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作为时代和科技相结合下的产物,其视觉审美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于视觉文化的发展,电影的受众群体日益扩大,涉及不同层次的人群,其中既有普通大众,又有精英人士,因此,电影在审美取向上必然会面临各种新的选择。而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众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电影无论是在叙事上,还是在视觉效果上,都需要有所创新。只有不断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才能保证电影拥有广阔的市场。此外,消费时代的背景之下,各类消费文化不断影响着大众的消费心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视觉审美上的转变。
犯罪电影是一种能够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的类型片。一方面,犯罪题材为观众喜闻乐见,电影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这也是犯罪类型片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作为类型片,其制作过程是高度标准化的,诸多固有模式的存在也为犯罪电影的迅速营利提供了保障。而另一方面,犯罪背后的复杂人性,对犯罪手段、犯罪氛围、犯罪心理的展现方法,以及对犯罪背景的挖掘等,又能够给予导演发挥个人意志、个人艺术喜好的空间。即使是面对同样一件犯罪,电影人也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该事件,或宣扬主旋律,或掀起票房高潮,或是揭示社会众生相,或是对个人艺术趣味(如叙事手法、影像处理方式)的炫技。本文将以美国犯罪电影为切入点,从大众化、奇观化、暴力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下时代电影艺术的视觉审美文化。
所谓的视觉文化,指的是一种以电子影像为媒介、以复制和仿拟为主要特点的现代文化,是在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当今社会正处于这样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电影、电视、视频、动画等各种视觉类形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图像来认识所处的世界。视觉文化深刻地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大众审美领域上的变化就是一个突出表现。
在视觉文化影响之下,人们在审美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审美主体发生了夸张。随着各类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影、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人们的审美主体也就从之前专业的美术馆、音乐厅、影院等扩展到日常生活之中。审美场所的扩展带来了审美艺术的大众化,艺术不再是艺术家们的专属追求,而是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方式。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之下,消费文化、“快餐式”文化的发展,更是促进了艺术向大众化的形式发展。只有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例如,《盗梦空间》(Inception)在泛化意义上也可归为犯罪片,其构造的梦境空间可以颠覆物理常识,带给观众美妙的视觉享受,也由此赢得了观众的口碑。第二,审美对象发生了泛化。受视觉时代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各类视觉性的信息随处可见,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吸引大众的眼球,机械地复制已经不能再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于是,追求个性化的模式,将各种鲜活的信息呈现在大众眼前,以此来冲击大众的审美,成为视觉艺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国犯罪电影将大众化的元素融入影片的创作之中,成为视觉审美文化的突出表现。视觉时代下,艺术日益大众化,娱乐化、消遣化的成分日益增加,视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审美形式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美国犯罪电影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模式:第一,在一个极度腐败的社会环境之下,“以暴制暴”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一般会存在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凭借自身具备的特异功能或者高科技装备,对抗犯下了滔天“罪行”的罪犯并拯救世界。例如,犯罪电影《罪恶之城》(SinCity)系列中,虽然英雄人物哈迪根没有什么特异本领,但是“以暴制暴”却贯穿在他的行事作风中。为了保护小女孩儿南希,他不惜将参议员的儿子“黄杂种”打成残废。第二,警匪之间的固定模式,犯罪者有着高超的犯罪技能,惩治犯罪者有着高尚的思想觉悟,在不断的犯罪、侦查、抓捕之中,由犯罪者占据上风到惩治犯罪者取得胜利。例如,《七宗罪》中,即将退休的老警察威廉·沙摩塞和年轻气盛的大卫·密尔斯搭档,接手了一宗系列谋杀案。而嫌犯故意和警察玩起了猫捉老鼠游戏,并利用基督教的七种罪孽: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为警方提供线索。影片最后由大卫亲自完成了愤怒这一罪孽,其结果令人唏嘘不已。无论哪一种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视觉审美倾向,都是消费时代下的产物,迎合大众审美需求的结果。
视觉时代背景之下,一些新的科技被尝试应用到电影创作之中,传统电影的叙事手法被超越。电影叙事不再单纯地讲求故事的连贯性和因果性,而是选用意识流活动来取代传统的故事结构,甚至追求各种非理性的感觉色彩以刻意营造某种光影画面,达到创作视觉奇观的效果。
