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谦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4)
关于合唱表演艺术中声乐技巧的运用探索
李林谦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4)
合唱表演艺术源自中世纪宗教音乐,经过历史的沉淀,已成为一门集体声乐艺术。随着我国合唱表演艺术的发展,学界逐步对声乐技巧进行了系统研究,以进一步提升合唱表演的艺术性。本文就合唱表演艺术中声乐技巧的运用,进行系统阐述,为完善合唱表演的艺术魅力提供一些参考。
声乐技巧;合唱表演;唱法;发声方法;训练
声乐演唱技巧是歌者在演唱过程中所应用的技能与方法。声乐技巧主要涵盖了音色控制、发声方法、演唱情感等。因此,声乐演唱技巧对合唱表演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声乐演唱技巧能够引发听众产生共鸣。声乐演唱者的高超演唱技巧既可以向观众传递音乐作品信息,也可以促使听众听出歌者的心声,以及歌者欲表达的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涵,进而使听众与歌者、歌曲产生共鸣,提高合唱表演的效果。[1]
其次,声乐演唱技巧可以更好表现音乐艺术情感。合唱表演绝非是单纯的歌唱技巧表现,它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是对音乐内涵的一种传递。因此,歌者可以通过提升声乐表演技巧来有效抒发音乐作品的情感,传递更多的音乐信息,使听众在感受美妙歌曲的过程中,也能更好体验到作品的内涵。
第三,声乐演唱技巧是合唱表演艺术的基础。声乐演唱技巧是合唱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内容,没有炉火纯青的演唱技巧,既无法有效表现音乐的内涵,也会降低合唱表演的艺术效果。因此,全面提升声乐演唱技巧,是提高合唱表演艺术的必要条件。[2]
(一)准确表达合唱表演的艺术情感。合唱表演艺术与其他音乐艺术不同,其需要歌者运用声乐技巧来提高合唱表演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歌者既需要与同伴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也要借助情感交流来实现歌曲的共鸣。如果歌者没有良好的声乐技巧,将无法全面展现合唱表演的音乐内涵。因此,高超的声乐技巧是体现合唱表演艺术情感、内涵的重要基础。[3]
(二)准确体现合唱歌曲的艺术风格。每一首歌曲均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与风格,其情感与风格均需要歌者用声乐技巧加以展现。歌者在合唱表演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发声技巧、唱腔的长短,以及语气语调的有机变换,来体现歌曲的风格,展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内涵。如我国北方歌曲,其风格粗犷豪放,声音干净利落,歌曲节奏变化较大。而南方歌曲风格与之相反,歌者在演唱时,既要体现声音的细腻与甜美,还要掌握节奏细小、平缓的变化,呈现婉约、轻柔之美。
(一)声乐合唱时气息与行腔技巧。首先,声乐演唱气息技巧的运用。众所周知,声乐合唱表演过程中,歌者的正确呼吸是保障合唱水平的基础。歌者在歌唱时的气息既会对音准、音色、乐句的处理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影响歌者在合唱中吐字的准确性与清晰度;还会影响歌者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力。[4]
歌唱过程中不仅要正确运用胸、肩、背部的力量,还要正确运用腰肌、小腹来提升气息。因此,歌者一定要做到“气息要深”,即要求歌者应将气息有效控制在腰腹部,以保证气息“充足”“绵长”。因此,歌者在平时的歌唱训练过程中,应尽量将气息吸至腰腹部的最深处;而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则需要将气息置于腰、横隔膜、小腹与肋骨处,不能借助胸、肩、喉部来发力;不能过度使用喉部力量,避免出现杂音或破音。总之,歌者应保持身心的放松与心理、情绪的稳定,并对气息进行合理调节,保持气息的流动性与稳定性。
其次,声乐演唱行腔技巧的运用。合唱表演过程中,音乐的旋律出现上行时,歌者的舌头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感,其舌根会随之微微抬起而形成窝沟状,进而喉腔与口腔的空间会发生改变,并对歌者演唱时的音质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对软颚、口腔发声活动形成一定影响。因此,行腔技巧会对歌者的声音色调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歌者要想有效操控各共鸣体间的变化,就必须在行腔时,运用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对自身的歌唱状态进行调控,并在合唱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保证彼此间关系的协调性,使合唱表演更加协调。[5]
