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安全护理探究

2017-11-15 21:03何政国江畅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高龄患者

何政国 江畅生

【摘要】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安全护理。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众多行全身麻醉术高龄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并将其按不同的麻醉恢复室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基础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由医护人员就两组患者接受差异性护理后的护理好感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好感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SAS、SDS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行全身麻醉术高龄患者进行基础性护理的同时辅以安全护理,不仅可促进患者护理好感度的提升,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还可明显稳定患者情绪,利于整个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临床应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全身麻醉术; 麻醉恢复室; 安全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8-0102-02

全身麻醉主要是指麻醉药物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以对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医疗行为[1-2],其主要以神志消失或全身疼觉丧失和骨骼肌松弛等为临床表现[3-4]。尽管该项措施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前提,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性。为此,本文就对全身麻醉术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进行安全护理的应用价值予以剖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84例全身麻醉术高龄患者,并以患者接受护理的意愿为依据将其分为相应的两组进行护理试验,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女14例,男28例;年龄65~80岁,平均 (70.41±3.43)岁;消化科手术

15例,妇产科手术12例,心血管科手术7例,其他8例。观察组女13例,男29例;年龄66~79岁,平均 (70.33±3.25)岁;消化科手术16例,妇产科手术11例,心血管科手术8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方式(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呼吸安全护理。当手术结束将患者转至麻醉恢复室后,除了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之外,医护人员还应对高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呼吸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若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00%,医护人员应立即检查导管等医疗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如异物堵塞等,一经发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患者术后麻醉药效退去前,极有可能会出现周身肌肉松弛或舌根后坠等不良现象,易对其咽喉等呼吸部位造成一定的堵塞,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开始打鼾,相关工作人员应立即托起患者下颌部位并采取相应的通气措施;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进行适当性地按摩,确保患者血液循环流畅[5]。(2)环境安全护理。定时定期对麻醉恢复室进行消毒清理,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为其营造良好的疗养环境;对患者病服、床单等就院生活用品进行细致性地清洗更换;为保证患者饮食结构的均衡,医护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并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6]。另外,在结束手术至麻醉完全清醒期间,患者很有可能出现清醒不稳定、意识模糊等不良情况,因此除了做好一切安全防护措施外,医护人员还必须加大对病房安全巡视的力度,避免患者出现坠床、跌伤等意外事件。(3)疼痛安全护理。处于麻醉复苏期的患者全身疼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疼痛属于一种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的恶性刺激,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因此,医护人员应遵照医学相关规定对高龄患者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疼痛安全护理,尽可能地缓解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痛楚,以稳定患者不良情绪,加快其恢复健康的速度[7]。

1.3 观察指标

由医院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且相关知识技能过硬的医护人员以医学相关规定为依据自行制定护理好感度调查问卷,并对两组高龄患者展开护理好感度调查,以选择题为主,附加建议,总分100分,好评,得分值≥90分;中评,得分值≥80分;差评,得分值<80分。总好感度=(好评+中评)/总例数×100%。同时利用医学SDS、SAS两表对患者进行抑郁度和焦虑度调查,并观察记录,患者焦虑度和抑郁度得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焦虑度和抑郁度越严重。此外,还应由相关工作人员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好感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好感度为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无食欲不振和失眠多梦病例,创口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其中食欲不振4例,失眠多梦4例,创口感染7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术后护理是进一步加快行全身麻醉术高龄患者意识清醒和病情恢复速度的必要措施。当患者完成手术且麻醉药效逐渐减退时,其会出现明显性的不适感和临床不良反应,如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疼痛难忍等[8-9],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因这一系列不良反应而引发心肌梗塞等严重型疾病[10]。同时,麻醉药物本身对人体各部位尤其是大脑具备一定的刺激性,倘若术后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不够完善,不仅会影响患者恢复清醒的速度,同时还会为其他疾病的促发埋下隐患[11]。安全护理是近年来临床研发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其主要是将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在基础性护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为呼吸安全护理、疼痛安全护理和环境安全护理,旨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改善护理质量,并促进患者护理好感度的有效提升,将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小化[12-13]。目前,該新型护理措施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运用。endprint

本文研究表明,经过相应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好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SDS、SAS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将基础性护理与安全护理相结合对全身麻醉术高龄患者进行双重护理,可同时稳定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节其不良情绪,并利于进一步提高其护理好感度,临床应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罗恒,田华.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安全护理[J].重庆医学,2016,45(31):4462-4464.

[2]孔荆荆,余奇劲,刘荣莉,等.两种麻醉方法用于高龄ASA Ⅲ级患者全髋骨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2015,21(12):2252-2254.

[3]杨志芳,郭淑敏,陈巧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滞留恢复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46-47.

[4]曾华清.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6):534-536.

[5]李军庆.全麻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4):619.

[6]卢丽滨,陈窈丽,冯宇峰.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循环异常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57-58.

[7]薛晶.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循环异常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42-243.

[8]韦丹.保温护理干预在预防全身麻醉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6):124-126.

[9]王蕊.系統护理干预模式对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尿管刺激反应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4):619-620.

[10]刘英,黄鹂,杨艳,等.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患者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处理中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6):13-15.

[11]莫桂熙,刘奕君,莫坚,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9):1704-1708.

[12]张晓英.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护理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48-249.

[13]严英,虞利民.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不同麻醉方式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4,23(11):5-7.

(收稿日期:2017-06-2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龄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龄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快速补液扩容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全麻下高龄患者腹腔手术体温护理对照研究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应用探讨
浅谈高龄胸部肿瘤患者的外科护理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