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跞
(浙江音乐学院 国乐系,浙江 杭州 310000)
琵琶曲《出水莲》演奏心得
李 跞
(浙江音乐学院 国乐系,浙江 杭州 310000)
《出水莲》是一首传统客家筝曲,后经林石城先生改编为琵琶曲。这首乐曲虽然旋律看似简单,但在对细节的处理和对音色的追求上却有着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在用琵琶演奏这首乐曲的时候,我产生了很多心得与体会。本文从《出水莲》乐曲本身出发,衍生到琵琶演奏中的乐句连接训练,对琵琶演奏的音乐连接做出一定的归纳总结。
《出水莲》;揉弦;音色;乐句连接
在演奏《出水莲》这首乐曲的过程中,我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乐句之间连接不通畅,音乐经常因为气息的连接不畅导致断断续续的听觉效果,从而无法深入表达出乐曲应有的情绪和意境。音乐是由音符和节奏组成,而演奏者在演奏乐曲的时候通常会先演奏好音准和节奏,再按照谱面的表情记号要求做到强弱变化。而最容易忽略的部分正是乐句之间的断句与连接。
弹拨乐的声音是由手指或指甲撞击琴弦产生振动而发出,不论古筝、琵琶还是中阮、柳琴的发声都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点”组成。清晰的颗粒和大幅度的张力是弹拨乐的特点,但在表现连绵不断的旋律时,如果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无法处理好的话,会让旋律无法正常流动,从而影响音乐的完整性。抒情情绪的时候就要把一个个独立的“点”拉长成为一条条完整的旋律线,只有连成了旋律线,音乐才能流动,听者才会被触动。旋律连接不当导致的最直观感受就是音乐太死板,没有生命力,完全是在演奏音符,体现不出来乐曲的情绪和意境。而音乐演奏最重要也是最独特的恰恰是通过音符表现乐曲的意境和演奏者的情感。所以处理好乐句的连接是每一个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深思的问题。要解决演奏过程中连接不好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左手的揉弦。揉弦必须幅度大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的表情,局促而短暂的揉弦只会给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而破坏音乐的情绪。练习揉弦可以单独用左手压空弦,用小关节来回揉弦练习灵活度,速度不宜太快但幅度一定要大,久而久之,左手的每个手指都会变得灵活,而揉弦在乐曲中的运用也会变得更轻松。
二、左右手力量要用到手指前端。有的演奏者喜欢架着胳膊弹琴,这样的姿势会让身体肌肉变得僵硬,影响指尖的用力,更会影响演奏时气息的流动。正常的手臂下垂而把力量都集中到手指前端才是正确的演奏姿势,不仅姿态美观而且会增加手指用力的集中程度。不论是左手的揉弦还是右手的轮指,如果力量没有完全用到前端,只会造成力量的分散和音色的不集中。
三、左手的保留音。演奏《出水莲》之类的乐曲,左手的保留音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音与音、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连接。所以在演奏过程中,每一个音符的结束和下一个音符的开始一定不能有明显的空隙,要用上一个音的延音把时值充满直至下一个音出现。这样的乐句才显得饱满,才不会给人时断时续的感觉。
四、右手与左手的配合。《出水莲》是一个音乐变化多端的曲子,它的变化不仅需要左手形态各异的揉弦作为支撑,更需要右手上下走动,击弦方式的变化来表现。右手最重要的就是上下走动的合理性,不能根据感觉随意上下乱跳,而是要根据乐句的旋律走向、情绪变化作出合理的上下走动。而击弦的方式也不可千篇一律,小关节的运用大大丰富了音色的表达,短而干净的音色是构成右手弱音的基本音色。
五、强弱变化中左右手的变化。乐曲有强弱起伏,所以左右手也要相应地做出变化来表现出强弱。我经常犯的一个错就是强不上去弱不下来。需要强的地方由于音色的不集中,不能直接表达出强的音色,而是总有准备和缓冲过程,这会大大破坏音乐情绪的表达,使高潮停止,让人意犹未尽。需要弱的地方,我又太过于生硬,缺少柔软的成分,让人感觉是一种非常机械化的演奏。每一个音不论强弱都有短和长之分,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进行选择:需要持续的时候不能草草弹之,需要颗粒性的时候也不能拖泥带水。演奏《出水莲》这种乐曲更是要右轻左重,左手加大力度揉弦才能表现出乐曲的精髓。
学习一首作品不能只是弹会音符就草草了事,不仅要挖掘作品之中的风格性特征,更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对《出水莲》的分析,我总结出演奏类似作品时需要的手段方法及情绪特征。就像上述所说的左右手的练习在许多类似作品的演奏中都是需要注意和运用的,所以我会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对风格性作品的总结归纳,掌握一系列作品的演奏方式特征,为今后形成个人判断、对音乐的个人体会及演奏水平的提高做铺垫。
李 跞,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琵琶教师。
J623
A
1007-0125(2017)09-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