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2017-11-15 18:40陈天宇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体育教学

陈天宇

摘要:全民健身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得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驱动力类型有兴趣爱好驱动型、学习压力驱动型、健康意识驱动型。并提出目前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都比较差。大学时期是培养体育健康意识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改进大学体育的教学现状,指导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途径,以适应全民健身形势的需要,是改善全民健身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健康意识;体育教学;习惯培养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全民健身运动成绩显著,《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生已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地。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方式现状对实施健康教育的影响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热点问题。作为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重要环节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增进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和习惯,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校期间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为完成学习任务提供身体保证,而且有学生步入社会后还能坚持进行健身运动,使自己能健康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1 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大都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果,讲究教师的权威,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师讲得多,管得多,强调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或根本不考虑运动认知的开发和和能力培养,也认识不到学生内在的情感要求以及主动性对体育认知的价值,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主,而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很少,主要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死板,气氛沉闷,注意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忽视了练习方法的传授,抑制了他们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影响了其自我锻炼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结果,不少学生课上虽能积极参加练习,课后却不懂如何自我锻炼和提高。

2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教学任务中明确指出:“高校体育以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自学和实践体验,使学生不断树立健康的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健身意识是积极参与身体锻炼自觉性的反映,正确的健康意识来自对健康意义的深刻理解,并对健身运动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重要环节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增进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健康意识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

3 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纠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偏见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来改善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提高他们对体育的重视。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对运动产生爱好,消除他们的偏见,循序渐进。

3.2身体健康意识

大学生在勤奋学习的同时,要努力的锻炼身体,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3心理健康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给卫生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相当重要的。

3.4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抓好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 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

4.1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满足学生锻炼的最大需要,激化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理论教学,加深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欣赏能力,更多的了解体育自身的魅力,从而提高其体育兴趣,增强参与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给予他们信心,让他们由被动转主动,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体育运动。

4.2.1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

在体育课内教师会让学生自己编排准备活动内容并轮流领做准备活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观摩教师编排后的准备活动,学生领做准备活动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评议,发扬优点,指点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为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要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活泼有趣的游戏。通过各种手段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出科学的自我锻炼的方法,并且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

4.2.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各得其所,发展各自的专长。体育教学要扭转“大而杂”且片面追求传播知识数量的局面,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两种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系统学习,有助于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有助于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

4.2.3加强课外体育运动辅导

每周一次体育课,远远不能解决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问题。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结论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除了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其运动能力,使他们掌握基本体育技能要求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让他们养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的习惯,从而使大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得到广泛的普及,真正达到全民体育健身的最终目地。只有在正确健身意识的驱动下,自觉、科学、并不懈地参加健身运动,才会有健壮的体魄,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5),151-152

[2]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7年6月(上)

[3]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Z].2016-6-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体育教学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