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李安的创新

2017-11-15 22:54
电影文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林恩战事比利

赖 春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一、《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影片概述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李安导演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影片改编自获得美国最重要的图书大奖之一“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的本·芳汀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了一名19岁的美国士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服役期间因为在与当地武装的激战中奋不顾身勇救班长被媒体广泛报道为美国英雄。林恩和他的战友们因此被美国国防部从前线接回美国巡回宣讲,并被邀请至一场感恩节橄榄球比赛进行中场表演。这本应是林恩和战友们最荣耀的一天,却成了他们最无奈的一天,由此林恩对自己的身份和世界有了全新的思考。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虽然是战争题材电影,但此片并不是简单的反战主题。成长和选择、人性和真实自我的追寻,才是李安探讨的重点。本片大胆采用3D+4K+120帧的技术革新,通过最先进的“沉浸式数字化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以第一人称视角进入电影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与他同呼吸,共命运,展现了李安的伟大抱负——用新的电影媒体手法,让观众体验看电影的新方式。

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技术创新及其影响和意义

(一)3D+4K+120帧沉浸式数字化技术

以往李安给影迷留下的深刻印象主要是其电影作品内容与题材的多变和创新,这次李安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却以电影技术的大胆革新让大众惊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最大的创新亮点在于采用3D+4K+120帧的技术组合拍摄电影。3D技术和4K分辨率虽然已经比较普及,但目前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电影还很少,而把3D+4K+120帧三者相结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开创了电影界先河,全球独一无二。3D技术早已发明并在1922年就被运用来拍摄电影,但直到2009年卡梅隆在《阿凡达》一片中完美使用3D技术创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后,全球才掀起3D电影的热潮。4K即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国内影院目前大部分只采用2K分辨率(2048×1080像素)播放电影,若采用4K的超高清分辨率,则银幕画面呈现出4倍于以前的像素,清晰度大大提升。如果说4K是画面的分辨率,那么120帧就是时间的分辨率。只有空间和时间的分辨率同时提升,那带来的才是真正清晰度的提升。这样不仅能帮助观众沉浸于电影,还能减少眩晕。[1]120帧/秒是一种电影的格式(在电影领域,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作“帧”),但并不常用,24帧/秒才是电影胶片常用的格式。但现在拍电影的趋势是数字拍摄,不再是胶片拍摄,因此李安产生了采用120帧/秒拍摄数字电影的创新性想法。提高拍摄帧率,可以使电影看上去更逼真,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人们的观影习惯未必跟得上技术的革新。2012年,彼得·杰克逊导演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尝试了48帧/秒的帧率,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被评价为画面太像电视,没有电影的感觉。研究表明,播放帧速率在60帧/秒以上的图像序列能够显著提升观影感受,而48帧/秒并不能显著提升观影感受。[2]因此,有了前车之鉴,这次李安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的是120帧/秒的帧率,5倍于一般电影的24帧/秒,意图显著提升观众的观影感受,把观众重新吸引回电影院。这种3D+4K+120帧技术组合的沉浸式效果得到了著名导演卡梅隆的肯定,卡梅隆甚至称之为“新白金标准”。

技术上的大跨步革新让《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处于舆论的包围圈中,但此片技术上的革新并非被用来炫技,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原著小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第一人称视角的内在观察讲述了一个19岁美国青年的经历和成长,非常意识流。李安认为:“我如果不是钻研这个新技术,不会想拍这个小说,因为这个小说都是内在的观察,一般技术很难做到第一人称的表达……120帧让画面没有抖动,4K让画面更清晰,再加上3D,你会觉得离角色很近。”[3]可以这样说,正是通过3D+4K+120帧这种沉浸式数字化技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观众才得以沉浸于主角比利·林恩的世界,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去观察主角所经历的一切,并进入他的内心深处和他一起感同身受。

(二)技术创新对电影产业体系的影响

3D+4K+120帧的技术组合给电影拍摄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拍摄时会产生海量数据,导演无法在拍摄现场看到120帧/秒的拍摄效果,演员没法上妆,细节瑕疵全被放大,常规电影拍摄中积累下来的布光、曝光经验全都得刷新……[4]而且,对于电影院而言,进行高帧率放映也面临软件和硬件升级的难题。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只有五座电影院可以播放3D+4K+120帧规格的电影。因此,采用3D+4K+120帧技术拍摄电影,不仅仅是摄影机要更新换代那么简单,从编剧到导演、从化妆到表演、从剪辑到放映,整个电影产业体系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以至于李安将这一过程称为“重新学习走路——摄影机要升级,器材的操作要升级,导演要升级,表演要升级,银幕要升级”。而李安之所以冒险尝试这一切的创新,主要目的是提升观众的影院观影体验,尤其是沉浸性体验,让观众把看电影视为一件神圣的事,重新回到电影院,从而重建起当下电影院存在的意义。无疑,在提升沉浸性体验这一方面,《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做到了,尤其是伊拉克战场交火和橄榄球赛中场表演两场戏,令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其中。

