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曲”走向“锡剧”
——饰演《三看御妹》中封加进的心路历程

2017-11-16 00:17孔熙
剧影月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声腔锡剧身段

■孔熙

从“昆曲”走向“锡剧”
——饰演《三看御妹》中封加进的心路历程

■孔熙

“昆曲”给人一种望尘莫及、深不可测的神秘感,是多少代戏剧人努力追求的艺术殿堂。我自幼酷爱锡剧,2003年阴差阳错之下考取苏州市昆曲学校昆剧班。几年的光景,昆曲艺术在我这张浅薄的“白纸”上留下了不深不浅的痕迹,枯燥的岁月悄然辞过。2012年,由于我有锡剧基础,有幸调到了江阴市锡剧团工作,更幸运的是我在《三看御妹》中扮演了小生封加进,导演是著名锡剧名家丁甲飞先生,这无疑是一次检验我几年所学昆曲功底的极好机会。通过试演封加进这一人物,我对以往所学有了新的感悟和认知,我从内心感激昆曲曾经对我的熏陶。

锡剧《三看御妹》讲述了明朝御妹刘金定赴庙进香,尚书公子封加进乔装乡民潜庙窥探,两人一见钟情。刘金定回府平添相思,封加进扮医生闯进宫楼二看金定。在复诊三看刘金定时,封加进道出真情,金定以御赐双连笔相赠,誓偕白首。事被刘金定之父刘天化察觉,以调戏皇亲国戚之罪将封加进押赴刑场处斩。后在刘金定的周旋下,皇上下旨赦免封加进,并赐刘金定与封加进成婚。这个戏中封加进才气横溢,风流潇洒,在戏曲行当中称为风雅小生,所以对小生的要求特别高,要求人物在表演上儒雅飘逸,在此基础上既要有武人的胆量,又要有文人的韬略。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对我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考验,更何况我是学唱昆曲的,唱锡剧在声腔上还必须进行彻头彻尾的改变。

昆曲和锡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戏曲门类,唯一相同的就是形体与身段。昆曲的身段可以说是所有剧种都要学习的,其表演内涵已经成为所有剧种追求的最高境界。昆曲艺术博大精深,其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原理现代人多不易了解,词乐曲唱是一种经历上千年实践的艺术,昆曲演唱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衍化,一代代艺人的加工和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尤为感慨的是在声腔上,锡剧与昆曲同源于一个地域,却孕育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声腔。

昆曲历史久远,素有“百戏之祖”之称,文人雅士的大幅度介入,从一开始就有着清新脱俗、典雅别致的特性,以至它的声腔永远都是那样雅雅的、酥酥的、糯糯的,夹杂着书韵,这与苏州地域语言发声部位是息息相关的;锡剧音乐的结构方式是板式变化体的唱腔体制,板式变化体是以一种曲调声腔为基础,经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的各种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各种不同板式声腔的戏曲音乐体制,锡剧从其最初的单一唱腔曲调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具有簧调、大陆调和玲玲调三大声腔系统的各种不同板式的唱腔曲调,三大声腔系统的形成是构成锡剧这一主要地方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锡剧《三看御妹》中封加进的唱腔,多数运用了丁甲飞先生的原创唱腔,基本以簧调大陆调为主。由于丁老先生的唱腔风格独特,特别是高低腔的运用,可说是流畅自如,丝丝入扣,委婉动听。有时一个腔,从低音到高音来回反复多次,整个运腔过程、发声部位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变化才能形成。丁老先生的唱腔特色,可谓是集吴雅童、郑永德等老先生之大成。丁老先生的表演,细腻入微,特别注重人物内心与外在形体的高度统一,这与昆曲的表演是一脉相承的,唱腔与表演的结合,堪称完美。运腔跟着身段走,身段随着声腔行,这也是昆曲的表演特色,至此我也找到了锡剧与昆曲的共性。

丁老先生《三看御妹》中封加进的表演更多的是从内心出发。例如封加进首次出场的呈现,是以簧调开篇开唱的,这给人物出场欢快的心情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音乐伴小锣声中,封加进手携着微微抖动的小金扇,迈着小步圆场徐徐走出亮相,那种眼神、心情一目了然,人物形象在出场的气场里油然而生,气场自然就折服了观众,这就是内心与外在形体高度统一的完美结合的效果。作为一个演员要能驾驭这种效果并非易事,一个演员、一件道具、一套服装、一双厚底相鞋相加在一起,达到得体自如的效果,这才是成熟而又完美的艺术,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形成。从丁老先生的一个出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我演的封加进在整场戏里的表演定下了一个很好的基调,同时也给了我灵感,这种灵感产生的基础,还是我以前“懵懂”的昆曲,通过这个人物的排练,我曾经学过的昆曲艺术从我心里救“活”了。

