗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的理论倾向。在肯·罗奇涉足影坛之初,英国的工党执政,这使肯·罗奇在电影理论的探索时期便深深地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电影实践深度结合,有意识地在作品中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进行批判,从而塑造了许多生活在困苦之中的小人物形象,并以这些小人物形象为缩影展现、批判整个社会的阴暗之处。①事实上,肯·罗奇的电影创作风格与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十分相近,但遗憾的是,在国内对于这位著名英国导演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更缺少针对其电影中人物形象的专项研究。本文将聚焦肯·罗奇的电影创作,以其著名代表作品《卡拉之歌》《风吹麦浪》《石雨》《甜蜜十六岁》《凯斯》等为代表进行分析,从被侵犯者、被压迫者和被边缘者这三个类型对肯·罗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二、肯·罗奇影片中的被侵犯者形象

在肯·罗奇的电影创作中,有许多涉及真实历史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放弃了传统历史题材影片中的宏大叙事,采用由点及面的表现方式,即着力塑造身处历史洪流之中的某个人物,并围绕这一人物的生活推进故事、展现背景,在这一类型的影片中,肯·罗奇所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为被侵犯者,如《卡拉之歌》中的卡拉、《风吹麦浪》中的达米安与泰迪两兄弟、《甜蜜的吻》中的恋人、《面包与玫瑰》中的偷渡者以及《土地与自由》《致命档案》中的主人公等等。②

在上映于20世纪90年代的影片《卡拉之歌》中,导演肯·罗奇邀请到了卡瑞等人参演,讲述了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爱恋。男主人公是一位苏格兰的大巴司机,女主人公是一个战火中的难民,在二人相遇后,女主人公在男主人公的陪伴下重返战火中的家乡。在这部影片中,女主人公因其难民身份和种族而受到了侵犯和歧视,女主人公不仅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和穷苦的困扰,而且还在种族主义的歧视中感受到了精神层面的侵犯,虽然导演为《卡拉之歌》设置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但其中对于来自种族主义的侵犯和歧视的批判深入人心,同时通过这部影片的结局,不难发现肯·罗奇对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的期望。新世纪以来,肯·罗奇继续拍摄历史题材的影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影片《风吹麦浪》,这部影片于2006年上映,讲述了爱尔兰独立战争和内战期间的家庭故事。与《卡拉之歌》一样,在这部影片中,肯·罗奇依然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方式,通过书写战争中一个家庭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整个战争的残酷及战争对民众的深度侵犯。在《风吹麦浪》中,男主人公是达米安和泰迪两兄弟,达米安和泰迪曾在爱尔兰独立战争中并肩作战,他们怀抱着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对于入侵者的仇恨共同投入到了独立战争之中,此时的达米安和泰迪不仅是拥有着相同血脉的亲人,更是为国家独立而共同奋战的战友。但是,在爱尔兰独立战争结束后,达米安和泰迪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对于英国政府的妥协中,爱尔兰被分离成为两个对立的阵营,泰迪为了安稳而放弃了自由,而达米安则执著地站在了追寻自由的队伍中,在对立阵营中的两兄弟终于反目成仇,达米安也最终死在了泰迪的枪口之下。《风吹麦浪》是根据爱尔兰战争的真实历史改编而成的作品,作为一名英国人,无情地批判历史中英国的恶行使肯·罗奇在执导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即便如此,这部影片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在《风吹麦浪》中,观众通过兄弟二人之间的悲剧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对于个体在肉体和精神层面的侵略性,这些被侵略者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在被侵略的过程中被异化而迷失了自我。

三、肯·罗奇影片中的被压迫者形象

在历史题材的影片之外,肯·罗奇还执导拍摄了许多现实题材的影片,在这些影片中,肯·罗奇更加有针对性地批判了当代社会中的阴暗面,书写了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的故事,其中《石雨》《铁路之歌》《底层生活》《我的名字是乔》等影片都塑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压迫者形象。在影片《石雨》中,肯·罗奇就书写了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失业者形象,这些形象的原型就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英国民众,影片故事开始于男主人公鲍勃和汤米的偷羊计划,为了供养家庭,失业的鲍勃和汤米在万般无奈之下决定偷羊。然而偷羊行动并没有顺利进行,鲍勃和汤米不仅没有偷到羊只,还丢失了货车。在购买新车的过程中,鲍勃和汤米还陷入了高利贷的旋涡之中,虽然最终丢失的货车被警察找到,但鲍勃和汤米却依然处在困顿的境遇之中苦苦挣扎。事实上,在《石雨》中,我们能够看出导演肯·罗奇对两位主人公的态度是同情的,他不仅没有批判二人的偷盗行为,还着力地凸显出二人所处社会的阴暗面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鲍勃之所以决心偷盗羊只,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已经到了领圣餐的年纪,失业的他没有能力负担圣餐,在这一极端的情境下,鲍勃才下定决心与同样贫困的汤米偷盗羊只。当鲍勃和汤米因自己并未成功的偷盗行为来到教堂忏悔时,牧师告诉二人他们是无罪的,影片中的这一细节很鲜明地展现出了导演对鲍勃和汤米的同情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倾向。

