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2017-11-15 05:36马彬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

马彬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在原有学徒机制基础上,加强“工”与“学”结合的一种全新人才管理机制。伴随着素质课改的全面推行,该种创新性的教育机制逐渐应用于各大院校。尤其是以高职为主的职业院校,特别重视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与建设。高职院校基于现代学徒制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更加专业且使用性强的就技术技能。增加高职生的专业领域技术品质,从而为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不断输送高品质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学生管理

前言:教育部门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要求表现为高职院校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加强主学思想的融入。从而使高职生的身份更加多样化,不仅扮演着学生的角色,更担当着学徒的责任。在企业和院校的合作配合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优势得以显著激发,以实现高职生专业核心素养的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现代学徒制,主要是针对职业院校所推出的 一项人才培养模式[1]。是传统学徒制的改良和创新,围绕工学结合理念,构建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专业领域理论性的知识,从而实现高职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此种新型人才培养环境下,学生不仅要做好院校所组织的理论知识受教者,更要在企业实训环节中扮演好学徒的角色。在企业师傅的辅助和引导下,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切实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从而实现高职生专业领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建设。高职院校在执行现代学徒制办学体制时,要充分秉承工与学密切结合思想。根据企业学徒管理需求调整学生管理方案,为真正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管理政策导向。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管理优化对策探究

(一)健全规章体制,革新管理理念

现代学徒机制,这一全新人才管理机制的提出,复杂了学生的实训环境。为此,院校有必要健全学生管理规章机制,从而为真正开展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政策导向。首先,院校应专门建立辅导员工作机制,为不同专业领域学生安排辅导员。在辅导员的督促下,实现学生职业意识、责任感以及职业规范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此外,院校应针对学生群体的基础信息,成立学生管理档案。档案形式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电子档案,并将学生在学徒期间的具体信息定期录入到电子档案中。方便院校及执教人员及时掌握学生在企业学徒学习期间所呈现的具体素质表现,并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准确性的参照条件。同时,学校在管理理念上也要有所创新,时刻本着“主学辅教”思想优化学生管理机制。在新理念的管理机制下,高职生更容易获得学徒时期技能训练与应用的自我效能意识。

(二)在现代学徒制辅助下,展开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训练

综合素质,具体包括高职生在职业素养、就业法律与劳动安全的方面呈现的素质特征[2]。因此,作为技术性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应加强学徒期间学生综合素养的建设与培训。

首先,职业素养建设。伴随着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转变与更新,以往单纯注重学生的技能素质建设体系已经处于明显落后地位。院校所要做的不仅要加强学生专业领域理实技能培训,更要进行适当培训管理,帮助高职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以便高职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够以崇高的职业品行,服务于我国各领域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因此,院校可以邀請企业优秀管理人员来我院进行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训讲座。就当前企业在人才招聘、管理等方面制定的具体标准加以分析和诠释,促使高职生能够更加详尽地掌握目前企业的用人标准。并有目的性的进行职业素养建设,为今后获得就业机会奠定素质基础。

其次,法律素养建设。现代化学徒制,是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作业环境,以实现实训技能的掌握。此过程涉及了诸多法律条款,包括学徒的工作责任法规,以及工伤保险、薪酬等[3]。院校应该专门组织企业学徒实训环节的法律知识渗透与讲解,帮助学生加强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同时,还要向高职生渗透一些违反企业生产经营标准的法律处罚决定,督促高职生在学徒期间能够摆正自身位置。以企业正常员工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现自身实训技能掌握的同时,维护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利益。

同时,劳动安全素质教育。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学实训体系,虽然拓宽了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实训渠道与空间。但深入企业真实生产作业环境,显著增加了高职生的劳动风险与安全隐患。因此,院校为了优化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当务之急便是加强高职生的劳动生产安全教育。第一,院校邀请企业专业生产专家,进入院校与教师共同展开学生实训期间的安全思想教育。并就企业实践作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加工器械的合理操作加以规范性讲解。以确保高职生能够进入学徒实训之前,就生产企业的操作,以及生产活动危险防范加以掌握。

最后,加强心理素质建设。高职生突然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学徒身份,在心理及情感上会呈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同时,技能学习环境由院校抓换为企业生产车间,将给高职生在学徒期间造成较强的心理压力。因此,院校在完善学生管理机制方面,要加强学生心理疏导方案的设计与执行。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构建交流体系,加强院校、学生、企业师傅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与企业师傅的深入交谈,可以对接下来的学徒任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便在参加具体实训活动中,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而影响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性发挥。

(三)丰富企业文化,加强高职生学徒责任意识

一个企业之所以获得长远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渲染与支撑。完善性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带给企业员工较强的工作自我效能意识。因此,企业为了能够提供给高职生更加优良的实训环境,应着力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企业文化理念。从而使学生在学徒期间感受企业特色的文化发展理念,并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态度配合企业师傅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

(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

高职生进入企业展开学徒学习生涯时,便降低了院校与教师的管理与监督效果。此时,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行为松散、态度不端正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建设进度。因此,院校务必要从高职生学徒群体中挑选出几名品格优秀,学习态度端正的优秀学生个体,组建成班级干部领导班子。并严格要求学生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群体的带头作用,全力配合班级干部共同完成其他学徒成员的学习行为监督。并且,需要将监督结果及时上报给院校领导与教师,对于在学徒期间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与行为指正。

结论:综上,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当中。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更新,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也随之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一般学徒制,学生的实践领域有效拓宽,所处的实践训练环境更为复杂。因此,院校有必要就当前现代化学徒制的实际需求,加强学生管理机制的优化建设。从而在完善性的管理政策引导下,实现高职生专业核心素养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党思琦.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1):244-245.

[2]侯美玲.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38.

[3]李祥.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教育探索,2015,(08):52-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