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

2017-11-15 08:59刘金荣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21期

刘金荣

【摘要】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的40例ABO-HDN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取10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的血样,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以及微柱凝胶技术开展主侧交叉配血,对两种配血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两种配血方法同直抗试验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交叉配血共200次,微柱凝胶技术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不和148、124次,凝聚胺技术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不和6、10次。除凝聚胺交叉配血外,直抗阳性的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直抗阴性(P<0.05)。两种检测技术在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pa=0.019,P=0.300;Kappa=0.058,P=0.083),微柱凝胶技术灵敏度更高。结论:对新生儿开展输血前检查工作时,采用直接抗人球试验进行检测十分重要,且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ABO; 新生儿溶血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crocolumn gel technique in pre-transfusion test of neonatal hemolytic disease in children with ABO.Method:40 patients with ABO-HDN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selected subjec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10 samples of ABO erythrocyte prepar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using polybrene technique and microcolumn gel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he main side of cross matching,the effec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evaluated,at the same time,two kinds of matching methods with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stance test were evaluated.Result:Cross matching of blood 200 times,the serum and elution liquid appeared 148 times and 124 times respectively with microcolumn gel technique,polybrene technique in serum and elution liquid respectively with 6,10 times.In addition to the crossed blood of the coagulation amine,direct antibody positive serum and elution liquid crossmatching incompatibili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direct negative resistance(P<0.05).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detection in serum and elution crossmatch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Kappa=0.019,P=0.300;Kappa=0.058,P=0.083).Microcolumn gel technique in higher sensitivity.Conclusion:To carry out inspection work on neonatal before transfusion,using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etection is very important,and the effect of microcolumn gel technique in the pre-transfusion test of neonatal hemolytic children with ABO is significan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icrocolumn gel technique; ABO; Neonatal hemolytic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Hanchuan Peoples Hospital,Hanchuan 432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1.018

由于母源性的IgG抗体输入到胎儿体内,同胎儿机体内的溶血性抗体产生针对性,则可能引发胎儿出现溶血病。从另一角度来看,胎儿在分娩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其机体内通常情况下不存在抗-A或者是抗-B,因此在对其开展血型鉴定时,对于反定型结果可不予考虑[1]。同时新生儿机体内的红细胞表面所具有的血型抗原相较于成年人,其具有的表达强度也更低,故对新生儿应开展针对性的血型鉴定以及输血策略,不应同成年人一概而论,比如在对新生儿是否患有溶血症进行诊断时,不应该以和患儿血型同型的输血或换血原则,而是应该以相容性的原则[2]。IgG抗体可存在于游离血清中,同时也能够和溶血病患儿体内的红细胞进行结合,所以在对溶血病进行诊断时,需要对患儿体内是否存在IgG抗体进行检测,所采用的诊断试验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血清以及抗体释放实验[3]。虽然目前国际输血指标通常将婴儿按照年龄是否超过4个月划分为不同的输血年龄段,采取相应的输血策略,不过在我国却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大部分臨床医生如诊断出新生儿存在贫血症状,在对其制定治疗措施时,主要依靠同型输血原则,同时以此为其开展相应的输血前检验,并未对患儿是否存在溶血病进行有效的检验和诊断[4]。在对新生儿开展输血操作前,对其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可对其机体内的抗A或是抗B进行有效的诊断,但该类诊断主要通过交叉配血检测来完成,其具备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受到配血方法灵敏度的影响,因此做好输血前的检验工作,对于新生儿的输血过程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5]。本次研究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设定为研究时间段,取该时期内本院收治的ABO-HDN患儿40例,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设定为研究时间段,取该时期内本院收治的ABO-HDN患儿40例,均开展溶血病3项试验,最终病情得以明确诊断。其中男20例,女20例,出生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4 d,平均(2.3±0.5)d。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入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一般资料以及3项诊断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血清以及抗体释放实验)资料,并随机取10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的血样以及其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血样纳入标准为:通过对血型开展复查,结果显示正反定保持一致,正定所具有的凝集强度在3+及以上,反定所具备的凝集强度在2+及以上。采用微柱凝胶法(美国Gceoped Lokka fromcsico 抗人球蛋白卡)和凝聚胺介质(上海阁仑美有限责任公司)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开展检测,在进行检测操作时,操作步骤按照试剂说明书严格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四个表计数资料采取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交叉配血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如K<0,则一致性极差,0~0.20为微弱,0.21~0.40为弱,0.41~0.60为中度,0.61~0.80为高度,0.81~1.00为极强。

2 结果

2.1 配血结果 交叉配血共200次,微柱凝胶技术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不和148、124次,凝聚胺技术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不和6、10次,见表1。

2.2 直抗类型与交叉配血结果 除凝聚胺交叉配血外,直抗阳性的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直抗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交叉配血结果比较 两种检测技术的血清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0.019,P=0.300),见表3。

2.4 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比较 两种检测技术的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0.058,P=0.083),见表4。

