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冬花 韩玲 高润霞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00例进行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中医护理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护理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实施中医护理,对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效果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困难;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9(b)-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in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underwent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were divided into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 TCM nurs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the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CM nursing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9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68%,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wallowing function,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troke; Dysphag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吞咽困難是患者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当脑卒中导致咽喉、舌肌、会厌部肌肉运动的神经以及支配面部咀嚼肌发生障碍的时候,就会导致患者吞咽困难。从而导致营养无法摄入或者摄入不足,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窒息的情况,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会有很不利的影响[1-2]。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吞咽困的患者的治疗方面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法,但只要患者的神经细胞没有完全受损,那么患者的神经功能就有改善的可能,通过护理的方式对吞咽功能进行训练,促进神经恢复、减轻吞咽困难,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有着积极的意义[3]。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护理对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的是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中医护理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8.43±10.13)岁;常规护理组50 例,男 24 例,女26例,年龄在48~79岁,平均年龄(59.33±10.2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可以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纳入标准: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患者能积极配合,完成治疗;年龄40~80岁;临床上诊断并且经CT或MRI检验确诊为脑卒中并且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病程在1~8周范围;主要的症状表现有喝水出现呛咳、吞咽困难的,并且大多数的患者同时还有软腭、舌肌运动障碍或构音障碍;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的评级≥Ⅲ级。
排除标准:完全性失语者;有明显的口腔或咽喉疾病影响吞咽者;有意识障碍、严重认知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心理疏导、饮食调节、按摩、针灸等4个方面。①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并应时刻观察患者情绪,鼓励患者积极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受限会导致患者情志上的变化,而不良的情志变化又会对疾病转归产生直接影响。让患者清楚自己的情绪和信心可以促进疾病好转。主动给患者讲解脑卒中的发生原因、疾病的表现及疾病发生后的治疗方法等,让患者清楚认识疾病,并且能够养成乐观情绪,达到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目的。②饮食调节:有烟酒习惯者禁烟、禁酒。在患者每日吃的食物中,不要吃刺激性及辛辣食物,并且控制好盐分以及脂肪的含量,平时吃饭不要太咸、太油腻。属于气血亏虚的患者,平时要多吃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枸杞、红枣等;属于痰湿阻络以及气滞血瘀类型的患者,在日常吃东西的选择上要注意饮食清淡,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尽可能的少吃一些太过油腻的食物;属于肝肾不足的患者,则要多选择一些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山药、银耳等;属于风寒湿型的患者,则需多摄入温性食物,诸如羊肉以及海参等。③穴位按摩:指导并训练患者进行吞咽行为,用指腹按摩患者脸部咀嚼肌部位。同时选取风池、吞咽、廉泉、治呛、翳风等穴位进行按摩,力度适中,每个穴位按摩时间持续2 min,1次/d。④针灸治疗:采用0.35 mm×75 mm的毫针进行点刺悬雍垂两侧的咽后壁,每侧用针刺3~5点,针刺的地方有少量出血或不出血都行,不留针。在配穴方面取上廉泉(廉泉穴上1寸)和上夹廉泉(夹廉泉上1 寸),这两个穴位都选用0.35 mm×50 mm的毫针,进行针刺1.0寸,方向为舌根的方向,并在刺时还要采用小幅度的捻转手法,这样可以让患者的舌咽部产生麻胀感。每次间隔1 min进行1次针灸,要留针30 min。1次/d,每周6 次。以上均2周为1个疗程,连续护理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取30 mL温开水,让患者自己喝, I级是5 s内患者可以将水顺利地1次咽下;II级为患者在5 s以上分两次并且不呛的情况下将水咽下;Ill级是患者在5 s以上能1次性将水咽下咽下,但是会有呛咳;IV级为患者在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全部咽下,并且有呛咳;V级是患者在喝水过程中屡屡呛咳,并且10 s内全量咽下困难。
当患者的表现吞咽障碍情况改善不明显即为无效,饮水试验评定Ⅲ 级以上。当患者的表现是吞咽障碍情况稍有改善,饮水试验评定由Ⅳ、V级达到Ⅲ级为有效;显效的表现是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Ⅱ级;痊愈的表现为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消失,饮水试验评定I级[4-5]。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的数据都采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医护理组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而常规护理组治疗后,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发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患者来说,治疗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刚发病的3个月内,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6]。有学者指出[7]脑卒中是一种心因性疾病,脑卒中患者的病史特点是漫长的,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患者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有很多患者会产生心理负担,对自己失去信心,难以配合治疗,还有些患者的性情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时常心情悲观失望等。这些不良情绪都会让患者的病情再次发作或者迁延不愈。该研究开展中医护理,有专注性地给患者开展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有效的建立起能够治疗康复的决心和信心。大量临床数据表明[8-10]中醫情志疏导、饮食调理、穴位按摩、针灸等方面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方面的优势较为显著。针刺上廉泉、上夹廉泉及咽后壁点刺,咽后壁点刺局部黏膜、肌肉等感受器,形成对舌咽、迷走神经的刺激作用,促进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结合咽部康复训练,进而治愈或改善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现象。直中病所,可通关利窍,清利咽喉。同时,点刺局部出血,可以除去瘀血并产生新血,加强局部血液运行,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目的[11-12]。
中风后患者多数伴有偏瘫、肌肉萎缩、吞咽困难等症状,要积极引导患者开展针对性康复锻炼等,医护人员应用推拿按摩的护理方式可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肌肉放松,放松后的肌肉血流量明显增多,因此患者患侧肌肉经过按摩后,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还能加速人体新陈代谢,避免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出现,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让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速度加快。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严禁擅自增减剂量标准,要求患者严格遵照医师意见用药等[13-14]。
该研究表明,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调理、针灸等中医护理的措施后,可以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中医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这与其他有关学者研究数据类似[15]。有学者通过针刺局部穴位的方法观察针刺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7%,较对照组的63.68%效果明显。结果证明,通过针刺穴位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卒中后咽阶段吞咽障碍功能的恢复有效度比较高。这表明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疗效较好。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是一个系统化的治疗过程,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进行判断,然后根据程度为患者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计划,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恢复吞咽功能。该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中医护理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中医护理可改善患者肌肉运动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刺激患者的脑组织病变部位细胞的再生修复,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的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临床上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困难护理的优质选择。
[参考文献]
[1] Maritino R,Foley N,Bhogal S,et al.Dysphn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 pulrnonary complications[J].Stroke,2015,36:2756-2763.
[2] 吴江艳. 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7(3):89.
[3] 朱洁. 舌三针结合Vitalstim电刺激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4] Plant R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swallowing in adults and geriatrics[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2016,31:477-488.
[5] 彭艳.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37-2338.
[6] 刘春红. 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对中风后吞咽困难康复作用观察[J]. 国医论坛,2014(4):42-43.
[7] 李莉.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2):122-123.
[8] 李坤彬,姚先丽,李坤霞. 冰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4(5):685-687.
[9] 宋媛媛,袁云峰. 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95-597.
[10] 胡元凤. 应用临床路径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1):157-159.
[11] 焦静.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2(11):2323-2324.
[12] 李茶莲.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A):254.
[13] 张微微.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16(2):2006-2007.
[14] 董颖洁. 中医心理护理对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7):1302-1303.
[15] 叶宇铁,彭邦瑜. 浅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医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3(18):40-41.
(收稿日期: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