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民间艺术的叙事功能及局限

2017-11-15 17:07袁冬梅
电影文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袁冬梅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91)

在这个民间艺术日渐式微的时代,民间艺术与电影艺术相辅相成,常常互相补给艺术能量,增加传播影响力。电影艺术展现民间艺术的魅力,帮助民间艺术重新受到关注、重视并促进传播,民间艺术又能丰富电影艺术的文化特质和美学韵味。在一部主要表现民间艺术的电影当中,民间艺术不仅是表现对象,同时又具备叙事功能,对电影的叙事空间的架构、叙事氛围的营造、叙事动力的创造都起到独特的作用。电影《百鸟朝凤》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旨在为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民间艺术发声。本文主要针对民间艺术在该片中的叙事功能及局限性展开讨论。

一、民间艺术叙事功能

电影《百鸟朝凤》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从表面上看,《百鸟朝凤》是描写唢呐的式微与传承,实际上深层次地表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内部趋势与变动,在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下,所谓的传统的、陈旧的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片中唢呐代表的民间艺术起到的叙事功能广泛,从二元对立的叙事空间,到逝去与传承之间的叙事氛围的营造,由艺术到人性的叙事动能的推动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建构二元叙事空间

二元叙事空间是最常见的叙事空间类型,在两种截然对立的事物支撑起的空间当中,矛盾冲突可以激化叙事,进而形成叙事张力。导演吴天明在电影《百鸟朝凤》当中,同样是制造了极具戏剧张力的二元叙事空间,从多个角度创造叙事冲突,最终突出叙事主题。

传统与现代、背弃与坚守、消逝与传承,这些都是电影《百鸟朝凤》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也共同构成了影片的二元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不断侵入人们的生活,西方文化艺术崭新、独特的表现形式令民间艺术显得落后陈旧,《百鸟朝凤》中的唢呐艺术正是如此。于是,民间文化与西方文化形成的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关系,并由此形成的人们对于二者的不同态度,都具有二元对立的结构性质。影片从焦三爷收徒开始铺展故事,两个天赋各异的学徒跟着焦三爷学习唢呐,更学习如何做人行事,一直到焦三爷老了,徒弟游天鸣也已长大成人,焦家班也变成了游家班,唢呐匠也成了与新时代格格不入的“老古董”。

影片《百鸟朝凤》完整地呈现了唢呐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从主到次的转变过程,在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新社会与旧社会之间的反复比对中,冲突犀利的二元叙事空间让影片故事更加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二)艺术到人性的叙事动能

唢呐既是电影《百鸟朝凤》的叙事对象,也是推进故事的叙事动能。唢呐是焦三爷的命,也改变了游天鸣的命运,影片不仅将叙事围绕在唢呐艺术的日渐式微上,更将叙事深度从唢呐艺术上升到人性范畴。人们对待艺术的态度,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人们对待唢呐匠的态度,唢呐匠审视自身的态度,都是在这个故事深处表现与探讨的部分。

电影《百鸟朝凤》对人性的探讨是伴随着探讨唢呐艺术的过程的,唢呐艺术由主到次的地位变化,也对应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从影片一开始,焦三爷招学徒的情节可以看出,当年的唢呐匠是人人敬重的职业,游天鸣的父亲几乎是跪着恳求焦三爷收自己的儿子为徒的,直到游天鸣成为独当一面的唢呐匠,游天鸣的父亲都是十分骄傲和自豪的。当游天鸣真正扛起师父传下来的唢呐事业时,时代又变了,人们急功近利地追求着名望和金钱,盲目地放弃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追求西方世界传播而来的新事物。在传统的唢呐艺术范畴中,吹奏唢呐绝非仅仅流于形式上的炫技,而是有着更深刻的文化内容——是办丧事时评价死者一生的艺术手段,道德平庸者只能吹两台唢呐,中等和上等者分别为四台和八台,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吹奏《百鸟朝凤》。尤其是在相对传统、保守的乡村社会中,人们对于民间习俗和道德规范的认同性是十分坚持的。无论谁家有人过世,都会请唢呐匠前来吹奏,人们即便是觉得唢呐匠这个职业并不值得骄傲,也没有前途,但仍然会坚持执行这一民俗习惯,这已经是深入人们的精神和生活了。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思想、新文化逐渐从城市涌入乡村,人们对待唢呐匠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当年轻一辈人开始追求新潮文化和新奇思想,认定唢呐艺术禁锢了他们向往自由的灵魂,扰乱了他们追求进步的思想时,于是开始边缘化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从前以丧礼表演为谋生手段的唢呐匠,也在人们思想的转变过程中被边缘化。

影片《百鸟朝凤》从艺术的消逝谈起,逐渐深入探索人性,人们面对新事物、新思想的同时,对于民间传统、民间艺术的放弃,也正是影片以悲观的论调表现的。影片利用唢呐艺术的悲怆音响,表述了唢呐惨遭人们抛弃的可悲命运,如泣如诉地塑造了焦三爷为艺术奉献的一生。民间艺术的边缘化折射出人们精神世界的边缘化,这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几乎是同步的,而表现唢呐艺术的同时,叙事动能又在不断加强,最终焦三爷之死、游天鸣在坟头的吹奏,都显示出强烈的心灵震撼。

二、民间艺术叙事局限

电影《百鸟朝凤》是一部典型的利用艺术折射社会现状、书写人性的作品。此类电影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叙事背景设置在农村,片面地认定只有乡土故事才能支撑起这样一个民间艺术衰败的故事。毫无疑问的是,乡土背景的故事存在强烈的局限性,导致民间艺术叙事也无法实现导演预想的结果。

影片主旨意在表现唢呐代表的民间艺术边缘化的趋势,唢呐匠代表的民间艺人艰难的生存状态,以及艺术与人生早已融为一体的民间艺人的精神世界。然而,影片呈现的故事本身就是保守的、传统的,游天鸣被父亲强行留在了焦三爷家中学习唢呐,天资不高,却胜在天性纯朴、勤学苦练的他,最终得到了焦三爷的真传。游天鸣对于自己的人生并未有过自己的选择,他所做的只是遵从父亲的意志,当师父焦三爷传授给他毕生所学时,他面对的是父辈传承下来的责任。虽然影片将唢呐艺术的发展置于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国飞速发展的几十年,但缺少了个人自由意志相对保守的故事,尤其是乡土背景下的民间艺术叙事就显得十分单薄,故事呈现的并非人们对民间艺术从骨子里迸发出的追求的热情,反而父辈的传承与责任胜过一切。

这也是当今同类电影的共同弊端,很容易陷入民间艺术叙事的怪圈当中。焦三爷是真正将唢呐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的匠人,游天鸣只是故事中的传承者,当父子情、师徒情盖过了个人对艺术的追求时,用民间艺术叙事的功能就会减弱,叙事的着力点也会发生改变,人们从故事中体会到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这与影片想要真正表达的艺术如人生的主旨背道而驰,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民间艺术正走向消亡的苍凉感也会减弱。

三、结 语

民间艺术是极具文化标识性的创作素材,反映民间艺术的电影不仅能够增加民间艺术的传播力与感染力,同时民间艺术也能对电影进行良好的反哺功能,赋予电影独特的人文情怀与美学韵味。民间艺术并非叙事的对象,很多时候反而成为影片的叙事工具,对于叙事氛围的营造、叙事动力的积累、叙事空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电影《百鸟朝凤》是民间艺术参与叙事的典型作品,从中我们既看到了多重叙事的可能,也看到了一定的局限性,为今后同类型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猜你喜欢
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又听唢呐
白马湖的春天(小说)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