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玉红+张沁+吕威
【摘要】 牙周病学课程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践工作是否顺利。本文基于总结传统教育模式的有益成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牙周病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进行分析,从课时调整、优化课程教育等方面入手,以期为我国牙周病学课程的改革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牙周病学; 改革; 实践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periodontal educ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shift from theoretical learning to clinical practic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useful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the periodontal disease course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ime to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curriculum in China for periodontal disease.
【Key words】 Application type; Talent training mode; Periodontal disease; Reform; Practice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feng University,Chifeng 02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9.017
隨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模式也出现一些改变。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变革牙周病学课程已经是必然趋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实背景,对牙周病学课程改革实践进行创新,可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积累实践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医护行为。在研究过程中若是单一关注培养模式这一方面,将很难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解析,以此来指导理念在实践中优化课程教育。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仅是高等教育科研的重点对象,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全面性改革项目。按照课程教育理论基础、课程目标、操作秩序、现实条件、教育评价等关键要素组成应用型人才模式。高校方面需要围绕“教什么”与“怎么教”核心问题,综合分析国家提出的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因材施教[1]。同时,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强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以专业指导为基础,以教育方案与课程发展为方向,以课堂实践为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关键教育改革活动[2]。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方向,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应用型人才[3-4]。
2 高校牙周病学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
2.1 课程受重视程度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调查第一项即:牙周病学教学的重视程度。超过1/5的被调查认为牙周学课程在整体教育体系中没有存在的必要,其中2/5认为牙周学课程是无关紧要的。通过对比牙周病学学生与研究生的实验数据结果,发现认为牙周学课程不重要的比例高达22%。
2.2 牙周病学课程教育满意程度
2.2.1 理论基础课时 本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只有4%认为在校园内有充足的理论课时,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大部分教师没有精力对教材中知识进行细致讲解,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高校内牙周病课程教育课时比较紧缺。
2.2.2 实践课时 被调查者中仅有30%认为高校内牙周病学实践课程能够按照事先安排如期进行,在与被调查者进行学习交流时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实践练习课程的时长过短。
2.2.3 实训条件 被调查者中有36%认为所在院系实训条件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是大部分调查者期望学校方面能够改善当前实训室条件。32%认为实训条件存在欠缺,20%认为实训室内相关器材设备数量紧缺,6%认为自身所在院系内实训室硬件设备严重缺乏。
2.2.4 临床实训时长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牙周病学临床实训时长不足,被调查者中有超出一半的人认为临床牙周学实训时间比较短,12%认为临床实训时间严重不足[5]。
2.2.5 教学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22%认为所在院学生可以自主开展全面细致的牙周基础护理活动,42%认为部分毕业生具备开展牙周基础护理活动的能力,18%认为独立进行牙周基础护理活动有难度,12%认为毕业生难以开展牙周基础护理活动。
3 现阶段高校牙周病学课程教学情况
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教育模式即以课程设置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将学生实践能力视作教育重点。但是课程设置由教师负责,教师想要讲什么,课程便出现相应变化,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育效果[6]。当前,高校内牙周病学教育依旧是采用过去传统的牙周病学教育手段,以教师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在有限时间内开展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学评价的标准是考试成绩。由于牙周病学课程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且教学时长比较紧张,很容易受到其他课程的挤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实训活动中,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学生的学习思维禁锢在思维框架内,缺乏对牙周病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在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时,由于缺乏一定创新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制定出最佳的方案[7]。学生在记忆知识过程中,往往是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以成绩定输赢,教育评价方式过于守旧,此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也很难真正成为牙周病学人才。endprint
4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牙周病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4.1 注重自主学习,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即是指学生主动自觉地了解课程内容,创设优质的教育环境,选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监管学习行为及自主评价学习成果等[8]。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创造优质的教育环境,注重因材施教。以患者为服务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了解所要掌握的技巧,及时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由原本的被动变向主动。学生在学习期间,牙周病学专业教师需要发挥好自我引导指导作用,积极构建网络化教育体系,结合课堂实训操作,使用更为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讲述牙周学课程知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细致的了解,为日后工作发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22]。其一,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自主学习,及时提出学习问题,思考问题提及到的诸多条件,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解决问题。在正式上课前由班级课代表收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给教师整理归纳,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9]。其二,自主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依据实训课题讨论本次实践的重点侧重点。在专业课教师的引导下分工合作,以问题为依据调查研究相关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现象。依据现象提出诸多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巩固所学的过程[10]。其三,定期开展专题报告研究活动,由学生掌握大权设置报告活动、主题、形式、项目等。如:如何阐述好文献,针对问题提出质疑的步骤;牙周病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引导学生自主解析教材,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4.2 不断增加实训课时 对于过去传统的牙周病学课程教育方法与评价方式,其更倾向理论教学,学生普遍表示在学习牙周学课程过程中,在衔接牙周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环节过于僵硬,严重影响到课程知识的理解,间接影响了学生临床实习能力。为了更好适应高等教育变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出一批口腔临床医学的人才,高校方面需要及时增加实训课时[11]。将牙周学一些基本操作检查、判断及治疗转变成实训课程,从教学课时上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借助对比这几年的教育改革效果发现,在調整理论与实践课程教育课时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且实训能力稳步上升[12]。基于此,高校方面需要提高对牙周病学课程的重视,调整好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从而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3 创新变革教育方式,开展PBL教学 其一,在学生还没有进入临床实习工作前,在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带有一定的迷茫性,即便是按照教师讲述的实训方法进行操作,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依旧会不知所措,经常忘记试验步骤或者是偏差初期预设的实验目标[13]。实训操作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牙周学的操作技巧,还要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对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而言是一种挑战。