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课内古文应该怎么教?

2017-11-15 15:53杭建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古文文言文言文

杭建军

今年又教初三了,刚开始教的是古文,现在镇江中考不考课内古文了,那么,课内古文应当怎样教呢?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必须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小而言之,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时答得出来,提高分数;大而言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全面发展。那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是什么呢?教师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观念陈旧,通过利用课余时间调研,教师的文言文教学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教学内容太死板僵化了。一般是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教师逐字逐句翻译,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顶多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文言文。活泼的课堂死气沉沉,课堂效率低下,而学生呢,看到课外的文言文仍然是不太懂。

新课标在关于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中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呢?解读新课标,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1.强调诵读和背诵;2.强调文言知识、用法的积累与运用。另外,还可以再加上一点,就是要能体会文言之美。关于这一点,于漪曾在《少年古诗词诵读》中写到:“优秀的诗词像种子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破土而出以后,和芳香的空气融合,长久地弥漫大地。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咀嚼、体会、感悟,心驰神往,仍然徜徉美妙的意境之中,嗅到他们散发的芳香。”

一、先学后教

学生虽然阅读文言文有一定的障碍,但也绝不是一窍不通,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当教师,讲解语句,解释重点字词,遇到还没有掌握的字句,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虽然都是疏通课文,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预习更主动,发言更积极,既有当主角的兴奋,也有当配角的欢快,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这篇文章相对来说比较难于理解,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很多问题。在课文理解方面,学生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好多句子自己都能够理解。比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学生理解了“自、至、许、绝”这几个字,这句话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以旧带新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相应的教学环节,能够对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让学生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点串线,以旧带新,学习的每篇古文是点,课文中相同或相关的知识是线,课堂是它们的结合点。以旧带新的好处是:知识可以系统化,学生接受知识快,全面到位。例如,《陈涉世家》中讲到“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其中“故”是“特意”的意思,可以展开联想,“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是什么意思?旧的,原来的。还可以主题归类,把所学文言文分成山水游记类、写景抒情类、历史散文类、笔记类、小品文类、诸子散文类等,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巩固文言文知识。例如,《陈涉世家》这类文言文所涉及的人物多为古代的良吏忠臣、英雄领袖、烈女孝子、政治家、军事家等,价值取向是表现他们的为官清廉、淡薄名利、为民作主、关爱百姓、孝敬父母、聪明智慧、军事才能、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等。

三、变“讲”为“读”

如果能让学生熟读背诵几十篇文章而历久不忘,远比教师喋喋不休地大讲语法來得更有效。虽然这里的“讲”是教师一味地讲,但这里的“读”却不是学生一味地读,“读”要讲求方法技巧。比如,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在读中掌握文章的思路:先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而后先写异水的清澈、湍急,再写奇山,写了树之奇,山之势,山之音;结尾写了观景的感受,补写了日光明暗的林中幽景。运用站桩式记忆,插小红旗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连贯记诵,效果当然不同。在学生记诵中,当然也提倡边诵边思索,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感悟,诵读中求解。例如,学生在诵读《与朱元思书》时,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1.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什么要写景呢?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下一段为什么不从山写起?3.写奇山,山究竟是怎么“奇”的?4.最后四句话是不是多余?叶圣陶说:“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文文言文言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文言文阅读专练
称象
嫦娥奔月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