在另外一部影片《铁路之歌》中,导演肯·罗奇塑造了一些同样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铁路工人形象,他们虽然没有失去职业,但微薄的工资、繁重的劳动、缺失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样困扰着他们的生活。③在《铁路之歌》中,主人公们是一群社会改革的牺牲品,原有的公共管理机构在体制变革中变成了多家缺失保障的公司,这些划归个人的公司不仅不能为这些铁路工人提供终生稳定的保障,而且极力地剥削他们的劳动力。在这种极端不平等的环境下,影片中的主人公们进退两难,继续供职就要承受微薄的收入、繁重的劳动和人权的缺失,辞掉工作又很难把握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可以说,《铁路之歌》中所塑造的进退维谷的铁路工人就像是英国社会改革时期工人群体的缩影,不仅在铁路领域,在许多传统工业领域中的工人们均在快速变革的后工业时代陷入了生存与发展的僵局之中。而对于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工人形象的塑造本身就是影片创作者对于后工业时代阴暗面的揭露与批判。

四、肯·罗奇影片中的被边缘者形象

在肯·罗奇所执导的影片中,他还特殊地关注了成长中的少年这一群体,在书写这一群体的故事中,肯·罗奇更多地塑造了一些身处亚文化之中的少年形象,他们在缺失家庭关怀和社会教育的环境中成为被边缘者。④

在肯·罗奇著名的代表作品《甜蜜十六岁》中,他就塑造了一位可悲的犯罪少年形象莱姆,莱姆的悲剧人生与影片题名中的“甜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这位被边缘者的故事书写中,一种同情与怜悯之情跃然而出。这部影片也凭借出色的剧情设置和深刻的内涵而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欧洲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奖。莱姆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之中,父母不仅对莱姆漠不关心,而且母亲还被捕入狱,这使莱姆的成长始终处在缺失关爱的境遇之中,十分渴望母爱的他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出狱后的母亲拥有一栋小房子。但尚未成年又没有良好教育背景的莱姆并没有赚钱买房的能力,于是,莱姆逐渐地沦为黑社会的帮凶。在黑社会中,年幼的莱姆苦苦求生,终于在历经艰险后攒足了购买小房子的钱,并在母亲出狱当天把这栋小房子作为礼物送给母亲。然而,母亲对莱姆购买的小房子却嗤之以鼻,对莱姆多年来的困苦经历也漠不关心,这使莱姆彻底对家庭和关爱绝望。与上述的影片《石雨》一样,导演肯·罗奇在《甜蜜十六岁》中并没有批判男主人公莱姆的罪行,他所批判的是迫使莱姆走上犯罪之路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以期进一步唤醒民众对成长中的边缘化少年的关注。如果说《甜蜜十六岁》中的主人公处在一个冷漠的家庭环境中,那么肯·罗奇在其早期的影片《凯斯》中则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仇恨。在影片《凯斯》中,男主人公比利生活在一个缺失关爱的家庭之中,比利不仅要承受母亲的漠不关心,还经常被自己的兄长欺负,这使比利在成长中毫无情感寄托可寻,甚至连其精心饲养的鹰也被兄长杀死,使比利彻底陷入了极端的孤独之中。可以说,在影片《凯斯》中家庭不仅失去了应有的温暖,甚至成为个体成长之路上的阻碍,在这种环境下的被边缘者无疑是值得同情的,而这种环境的制造者也是影片所着力批判的对象。

在肯·罗奇所执导的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不同类型的弱者形象,他们或是在战争中流离失所,或是在生存的压力下无路可循,或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关怀与教育,这些弱者无疑是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民众的真实写照。透过对于这些形象的塑造,不难看出肯·罗奇对于底层民众的特别关爱,这些带有一定纪录性质的影片中蕴含着深深的怜悯之情和关爱之心,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是一个生长在资本主义国度的导演难能可贵之处,也正因如此,肯·罗奇被许多业界评论者认为是当代出色的“左翼”电影人。

注释:

① 周忠厚、连铁主编:《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文论选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9页。

② [法]雅克·奥蒙、米歇尔·马利:《当代电影分析》,吴佩慈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33页。

③ [英]安东尼·桑普森:《最新英国剖析》,唐雪葆、邓俊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01页。

④ 黄式宪:《从“后殖民”批评到新左翼激进文化批判——质疑某种“精英视角”对“第五代”电影的“盘点”》,上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罗奇莱姆汤米
汤米小老鼠
无锡特莱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无锡特莱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Something I Didn’t Do我没做的事
乔治·罗奇伯格《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序列技法研究
女厨师的彩绘世界
谁的50分
地下
莱姆电子发力新能源及智能电网产业
莱姆电子实验室获权威认可提升优质检测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