(三)技术创新对电影发展的意义

电影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技术是艺术的基础。电影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其每一次大跨步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影技术的创新。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从3D电影的普及到VR电影的尝试,电影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为电影这门艺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当然,电影新技术的普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众对新技术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回顾电影发展史,电影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除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大众在很短时间内就接受了,其他的技术创新从出现到被大众接受,都经历了漫长的等待。1897年,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就已在美国出现,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得到大范围推广;1922年,第一部3D电影《爱情的力量》在美国出现,但直到2009年3D版《阿凡达》上映,3D电影才被大众广泛接受,3D技术开始成为电影技术的主流。至于超过24帧/秒的高帧率电影,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导演尝试过采用30帧/秒的帧率拍摄电影,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也曾在2012年尝试过用48帧/秒的帧率拍摄电影,但这些高帧率电影的尝试并未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如今,李安迎难而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从传统的24帧/秒飞跃到120帧/秒,还把3D和4K融合在一起,其风险和挑战性可想而知。李安也深知观众对这种革新性的电影技术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我知道人们的习惯不会一夜之间就被改变,所以我还在等。但无论如何,我觉得我应该给技术一个机会”[5]。因此,尽管3D+4K+120帧这种全新的沉浸式数字技术组合能否成为未来电影发展的主流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先行者李安的创新精神,值得尊敬和推崇。

三、李安的创新精神

李安无疑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富创新精神的导演之一,李安自从影以来,导演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无论是家庭伦理类电影、武侠类电影、战争类电影,还是冒险类甚至奇幻类电影,无论是东方文化类电影,还是西方文化类电影,李安都能驾轻就熟,并能在每部电影里打下创意的烙印。纵观李安的电影作品,似乎找不到一种“李安风格”,因为他总是在“变”,总是在“创新”[6]。很多导演终其一生只擅长拍一两种类型的电影,李安却勇于创新,勇于突破自我,勇于不断尝试各种类型的电影。

李安在电影领域突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到目前为止,李安共获得两座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两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三座奥斯卡金像奖、四座金球奖和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李安是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人导演,也是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李安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一以贯之并与日俱增的,可以说,从2000年的《卧虎藏龙》到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到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的创造力在不断创新中愈发旺盛。在2000年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中,李安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巧妙地融入暴力美学里,使整部电影脱离了单纯的武侠电影格局,开创一种新的武侠电影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创新性发展,[7]也推动了后来的《英雄》和《十面埋伏》等中国武侠电影连续冲击奥斯卡奖。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曾被公认为“最不可能被改编成电影”的书,以前从未尝试过3D技术的李安却勇于挑战不可能,成功拍出同名3D电影,连开启3D电影热潮的卡梅隆都称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真正将3D技术融入创作内容的佳作。经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3D技术创新上的大获成功,李安的创新步伐迈得更大,在其2016年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出人意料地尝试了电影史上从未有人使用过的3D+4K+120帧技术组合。若这种旨在增强数字影像时代影院观影体验的3D+4K+120帧技术组合被广泛接受,将不仅把习惯于网络娱乐的新一代观众重新吸引回电影院,而且还将对整个电影产业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四、结 语

在李安近30年的导演生涯中,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展现出相当程度的创新,在题材样式、叙事形式、镜头风格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皆有不俗的建树,并且在这种不断创新的追求下,李安的创造力愈发旺盛。反观内地导演和内地电影,从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开始,内地电影常常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折桂,但近几年内地电影却整体表现黯淡,特别是内地电影至今尚未获得过奥斯卡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导演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遇到瓶颈。如今李安导演为全体华人导演树立了创新的榜样,运用3D+4K+120帧的开创性技术来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一己之力挑战延续一百多年的电影产业体系和大众的观影习惯,为21世纪电影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其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猜你喜欢
林恩战事比利
幸运的“比利”(下)
幸运的“比利”(上)
二战“军中甜心”歌手薇拉·林恩逝世,享年103岁
木兰从军
中国最早记载的一场战事竟因盐而起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只要我们在一起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