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的类型化突围与民族认同

2017-11-16 02:20吕新阳苗新萍
电影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湄公河

吕新阳 苗新萍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毫无疑问,由林超贤执导的影片《湄公河行动》称得上是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匹强劲的黑马。在上映首周,本片就突破了5亿元票房大关,并在口碑上好评如潮。相比于同期上映的《使徒行者》《惊天大逆转》《三人行》等同类型国产电影而言,《湄公河行动》则有着更为优异的口碑和市场表现。

本片所改编自的事件原型“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作为轰动一时的国际惨案,牵动着当时每一位国人的神经,同时也通过互联网传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导演林超贤则借助了纯熟的类型化操作和多种电影叙事手段,以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中国船员在湄公河水域遭袭遇难后,我国警方组织精干力量远赴泰、老、缅交界的金三角查案缉凶的惊险经历。

一、有趣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脸谱化形象的颠覆

一直以来,我国的传统影视作品中都不乏被脸谱化、标签化的人物形象,“非黑即白”的形象设定是主要特征。对好人的形象塑造几乎不会掺杂半点私心,对坏人的形象塑造同样也容不得一丝善念。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观众也已经惯常于接受这种脸谱化的刻板形象设定。

沃尔特·李普曼在其著作《公共舆论》(1922)中最早指出,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1]爱森斯坦随后从传播学的层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化。他认为,在电影或小说等艺术作品中,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作品中的某个形象或事物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认为相似的角色都应当具备同样的特征,并忽视个体间的差异。

比如,一提到农民形象就一定要是憨厚淳朴、傻里傻气的“一根筋”,比如《秋菊打官司》(1992)中耿直的村妇秋菊,或是《红高粱》(1987)中粗犷的余占鳌;一提到教师的形象就一定是思想古板、不苟言笑的老学究,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中的胡老师;而一提到警察形象或是军人就一定是正义凛然、高大英武的样子,比如电视剧《征服》(2003)中的公安局长徐国庆,或是《士兵突击》中的连长高城等,都是影视作品中刻板印象的典型代表。

霍夫兰认为,脸谱化处理的好处在于,可以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接受对人物的设定,却也存在着容易使观众陷入审美疲劳的尴尬。而在本片中,许多细节的刻画都是对以往影视人物“非黑即白”形象构建的打破:比如,方新武的痞气粗犷、队长高刚的倔强自我、贩毒中间人占蓬的贪生怕死、缅甸娃娃兵的嚣张戾气等,不一而足,都鲜明而生动。这些细节的刻画,都是对传统影片人物形象构建的颠覆。在让观众感受到新奇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二)独立创新的个性塑造

本片中,高刚的倔强、方新武的痞气、糯卡的冷酷心黑等主角人物性格深处的特质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被赋予了独立并且独特的个性。张涵予扮演的高刚是一个有着很强适应能力和多年“江湖经验”的老缉毒警探,有着很好的执行力和敏锐力,喜欢在执行任务前制订周密的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而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是个机智而又敏捷的年轻卧底,有着独特的办事方法,做事情经常“不按套路出牌”。 这两个人在办案思路上风格迥异,都有着独立的个性。比如,高刚在不通知泰、老、缅三国警方的情况下,私闯毒枭老巢营救人质;比如,方新武在审讯毒贩时,不经上级同意就给毒贩上私刑逼供,险些将毒贩致死;再比如,在第一次营救行动失败后,双方会因为意见不合而激烈争吵。这些细节都是双方身上独立个性的体现。

这些对人物个性细节的表达让那种在传统影视作品中日积月累的、人民警察身上“正义凛然”“行动整齐划一”的刻板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让观众感受到,正面人物也不是天然的光明伟岸,他们的决定也不会总是正确,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着挣扎和抉择。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的一些国产商业电影,都在尝试着去摆脱脸谱化、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并试着构建具有独立个性的人物形象。一反以往的国产商业电影,诸如《叶问》系列、《警察故事》系列、《冲出亚马逊》等作品中所塑造的单枪匹马的“超级英雄”形象。比如《解救吾先生》(2015)中的高智商另类罪犯张华,以及《战狼》(2015)中的充满人情味和独立个性的士兵冷锋,抑或是《烈日灼心》(2015)中冷血中透着一丝温情的出租车司机杨自道,都是警匪类型商业电影中对人物个性塑造较为成功的例子。

二、写实化的情节设计与影像风格

在冲突设计和气氛渲染上,林超贤一向拿捏准确。其近年来执导的作品在口碑和市场上的反映也整体表现不俗。比如《线人》(2010)中跟踪躲避的紧张压抑,《激战》(2013)里打斗场面的热血愤青,以及《破风》(2015)中的一系列追逐戏中的感官刺激等,都可见一斑。

从戏剧冲突上讲,高刚和方新武两个角色在性格、年龄以及处世原则上的错位并没有让影片显得冗杂拖沓,反而让整体更为丰满。两个人迥然不同的做事风格让矛盾从二人初见时的有所显现,到执行任务中的慢慢积累,再到营救人质失败后的彻底爆发。从矛盾的开始、发展,到高潮、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每一阶段的处理都十分恰当。这也体现出了林超贤对于节奏的把控能力。

