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环境下校企共建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14 10:57胡焕英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企共建高层次人才县域经济

摘 要:高层次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关键,高层次人才引进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对于县域企业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介绍该县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强化科学管理,探索出了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县域经济 校企共建 高层次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用校企共建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一方面学校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地方培训人才、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能根据市场、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支持企业、学校开展合作研究,搭建平台引进人才、转化科技成果。

近年来,山东省汶上县坚持以人才强县战略为引领,柔性引才与灵活用才相结合,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模式,突出抓好重点人才工程,持续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环境,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7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1人,国内高层次人才81人,其中博士生9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8人。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

(一)重奖高层次人才及引才主体。县财政每年按不低于上年度地方财政收入0.5%的标准列支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团队)引进培养、科技奖项资助、平台载体奖补等。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来汶上县创业的,县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大学本科生和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实用人才,由县财政每年分别给予3万元、1.2万元、5000元人才津贴,期限为3年。

(二)搭建一个柔性引才聚才平台。在济宁市成立首家博士智库联盟,已吸纳169名汶上籍在外工作博士入会,通过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论坛、博士与企业对接洽谈等活动,为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引智引技等工作开展搭建了平台。锁定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百家院所大走访”活动,已开展产学研对接洽谈活动9次,与50多名专家、教授建立长期联系,达成合作项目12个。

(三)推行一种复合型人才引进模式。采取“项目+人才”双招双引模式,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活动共同策划、同步举办、相互参与,强化信息资源对接,实现项目建设与人才服务的良性互动。对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当量互换、等价考核,通过高端项目落地带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充分调动部门单位引进人才的积极性。比如,在引进节能配电变压器项目和TKK工业机器人项目时,同步“打包”引进了项目研发团队,并成功推荐科研带头人陈尔奎和马凤举入选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到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发现,在人才引进特别是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还存在短板,严重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聚集程度不高。全县人才总量少,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大多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县盐煤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工程机械、节能环保和发电机组五大特色产业缺乏相应的领军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人才凤毛麟角,导致企业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少。

(二)开拓创新精神欠缺。部分企业家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个别企业引进了人才,也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即插即用”型人才,一味追求眼前利益,造成人才引进来留不住。

(三)待遇偏低,拴心留人的环境不够优。由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文化医疗、教育设施等与较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文化娱乐休闲设施不齐全,一些企业规模小,人才发展前景不广阔,与高层次人才的期望有较大差距,导致许多人才不想来,来了也留不住。

三、突破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的对策

当前处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依靠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通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与组织、经信等部门座谈,结合汶上工作实际,提出了可行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方案。

(一)推进校企合作,解决有平台、能引进的问题

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山东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价标准条件》(鲁人社规〔2017〕3号)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任现职以来在企业实践工作每年不少于1个月或在企业工作1年以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2〕49号)规定:积极创新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鼓励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鼓励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人才引进主体,大力引进硕士以上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办法,将招聘的人才全职派往企业工作至少5年。以派出人才到企业培养锻炼、开展工作为基本条件,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签定协议,约定校企双方在学生实训、实验室共建、教师培养、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事项,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格局。

(二)精心组织招聘,解决引得准、用得上的问题

“精准引才”关键在“因地制宜”,重在“按需引才”,也就是要突出需求导向。要紧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用人主体需求“靶向”引才,同时兼顾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需要。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招聘人才数量、专业、年龄、学历等具体要求,纳入全县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计划,制定招考简章。充分发挥企业引才的主体作用,在招考简章发布以后,积极向有关高校、研究生培养机构定向宣传招考信息,特别对有意向到汶上工作,但因待遇、保障等原因尚未与企业签约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宣传发动,确保更多符合条件的人才报名参加招聘。

(三)科学管理服务,解决用得好、留得住的问题

成立县人才创新发展院,为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下设机构,专门用于引进选派到企业工作的硕士以上学历研究生,负责人才的考核评价、工资晋升、职称评聘等日常管理服务事项。在薪资待遇方面,入院人才到企业工作的,享受事业单位社保、公积金等福利待遇,按月领取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但不能享受绩效工资;视其在企业工作情况,由企业按照内部规定发放績效工资和奖金、补贴等。据初步测算,1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入职后,每月可拿到7000-9000元的薪酬,大幅度超出机关事业单位新入职人员收入水平。入院人才在企业服务期满,坚持尊重企业和人才本人意愿,由企业与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商定人才是否继续留在企业工作。需要留在企业工作的,双方续签有关协议;不需要留在企业工作的,将入院人才调回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恢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待遇。入院人才在企业服务期间,企业认为不适应或考核不合格的,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企业意愿,将有关人才召回,放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进行试用,试用合格的继续留任;试用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与入院人才解除聘用合同。

参考文献:

[1] 杨霞,张继河,张宏玉.基于“协同效应”的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8):225-228.

[2] 石宁钰.共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迈向校企协同发展新征程[J].中关村,2016(06):62-63.

[3] 刘晓敏.基于区域经济的财会ERP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300.

作者简介:胡焕英(1976年-),女,山东省嘉祥县人,汶上县康驿镇人民政府,经济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共建高层次人才县域经济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估指标机制研究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企业案例库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