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学

2017-11-14 10:57顾昭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基础考核教学内容

顾昭

摘 要: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国家进步,并且渗入到各行各业,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也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是,职业技术院校中这一学科的教学存在学生差距大、课时安排有限、教学与专业脱节、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深度的不恰当等问题,对此,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整合学习资源,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教学等,推动职业技术院校信息技术教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信息技术

一、引言

无纸化办公等新形势的改变推动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普及,虽然职业技术院校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但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软件版本的升级课堂教学也要跟上形势, 教学内容也应结合各专业后续课程及未来岗位办公软件的应用进行适当调整, 真正为学生未来打基础。对此,徐新艳等指出虽然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早在90年代就在我国开始普及, 但是到目前为止该课程[1]的教学却并未完全达到目的。吕俊[2]针对存在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任务驱动教学和分层教学等观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应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措施。

二、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差距大,课时有限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以国家一级计算机考试为大纲,内容繁杂,但是,作为基础课程,一般职业技术院校内安排的课时较短,仓促上课的结果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难以培养信息技术科学素养,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

(二)教学与专业脱节

职业技术院校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对象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教师上课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均一致, 缺乏教学对象所属专业特色, 大家千篇一律,考核难度趋于一致,难以有区分度。对于专业为信息技术的学生,基础不牢将会有很大的隐患。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更无法提前预知到该课程与其所学专业的重要性。一些专业性的课程需要甚至需要自学完成,浪费学习资源。

(三)课程考核的单一性

目前的信息技术的考核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的理论考核,一部分是对于课程的实践操作。目前很多学校以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忽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违背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初衷。单纯的笔试会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应试模式,循环高中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试方式,确保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深度的不恰当

老师在讲解环节控制计算机,确保所有的同学处于连线状态,进而听讲,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赶进度,老师的讲解贯穿课堂始终,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时间,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指导与沟通,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限度。另一方面,教师把握不好教学深度,过度拓广和流于表面都不能实际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体系,把握学习力度,及时与老师沟通,最大限度的完善学习条件。

三、应对信息技术教学措施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上课前,通过进行预调研的形式了解学生的需要。主要目标在于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核心素养。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到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中,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掌握自己学习的进程和程度。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要负责引导和加以纠正,不做强制性的干涉,着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进行教学

教师依据开放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任务设计原则,对于教学目标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并有适当梯度关系的“任务”。这个任务同时兼具挑战性和基础性,使得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且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攻坚克难,短时间内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 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进行修改和反思复盘,察觉自己的错误,真正提高自身能力。

(三)与实际生活结合

基于学生喜欢的且具有挑战性的真实际情况將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项目, 根据此项目中的多项要求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比如搭建网站,进行图书馆数据库的维护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四)整合教学资源

目前的慕课、网易课堂、云教学系统等平台上的资源特别丰富, 可以整合现有的各种资源到课堂教学中, 提升教学的品质, 目前有些职业技术院校开展了联合课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堂,针对自己的喜好和学力进行深造,进而节约资源。借助已有的教学资源,学生自学基础部分,教师结合已有的视频资源等进行讲解。针对不同专业的设置不同的学习标准,储备公共资源。推进不同专业的合作学习,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效率。

四、结语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是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从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看,信息技术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而且要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主动对信息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很难满足高需求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乐于探索的品质,提高信息技术的科学素养,从而为终生研究信息技术打下基础,并增强他们对当代信息社会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新艳,杨慧.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145-146.

[2] 吕俊.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77-78.

猜你喜欢
基础考核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