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记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

2017-11-15 17:07陈晓明
电影文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图灵凯勒

陈晓明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传记电影指的是以某一人物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电影中的主人公必须是真实存在过的而非虚构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因对他人有着积极的影响而被搬上大银幕。优秀的传记电影并不仅仅满足于为名人或伟人立传,而是在于让观众从传主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或思想境界中受益。美国拥有深厚的传记电影传统,如米洛斯·福尔曼的《莫扎特传》(Amadeus)、西德尼·波拉克的《走出非洲》(OutofAfrica)、马丁·斯科塞斯的《飞行家》(TheAviator)等传记电影在叙说人物非同寻常的生平的同时,又展现出浓烈的、有别于其他类型片的艺术气息。现实主义是人类对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进行总结的一种艺术模式和创作倾向,拥有着求真实、重客观、树典型的衡量标准。当下对现实主义的重提,关涉着我国电影产业自身的传承历史传统与长远发展,也关系到电影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美国传记电影便反映着现实主义美学,应该成为我们重视的对象。

一、基本审美原则的体现

真实是现实主义美学的基本审美原则。电影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有着密切关系的艺术,安德烈·巴赞、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等理论家更是建立起了强调影像本体论的纪实美学等现实主义电影流派。尽管在20世纪中叶,好莱坞就在宣传上确立了电影娱乐功能至高的地位,并在后来数十年的工业化过程中践行着这一点,大量美国电影人不断给观众制造着可以获得愉悦、忘却现实的“白日梦”。但实际上好莱坞电影从来没有远离过美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以及对现实的反映、认识与批判。

这一点在传记电影中也不例外,电影人在选取这一类型进行电影创作的时候,就必须坚持“去伪存真”的原则,保证故事、情节乃至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的真实性。如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ofArabia)中的主人公原型便是英国著名考古学家、军事战略家和作家托马斯·艾德华·劳伦斯,他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的《智慧的七柱》享誉世界;而理查德·阿滕伯勒的《甘地传》(Ganhdhi)的主要人物则是圣雄甘地,从24岁开始,深受基督教中博爱精神影响的甘地就凭借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斗争理念在印度开启了民权斗争运动,并最终震撼了西方世界,将英国殖民者赶出印度半岛;而在罗伯·科恩的《李小龙传》(Dragon:TheBruceLeeStory)中,主人公则是著名影星——截拳道的创始人李小龙。电影从李小龙小时候在香港时的经历拍起,一直到李小龙于32岁时英年早逝结束,并重点刻画了李小龙在好莱坞打拼时在保持传统武术精神与将电影的商业利益最大化之间左右为难的痛苦,使得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性更浓。在上述电影中,主人公的姓名、经历等都是真实可考的。

此外,电影人有必要在尊重真实的基础上,自行创造出合乎逻辑的、具有感人力量的细节。正如马克思在讨论《巴黎的秘密》时肯定黑格尔文学作品应该真实评述人类关系的观点一样,电影艺术也应该继承这种对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冲突进行揭示的精神。例如,在阿瑟·佩恩的《海伦·凯勒》(TheMiracleWorker)中,电影的传主实际上是海伦·凯勒的老师苏利文小姐,但是对凯勒的塑造也关系着电影的成败,尤其是她接受教育前后的对比。在接受苏利文小姐的教化之前,无法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的凯勒在他人看来是处于一种癫狂状态的,她在家中不断打人、胡闹,将家里弄得鸡犬不宁,哥哥甚至提出要送她进收容所。在家中坚强的母亲是唯一无条件关爱她、维护她,并试图理解她的人。在海伦·凯勒的自传中,她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即为了使凯勒安静下来,保姆递给她一个洋娃娃。凯勒抱着洋娃娃到处走,到处触摸,后来甚至粗暴地扯掉了保姆衣服上的扣子。而母亲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她的行为激怒的人,母亲抓着凯勒的手摸向自己的双眼,凯勒安静下来。母亲对其他人解释说:“眼睛,她是想给洋娃娃装上眼睛。”这一细节的添加让人能够充分感受到凯勒对光明的渴望,同时也更能理解苏利文作为给予凯勒第二次生命的另一位“母亲”的意义。是她给予了希望有眼睛的凯勒思想的火花与智慧的种子。

二、批判性与叙事组织

现实主义永恒不变的精神核心以及它的立身之本便是批判。批判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与“典型人物”进行观察和遴选的应有出发点,一旦叙事走向了纯粹的消解或粉饰,那么它也就背离了现实主义。反之,对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进行深刻且到位的批判,从而引起接受者的注意,则被认为是衡量作品是否贯彻现实主义美学的重要标准。

例如,在郎·霍华德的《美丽心灵》(ABeautifulMind)中,“冷战”时期的白色恐怖统治以及当时的美国对待精神病患者的粗暴治疗方式都受到了批判。社会上无处不在的与核军备竞赛有关的疯狂世景也影响了校园,间接导致了纳什的精神分裂。而在被确诊后,纳什就处于被束缚,被强制注射胰岛素的状态,如果不是纳什和妻子抗议医院的治疗,他就很有可能以失去自己天才的方式变为一个驯服的“正常人”,而其实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这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是毁灭性的。