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播放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牙周学专家录制的临床实验录像,放大一些实验细节与操作过程,使班级中学生对临床操作具备一定大致的了解。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随后鼓励学生自主分步操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切实提升实训教育效果。为了使学生对牙周学实验的多个步骤、操作印象深刻,教师需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出自己的学习质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逐一指导[14]。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高校方面需要及时引进仿真模拟实验操作系统,在不减少实训时长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解析,尽可能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4.4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穿插病例教学 在开展牙周病学课程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前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器材,结合实验模型与相关影像图像资料,为学生提供十分经典的病例。引导学生在观看病例过程中总结实验操作顺序与不足[15]。通过有效穿插病例教学,极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上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将实验操作课程与具体数据形象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全面规范了课程教育行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牙周学疾病的治疗方法,教师需要灵活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动态化的教学课件,配合仿真虚拟实验操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临床问题的理解与认知。
4.5 注重备课,优化课程教育内容 联合教学组一同备课,统一教学资源与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方法。在以教学经验丰富主带教师的指导下,总结课程教育经验与方法,汇报本学期课程教育内容与目标,每一位参与教学的教师都需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针对课程教育内容制定教育建议,与其他教师一同交流教育心得[16]。在遇到一些意见不统一或是看法不一致的问题时,需要及时将此问题反映给相关领导进行集体商议。充足的课前准备可以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也是课程教育的重点。
4.6 革新变化教育器材,创设优质实验教学条件 自高校开设牙周病学实验课至今,整个教育团队长期致力于优化改善实训教育环境与教学方法。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优化改进牙周病教学模型,从最早期的石膏模型到猪牙到可以安装在简单的架子上的塑料材质的牙周模型,最后到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仿真牙周模型。从原玻璃胶人造牙龈,到现在统一制定的仿真牙龈;从最简易的头模到仿真头模实验教育系统[17]。同时,一些仿真牙石的出现也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发展的步伐。如:利用仿真人口牙石与人工牙龈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效扩充了实验器材,使虚拟牙周手术得以实现。
4.7 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校开设牙周病学教育评价方式大部分都是记忆性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记忆性评价通常都是强制记忆教材中的知识,以考试成绩为划分基础,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生硬,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只是证明了学生的背书能力,却不能真正学以致用[18]。同时,此种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只是评选出记忆能力强、理论基础深厚的学习,很难培养出市场中所需的牙周病学应用型人才。基于此问题,高校方面需要从教育评价模式这一角度入手,创新变化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在教育评价中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操作能力等[19-20]。其一,在掌握整章知识的基础上,分阶段随机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些重点知识及需要掌握的实训技能进行侧重考察,依据学生的学习反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其二,不可以单一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如简答题、选择题、论述题、概念题等[21-22]。按照一定的考核比例,以临床病例为主要考核内容,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的操作能力。利用多种考核项目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切实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三,高校方面需要构建反馈环节,通过实时变更评价结果来展现学生近期的学习表现,通过有效变更评价结果,促使质量检测与学习评估形成一个整体,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学习质疑,有效衔接理论与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23-24]。其四,创新使用信息网络,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反映自己的学习问题,教师则需要按照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归纳规律,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维认知能力,因材施教,以此来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牙周人才[25]。endprint
综上所述,牙周病作为威胁社会大众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因,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患者要求具备更为专业的医疗服务能力。专业牙周科人才资源的缺失,要求高校方面需要变革原有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教育方法与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探索,变革教育评价方式,从多个角度创新牙周病学教育活动,扎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金晟,胡文杰.我国牙周病学本科教学安排的分析和思考[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6,26(1):60-62.
[2]贾艳,邓蔓菁.CAI课件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牙周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5):713-714.
[3]魏奕茹,热依拉·居热提,古丽努尔·阿吾提.牙周病学实验教学课程安排对教学效果的评价[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2):60-61.
[4]骆凯,闫福华,陈超,等.牙周病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55-57.
[5]吴亚菲.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牙学院牙周病学课程的设置[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4,10(5):303.
[6]吴亚菲,毛尔加.美国牙学院的牙周病学教学简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6(3):285-286.
[7]任晓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RFID》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6,32(3):37-39.
[8]芦立军.“转型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日语课程设置改革[J].大连大学学报,2016,37(1):130-133.
[9]黄林华.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5):85-86.
[10]杨书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8):216-218.
[11]簡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25:16-17.
[12]聂志成.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0(1):179-181.
[13]孙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5(12):21-22.
[14]王国权,才智,韩紫恒,等.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经济师,2014,1:179,182.
[15]余海忠,孙永林,廖雪义,等.“21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类课程改革初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1):58-60.
[16]孙辉,王家俊.“即聘即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包装工程专业《高分子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4,4:76-77.
[17]张晓龙.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5:10-13.
[18]徐雨,程立平,李鹏,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生态学专业的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8:139-140.
[19]刘晓敏.课证岗赛深度融合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苏州高博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才智,2014,36:231.
[20]黄贵秋,熊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化工原理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石油教育,2015,1:80-82.
[21]李晓伟,初玉玲,梁宇宏,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光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4):231-233.
[22]丁瑞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J].时代农机,2015,42(5):104,106.
[23]徐义海,张彩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医疗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5):752-754.
[24]杨海峰,黄陈,张小华.高职动物医药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2,1:60-63.
[25]陈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探讨[J].中国外资,2014,16:259.
(收稿日期:2017-07-10) (本文编辑:程旭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