在影像风格上,《湄公河行动》一反以往同类型作品中所倡导的“英雄主义”情怀,采用了整体风格和诸多战斗场面都趋于实战的偏写实风格。除了在拍摄技法上大量使用主观镜头和全知视角等视听语言手段来加强观众的代入感、烘托气氛以外,在剧情的设计上也十分注重战场真实感的还原。[2]比如影片中,每次行动队员都必须严格遵循团队间的战术配合,更讲究排兵布阵,而非仅仅为了炫耀“超级英雄”的个人作战能力;再如,在追车的戏份中,仅有一把手枪的高刚在面对毒贩的大口径火箭炮时也无力抗衡,只能任由车子被火箭炮炸飞。这些都是对影像风格的写实化处理。同为偏重写实风格的《战狼》(2015)中,副队长邵兵说过一句类似的话:“狼,是群体动物。一只狼打不过一头狮子或老虎,可一群狼却可以天下无敌。”字里行间同样流露出对于团队配合的重视。这样的写实风格设计也让惯常于传统警匪片套路模式的观众,感受到了新鲜奇特的观影体验。

三、新媒体视域下的民族认同

2011年10月5日,当“湄公河惨案”发生之时,全世界为之哗然。该事件一出,第一时间就在网络、报纸、电视、手机、广播等各种互联网媒体及社交平台迅速发酵,举国上下都在通过各种渠道时刻关注着案件的调查进展。各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也都不间断地更新着事件的文字报道和新闻视频。网络新媒体环境在拉近所有国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其社会功用和价值也随之不断凸显。

直到2012年5月,主犯糯卡以及多名从犯被抓获归案并移交中国受审,国民情绪才有所缓和。随着主犯糯卡的执行死刑,湄公河遇害的13名中国船员得以沉冤昭雪,所有中国人的心才算真正放下。[3]该案的顺利告破,不仅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警方的骁勇善战,彻底恢复了国家名誉,更向我们展现出了网络新媒体媒介的强大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以及互联网不可估量的潜能。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敌我双方的武器使用,在影片中也有着伦理判断的考量。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战争的目的正是为了维护和平。[4]一方面,金三角毒贩所用的枪支多数是诸如火箭筒、榴弹炮等带有杀戮、非人道性质的大口径武器,而我方特警队员的杀伤性武器多是基于效率和目的的考量。比如,在射击中仍然包含着克制,以制服而非杀戮的目的为主;再比如,出于人道考虑,大多数情况下我国警方都使用比实弹杀伤力小很多的低速橡皮子弹。而以上价值观的表现,都在观众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结合当下南海等地区紧张局势的持续升温,不难看出该片还暗含了向周边国家传递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表达,只不过这种含义的表达稍显隐晦。

四、传统类型电影的突围

传统电影理论认为,类型电影是按照不同样式的规定和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范式。线性的叙事模式、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以及图解式的视觉形象是其主要特征。

《湄公河行动》中,以高刚和方新武为中心的多线式故事构建,脱离了以往类型电影中线性结构的叙事模式和公式化的情节设计;再加上多机位变化和快速剪辑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类型电影的图解式形象设定,最终让整部影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突破了传统警匪题材叙事思维的屏障。尽管影片中还存在着对反面人物的构建不够立体,以及结尾的情节有些拖沓等缺陷,但是仍然不妨碍本片成为近年来国产警匪题材和动作片领域的优秀作品。

我们知道,一部好的动作片除了对人物和动作的准确拿捏之外,还需要懂得善用环境空间,使之与动作元素进行完美的融合。正如《战狼》中,吴京饰演的冷锋在丛林的遭遇战中,也是利用了丛林中树干之间的间隔距离与自己的运动速度相配合,惊险地躲过一次次敌方狙击手的射杀,最后险中取胜。[5]而在《湄公河行动》中,林超贤也正是看准了金三角地带民居楼房普遍低矮平顶的特点,从而设计出让高刚在躲避毒贩马仔追杀的时候,巧妙利用网兜搭乘绳索的逃跑方式。这同样也是动作片对环境空间的经典解读与突破。

正是基于这些多方面因素的合力,才使得《湄公河行动》得以顺利地突破传统商业片运作和叙事思维的屏障,在影片的整体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标志着华语商业电影在动作片领域的新开拓。

五、“互联网+”时代华语商业电影发展启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工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电影行业的市场行情也随之看涨。但与之相对的却是运作机制上的滞后。这就催生出了近年来一大批良莠不齐的华语商业电影,其中既不乏制作精良、票房优异的高质量作品,也不乏制作粗糙、票房惨淡的低质量作品。而在互联网环境不断扩张的影响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新媒体终端和网络传播媒介也以“异军突起”之势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更新着观众的观影习惯。

对比近年来诸多优秀国产商业电影可以发现,所有的高票房电影基本都具备两个主要特征,即用画面讲好故事以及准确地定位受众的心理需求。[6]而要想达到这两点标准就必须要求电影创作者在新媒体形式下,把握住以下三点创作的方向:

首先,应强化分野与互鉴的意识。电影创作者应当在做好类型化操作的同时对故事内容进行细致的打磨。其次,应坚守影片创作中的艺术尺度和道德底线。合理巧妙地运用中国风格与中国韵味等中国元素,将影片的艺术属性与主流价值更好地融合起来。最后,应具有继承与创新的思维。在影片内容上,应主动关涉和弘扬“中国意识”与“中国精神”,做到立足民族、放眼世界。在尊重观众审美原则的前提下,抓住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以网络舆论之势营造有力的票房环境,才能真正在口碑和票房表现上得到丰厚的回报,释放出华语商业电影的强大生命力。

猜你喜欢
湄公河
湄公河三角洲将继续面临严重洪灾风险
走近湄公河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河北本水电站水轮机主要结构论证
系在湄公河上的七色霓裳
湄公河下游国家水质管理状况与区域合作前景
日美中在湄公河角逐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