(二)声乐合唱时声音位置与共鸣行腔技巧。首先,声乐合唱时的声音位置。通常而言,声乐合唱艺术多会有高音的合唱,其发声往往是超越常规音高范围的,这就要求歌者必须具备很强的气息。另外,人在歌唱过程中音色通常会比日常说话时快一些。在声乐合唱队伍中,受歌者的个体差异影响,每一位歌者的声乐学习情况、歌唱水平也自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合唱成员进行声乐技巧初始阶段的训练时,通常不会要求他们在音量、音色方面过强或过于饱满,采用中等音量即可。当有歌者完成了相关的气息运用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其声乐技巧训练才会进一步加强,开始进行从弱到强,然后再由强到弱的声音训练。同时,歌者在歌唱过程中,还要将歌声立足于气息之上,使声音置于腔体内稍微靠后的位置,但不要刻意将声音往腔体后面靠,避免音色偏暗淡,缺乏饱满度与舒适度,进而降低了合唱表演的艺术性。
另外,在声乐合唱表演中,歌者也不能将声音置于一些局部位置,如口腔、咽腔及喉腔等处,只有将声音始终置于头腔部位,才更美妙、更动听。声乐合唱中所谓的声音高位置,就是指歌者在歌唱时,将声音置于头腔部位而发出的音,一旦将声音置于其他部位,发出的音则不能被称为声音高位置。因此,歌者在声乐合唱中,若演唱高音旋律时,应该将声音置于头腔内产生共鸣;若演唱中低音时,应该将声音置于头腔与胸腔的结合处,这样才会形成具有统一性与协调性的共鸣,进而达到提升合唱表演艺术性的目的。
声乐合唱表演过程中,所有的歌者均应将声音置于头腔部位,且具备运用自如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歌者在演唱时音乐表现得更加精准、自如。
其次,共鸣行腔技巧。声乐合唱表演中,在同一个共鸣体内,不同的高低声音不可能产生相同的共鸣效果,这也说明,采用同一种方式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演唱,既达不到共鸣效果,也不科学。优秀的歌者在进行演唱时,总是能够对共鸣腔体的状态进行变换,且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科学研究证实,歌者只有对声带振动与共鸣予以有效控制,才能唱出更加美妙、动听、多变的歌曲。研究还发现,歌者演唱时出现声音不动听、不完美,多是由于其声带振动不稳定、共鸣作用发挥得不好造成的。因此,只有将头腔与身体的共鸣腔体紧密、有效连接起来,才能使声音更加集中、柔和、清纯,也会使声音更富有光彩与弹性。欲提高歌者的共鸣行腔技巧,可以采用哼唱方式加以训练,即声乐合唱练声时,歌者可以通过哼鸣法进行基础训练,一旦歌者可以熟练运用哼鸣法之后,再通过口腔参与发音训练来提升共鸣腔体的运用能力,掌握共鸣行腔技巧,提高合唱表演的水平。[6]
(三)声乐合唱时声区的统一和艺术处理技巧。研究发现,不同声带的振动,对声区的划分也不尽相同。声区主要是根据每个人的声带在发声振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每个人承受振动能力的不同来划分的。通过对声区的划分,歌者可以对自身演唱能力、音色或风格进行自我判断,这也是声区对声乐演唱以及声乐技巧的重要影响之一。无论将声区划分成几个区,只有从下至上将声音练成一个区才是歌唱的最终目的。因此,对歌者声区的训练目的就是将声区的各个分区有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声区,且做到不让观众听出来。在声乐合唱表演中,在进行不同声区的歌唱时,歌者的喉部、舌、口腔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形状,直至出现该声区的最后一个低音或者高音为止。另外,在其他的声区中,各部分的发声器官也会形成不同的形状。歌者要想在合唱过程中将这几个声区的声音有效连接在一起,并达到良好、完美的共鸣目的,就需要歌者在声乐练习或者演唱的过程中,科学运用理论知识与正确的演唱方法。只有让歌者保证在每一个适当的位置,发声器官均可以均匀、准确运动,并将各声区紧密连接起来,才能在歌唱中形成一个连续、统一的整体,进而提升声乐合唱表演的艺术效果。[7]
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声乐表演者均应具备娴熟的艺术处理技巧,以达到体现音乐作品内涵的目的。歌者在演唱之前要对歌曲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创作情感等加以了解,同时,歌者还要将自身的情绪、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创作者创作意图紧密结合,提升歌者在声乐合唱表演过程中的艺术处理能力与处理技巧,加深声乐合唱表演中感情的穿透力,提高声乐合唱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合唱表演艺术是声乐艺术形式之一,合唱表演过程中的高度一致性、统一性和参与性,注定了合唱表演艺术较歌唱具有更大的难度。因此,这就需要声乐合唱者既要具备良好的演唱实力,也要掌握更多的演唱技巧,以此来降低声乐合唱的难度,提高声乐合唱表演的水平与艺术性。
[1]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林艺.浅谈合唱表演艺术中声乐技巧的运用[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3]王茵东.论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学报,2012(4).
[4]林海慧.声乐技巧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33).
[5]骆宗勤.声乐理论与声乐技巧焦点问题探讨[J].大家,2010(5).
[6]夏毅和.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J].民族艺术研究,2010(3).
[7]崔岩.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功能价值探析[J].大众文艺,2012(8).
J604.6
A
1007-0125(2017)15-0051-02
李林谦(1969- ),女,汉族,云南省玉溪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