美国犯罪电影追求奇观化的视觉审美,是消费时代下的产物。受消费时代的影响,电影所追求的视觉审美效果和大众的审美需求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电影艺术的发展来看,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潮流,对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更促进了视觉文化的兴起,电影艺术追求奇观化的视觉效果也就毋庸置疑了。从大众的审美需求上看,正是由于消费文化的渗透,人们的审美需求日益提升,需要各种奇观化的视觉效果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电影叙事追求奇观化的视觉审美也就无可置疑了。电影作为一门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艺术,不仅具有叙事性,还具有独特的视觉性,而奇观化的视觉画面,更加突出了电影的影像观感,增强了影片对于观众的视觉冲击效果。在注重奇观化的视觉审美影片中,大多善于引用蒙太奇的叙事手段,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按部就班式的叙述结构,采用一种非理性的叙事模式,创设一种奇观蒙太奇,以增强视觉上的快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例如,《惊天魔盗团》(NowYouSeeMe)中,影片中四位魔术大盗在众目睽睽之下盗窃了法国银行的金库,片中的魔术奇观可以说轻而易举地就在视觉效果上征服了观众。
美国犯罪电影中大多选用一些大胆的科技手段,来创造视觉上的奇观,这成为当下视觉审美文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奇观化的视觉审美效果表现在多个方面,诸如身体奇观、动作奇观、场景奇观、速度奇观等,而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奇观,最重要的是能够增添影片的表达效果,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这样才能吸引观众。例如,身体奇观在美国犯罪电影中就有突出的表现,追求奇观化的造型与影片情节的戏剧性相融合,极大地突出了影片中人物的形象;同时,身体奇观往往与个人英雄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身体上的奇观来增添人物的惊人能力,完成某项非常艰难的任务或者缓解某个困境,以此来表现英雄的形象。例如,《蜘蛛侠》(Spider-Man)中的彼得·帕克,虽然只是一名记者,但是他的蜘蛛服却有着强大的功能,能够使身体变异从而具备特异的本领,这一身体奇观不仅增添了影片的视觉表达效果,给观众带来了惊艳的视觉体验,而且在突出影片主题思想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类型片中,犯罪片是暴力因素含量最大的一类影片,暴力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既有动作上的暴力,也有语言、心理上的暴力。近几年来,美国的犯罪片产量非常大,其叙述主体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色,但无论是以哪一对象作为叙事主体,打斗的场景都是不可缺少的。
首先,犯罪电影中暴力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第一种是动作暴力,早期的电影暴力多以动作暴力为主,通过搏斗、枪战等情节来体现。犯罪片中的暴力多出现在正义对抗邪恶的画面之中,一般分为单独打斗、群殴等,例如,《纽约黑帮》(GangsofNewYork)、《罪恶之城》《老无所依》(NoCountryforOldMen)等影片中,暴力随处可见。最初这种暴力元素出现在影片中还算是“合理”的,但随着近些年来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影片中的暴力因素表现得越发血腥,甚至可以用“残忍”来形容,以此来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快感,这也成为消费时代下的产物。例如,《弯刀》(Machete)中的暴力可以说蔚为壮观。第二种是语言暴力。动作暴力的出现往往和语言暴力有关,因为语言暴力发生在前,所以引发了动作暴力。就目前电影的发展情况来看,因为语言暴力有着一定的潜在性,不易被发觉,因此,目前很多影片中都选用语言暴力的形式来达到增添影片听觉上的冲击效果。例如,在犯罪片中经常会出现“我会把你全家杀光”“我要把你五马分尸”等充满暴力色彩的台词,以此来增加电影的卖点。第三种是心理意识暴力。这类暴力形态多出现在战争、犯罪、科幻等类型电影之中,主要是由前两种暴力形态作为诱因而引起的,当然,也有通过各种血腥、恐怖的画面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恐慌、压抑等方式来形成的心理意识暴力。
其次,美国犯罪电影也表现出追求暴力化视觉审美的倾向,以此来增加影片的视觉冲击效果。例如,经典的犯罪片《教父》(TheGodfather),无论是在表现人物的冷血、寡情、心狠手辣上,还是在表现帮派之间的血腥斗争上,都融合了多种暴力形态的元素:在制片家床上出现的马头,教父在水果摊前被刺杀的场景,索尼在汽车收费站前被乱枪击毙的场景,以及影片最后压轴的复仇场景,充满血腥、暴力的镜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效果,堪称犯罪片中的经典之作。在美国的犯罪片中,总是伴随着打斗、枪击等各种凶险的画面,集众多暴力元素于一体。例如,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DarkKnightRises)就融合了语言、行为、心理暴力等多个形态的暴力元素,一方面,增添了影片的视觉冲击效果;另一方面,借助视觉上的传播作用对传统意义上的观念发起了挑战,认为在一个腐败的社会中,是可以通过暴力来维护正义的,这也成为美国犯罪电影对于暴力解读的一个趋势。此外,影片中女性暴力的展现,也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在《黑暗骑士崛起》中,女性暴力的比重增加,其一方面展现了女性自身强硬的一面,颠覆了传统影片中的女性必须柔美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对于女性犯罪问题的关注。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品位不断发生变化,这也促使美国犯罪影片不断进行视觉审美上的创新,将大众化、奇观化、暴力化的元素应用到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既增添了影片的视觉冲击效果,又为类型电影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