首先我梳理了封加进这一人物在整场戏里的行动线,仔细分析了该人物的心路历程,我第一感觉封加进这一人物在整个剧戏中如果把握不准确,就会被观众误认为是个游手好闲、图谋不轨的好色之徒,所以在表演上的分寸尤为重要。第一场封加进看到皇榜,应该是出于好奇,再加上他的冒险精神,决定初看御妹。这一决定的动机在表演上不能含糊,特别在眼神的运用上要求特别准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必须正,眼正则心正,心正就会从正面引导观众。所以在塑造人物的同时,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从剧本字面的角度来理解作者对人物设定的初心,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自身所塑造的人物是否合理恰当,只有这样,塑造人物才不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演员在表演时对人物把握一定要准确,把握准确了,分寸尺度自然有据可依。

《三看御妹》第二场,封加进为看御妹,乔装农民,化名张小二藏于神台之下,不慎被察觉,推出斩首。机敏的封加进谎称家有八十老母,以唤起御妹对封加进的怜悯之心。此招果然灵敏,御妹唤回了封加进,并以银两相赠,这一点封加进也感悟到了御妹的善良,给封加进爱上御妹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封加进的表演应以真诚的姿态,在表演上以三次代老娘叩谢为名,运用了“三次推进”的方法接近御妹,而每一次的推进,心理活动的处理都不一样。首次推进,封加进应该是胆战心惊,虽窥视未成,但心又不甘。于是出现了二次推进,再次窥视未成,封加进应表现既恐慌,又焦急,恐慌焦虑之余就是冒进。于是第三次的推进,可谓大胆冒失,展示了封加进的勇敢机智,最终终于正视御妹。分析这三次推进的整体把握,人物内心的展示,一要得体,所谓得体,分析封加进改扮的农民张小二,从穿着上看是农民,而骨子里是地地道道的书生,在表演上始终不能脱掉书生的儒雅之气;二要准确,也就是分寸得当,封加进在戏里就一个念想,那就是“一睹御妹真容”,别无他念,所以分寸尤为重要;三要把握时空节奏,先慢后快,此时观众情绪也会随着演员的情绪相应推进,直至最后一刻见到御妹,舞台灯光也随戏相应展开,达到四目相对的亮点,戏在紧张的气氛中达到高潮。一看御妹获得了成功,观众此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满足。这一场给我的感悟是,演员要学会用时空来驾驭舞台,学会懂得观众的心理来驾驭观众,一切的一切,还是要学会用心来驾驭戏的进展,这样的戏才会更好看。

《三看御妹》“梦会”与昆曲《牡丹亭》的“惊梦”一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围绕一个“梦”字来表演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的表演,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想既然是梦,在表演的分寸上切忌把“梦者”惊醒,梦醒了,戏也就完了。所以演员在表演梦中的人物时,首要掌握的是一个“轻”字。一是“声轻”,无论是唱腔还是语言,都不能划破梦的意境,给人以空灵之感;二是“体轻”,也就是动作设计要体现一个“轻”字,在表演身段时的节奏上相对缓慢平稳,给人以柔美之感;三是“步轻”,在舞台上给人以飘逸感。这三个“轻”字,在我表演的《三看御妹》中得到了很好的尝试,达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另外封加进在御妹的心中是一个外表英俊、内在儒雅的书生,作为御妹来说只是初次见面留下的印象,但并不深刻,所以在表演这段梦境时首先要分清是御妹在做梦,而不是封加进,那么封加进在梦中给御妹的印象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所以我在这个梦中的表演,尽量做到若即若离,神态不能过于逼真,但要尽量表现出封加进让御妹所欣赏的优点,这才是御妹爱上封加进的根源所在,所以表演时的逻辑,应该随着御妹的心路历程走,而不是封加进。

锡剧《三看御妹》封加进人物的塑造,是我在艺术道路上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源于2003年昆曲学习的基础,这对于我来说是幸运的,我要感谢锡剧给我的机会,更要感谢昆曲对我的熏陶,希望今后能创造更多的机会,把昆曲的身段和声腔与锡剧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锡剧应当会更好看。

猜你喜欢
声腔锡剧身段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常熟锡剧事业振兴之思考
锡剧的音乐传承与发展
打开
苏剧音乐的曲调与声腔研究
浅析梆子声腔的当代发展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