而批判并不意味着单纯地,叫嚣式地树立靶子并带领观众对其进行射击。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将批判对象,如人性之恶等,于看似不经意间,润物细无声地呈现出来。这就涉及批判性与叙事材料的组织问题。莫滕·泰杜姆的《模仿游戏》(TheImitationGame)其剧本在2011年时被列入“尚未采用的好莱坞最佳剧本”名单,其叙事技法之精妙可见一斑。故事来源于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的真实人生。电影中的图灵拥有两重身份:一重是作为一个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发的破译密码的机器为战争的结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另一重身份则是一个同性恋者。在当时的社会,图灵为他的这一身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在接受了化学阉割后自杀。图灵的卓越功勋与悲惨遭遇对观众是极具冲击力的。而在电影中,图灵的这两重身份是一显一隐的,图灵少年时代与男性伙伴克里斯托弗之间的感情穿插在图灵成年以后工作之余的回忆中,在观众对克里斯托弗的身份、他的最终结局等好奇不已的时候,答案才揭晓,而紧接着就是图灵泣不成声地表示“他们会把克里斯托弗从我身边夺走”,此时的克里斯托弗指的是图灵发明的机器。观众才得知原来图灵深爱着那位“永远的朋友”,为此将机器取名为克里斯托弗,甚至为了政府不将机器从他身边带走而接受化学阉割。在这段哭泣之后,图灵关灯,走近黑暗中代表了他全部美好回忆的克里斯托弗,并自杀。历史上当时并没有被命名为克里斯托弗的图灵机。而电影则增加这一元素,收拢起图灵一生的少年叙事线和成年叙事线,使带给观众的震撼以及对“恐同”的社会批判达到最大的效果。

在当前,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笼罩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市场的情况下,电影批判性弱化,对社会矛盾采取忽视、柔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好莱坞电影由于在赚取商业利益的同时又承担了一定的价值传达的任务,因此在其部分电影中,观众依然可以看到电影人对其价值观中真善美的期待和追求,以及评判假恶丑的社会责任感,传记电影便是其中一类。在迁就大众审美又保持批判的身段这方面,国产电影是有必要向美国传记电影中的优秀之作学习的。

三、时代精神的张扬

在电影产业化时代,人们在看到了电影高度繁荣的商业效果的同时,又为其在文化品位上的贫乏乃至艺术感染力上的虚弱而感到担忧,如果电影一味地走向对奇观的打造以及对消费者娱乐心态的迎合,那么电影将有可能走向畸形与病态。而在这一艺术语境下,美国则以传记电影等作品回答了如何使电影在当下依然保持健康发展的问题,那就是用电影来传递出现实关怀。正如电影戏剧理论家洪深在《属于一个时代的戏剧》中所指出的那样:“凡一切有价值的戏剧,都是富于时代性的。换言之戏剧必须是一个时代的结晶,为一个时代的情形环境所造成,是专为了这个时代说话,也就是这个时代隐隐的一个小影。”电影人对电影的创作并不是对商品的制作,他们需要有意识地将电影与时代建立关联,这才是电影作为一个国家级产业不可忘却的根基。

因此,在传记电影中,传主所处的时代、受众所处的时代在根本层面上是不能被割裂的。当电影人在刻画传主人物形象、讲述传主人生事迹时,电影所表现的其实也是一个特定的时代风貌,传主在具体时代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精神,或整个时代带给人的向上的感染力,也都是服务于前述的批判性的。这种对时代精神的张扬,同样是现实主义美学的题中之义。

大卫·芬奇根据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拍摄了《社交网络》(TheSocialNetwork)。在电影中扎克伯格在哈佛就读,他原本只是出于失恋后的一时冲动,制作了一个名为“Facemash”的社交网站,不料却从此加入了温克莱沃斯兄弟的团队,建立了后来联结起无数人,改变了世界的网站Facebook。电影所要传达出来的时代风貌并不仅仅是“技术至上”或“白手起家”,而是一种更为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怀:哈佛仅仅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等级森严,一个人的家庭出身至关重要。而Facebook同样是一个缩影,它代表了人们在新时代下社交方式的改变,老派贵族们再也无法阻止不同阶层的人扩大他们的交流,无数的扎克伯格用他们的天才和努力打破着这种阶层壁垒,而除此之外,这个世界还有无数被改变的可能。

在詹姆斯·马什的《万物理论》(TheTheoryofEverything)中成功饰演了物理学家霍金的埃迪·雷德梅恩又在汤姆·霍珀的《丹麦女孩》(TheDanishGirl)中扮演了世界首位变性人、风景画家艾纳。在电影中,格尔达逐渐发现了丈夫艾纳心中的痛苦和愿望,开始了陪伴他变为“她”的过程。电影将艾纳的跨越性别行为塑造为一种美丽的绽放,并结合丹麦哥本哈根宁静、原生态的风光,悄然传递给观众一种时代精神:美丽是超越性别的,艾纳的所作所为仅仅是找回自我,他的灵魂应该受到他人的尊重而非偏见和排挤。在电影中,丹麦女孩没能挺过手术后的风险,但是在当今的时代,人们应该给予跨性别者更多的包容。与之类似的电影还有如富兰克林·沙夫纳的《巴顿将军》(Patton)、乔舒亚·迈克尔·斯坦的《乔布斯》(Jobs)等,在此不赘。

美国传记电影中不乏既能在视觉、技术上高人一等,又能在精神层面上促人反思,具有深入人心效果的作品。这一部分作品遵循着现实主义的艺术规律,显示出了蓬勃的创造力。在制造奇观的各色商业大片占据市场的今天,立足于现实并走向现实,娓娓道来的传记电影平衡着大众文化,引导着观众的艺术取向,提升着人们的审美经验。

猜你喜欢
克里斯托弗图灵凯勒
名人名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海洋探索改变了人类历史,而这一切始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之前的数世纪 精读
新英镑
人工智能简史
语言与图灵测试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学习不是填充碎片化知识
爱之声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