3 讨论

IgG抗体可存在于游离血清中,同时也能够和溶血病患儿体内的红细胞进行结合,所以在对溶血病进行诊断时,需要对患儿体内是否存在IgG抗体进行检测,所采用的诊断试验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血清以及抗体释放实验[6]。在对溶血病患儿开展输血前,对其开展的交叉配血检查内容需包含其游离血清以及红细胞放散液,这是由于对患儿的游离血清开展交叉配血,可对其血液中所具有的溶血性抗体,同进行输注的红细胞之间的不相容性进行有效的反映,对患儿的放散液开展交叉配血试验,能够对患儿机体内的结合于细胞上的溶血性抗体,同进行输注的红细胞之间的不相容性进行有效的反映[7-9]。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中的表1可以发现,仅开展血清交叉配血试验,可对74%的患儿中存在的配合不合进行有效检测,通过开展血清联合放散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对79%的患儿中存在的配合不合进行有效检测,也说明了在对ABO-HDN患儿开展输血前检测时,将患儿的血清以及其放散液进行聯合检测是有必要的,可使得患儿的交叉配血的安全性得以有效提高[10]。从另一方面来看,每个患儿由于自身机体存在的差异,导致其机体具有的红细胞血型抗原表达强度存在着差异,同时其机体内由于被动输入而存在的溶血性抗体的数量以及溶血性抗体的性质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对患儿开展交叉配血检测时,其检测的准确性会明显的受到所采用的配血方法所具有的灵敏度的影响[11-12]。虽然目前临床上主要推荐应用抗球蛋白技术,但在我国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采用的凝聚胺技术可取得何种效果,仍旧有着较大的争议[13]。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对ABO-HDN阳性患儿血清开展检测时,相较于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所具备的准确率明显更高(74% vs 3%),在对ABO-HDN阳性患儿放散液开展检测时,相较于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所具备的准确率明显更高(62% vs 5%),同时在对患儿的血清以及放散液开展检测时,两种检测方法并未出现阴性或阳性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由此可知,微柱凝胶技术所具备的检测灵敏度明显更高,因此在对存在溶血病的患儿开展输血前检测时,微柱凝胶技术明显优于凝聚胺技术[14]。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即便应用了微柱凝胶技术,也不能确保检测的准确率达到100%,提示在对可能存在溶血病的患儿开展检测时,如果采用了和患儿具有同型的红细胞制剂,则还是仍有可能发生交叉配血不合漏检,所以临床检验中不能将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呈阴性作为检测的金标准[15-17]。所以笔者认为,在对新生儿进行输血时应遵循的策略为:当新生儿存在血液疾病或相关疾病时,如果需要对患儿开展输血治疗,则首先为患儿开展HDN 3项试验,以此来对患儿是否存在ABO-HDN进行有效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对患儿的输血类型,包括同型输血以及相容性输血进行确定,从而使患儿的输血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如果并未对患儿开展ABO-HDN检测,不过由于ABO血型抗原会在成人的红细胞上发生较强的表达,同时对于年龄小于4个月的新生儿而言,其发生母源性抗A以及抗B的机率仍旧存在,所以对于该类患儿,可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以及AB型血浆作为首选,开展相容性输血。

本研究结果显示,ABO-HDN患儿所具有的DAT阳性率为40.0%(16/40),不过通过表2可发现,DAT阳性的溶血病患儿以及DAT阴性的溶血病患儿,对其血清以及放散液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开展交叉配血的结果同放散液采用凝聚胺技术开展交叉配血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开展同型血交叉配血的不合率上,DAT阳性患儿高于DAT阴性患儿,提示在对新生儿开展输血前检查工作时,采用直接抗人球试验进行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其可对新生儿体内的结合于细胞的溶血性抗体进行有效的检测[18-20]。endprint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开展输血前检查工作时,采用直接抗人球试验进行检测十分重要,且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雪丽,阎石,李鹏,等.微柱凝胶卡式法Coombs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1):31-33.

[2]贲燕华,金勇,纪桂香,等.探讨标本因素对微柱凝胶卡配血法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92-194.

[3]王文涛,杨霄.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鑒定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6):235.

[4]王生忠,王佑清,周本霞,等.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0):1366,1373.

[5]吴昌松,王启春.6种不同实验名称微柱凝胶试剂卡临床应用浅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1):66-68.

[6]袁晓华,胡惠萍.国产微柱凝胶卡对血型鉴定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585-1586.

[7]常静秋.两种微柱凝胶卡和试管法在临床血型鉴定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25):27-29.

[8]周鹏,朱倩雯.低离子溶液不同保存方法对微柱凝胶配血试验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7):912-914.

[9]贾彩虹,姚红,周永安,等.微柱凝胶卡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BO血型及配血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6,5(2):114-115.

[10]宋惠英.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与常规抗球蛋白法用于红细胞同种抗体检测价值对比[J].中国卫生产业,2014,16(28):180-181.

[11]苏宇清,喻琼,梁延连,等.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检测红细胞同种抗体能力的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6):73-75.

[12]康宝利.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在AB0、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19):97-98.

[13]黄文彩,梁鉴波,付文金,等.Ficoll分离液在Sephadex G-100微柱凝胶血型卡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4):2145-2148.

[14]黄丽.全自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仪在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6,6(14):172-173.

[15]李勇,王雪明.微柱凝胶在放散实验中应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11(3):551-552.

[16]刘凌,李流娇,莫水群,等.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12,7(4):426-427.

[17]李健,刘喜龙,谭为,等.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0):27-28.

[18]周雪莲.微柱凝胶试验在冷凝集素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70-471,447.

[19]闫朝春,蒋玲,陈丽梅,等.导致微柱凝胶卡式交叉配血试验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5):1737-1738.

[20]黄会金.微柱凝胶卡式法和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在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0(18):129-131.

(收稿日期:2017-04-24) (本文编辑:张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