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14 14:22付玉玲
经营者 2017年8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控制

付玉玲

摘 要 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行政事业 预算业务 控制

一、传统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预算编制过程仓促、编制方法单一、项目粗糙,涵盖的资金范围有限,导致编制的预算真实性差

预算编制是单位各项事业运行的起点,在整个单位的预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绝大多数单位中,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只有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年初几个月根本没有预算可以执行,许多资金只能够参照上年度支出水平进行控制,使得预算执行与事业发展不同步。由于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全年工作进行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导致编制的预算先天不足,预算项目指标得不到充分的论证。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预算机构和人员,只是财务人员按照传统的基数加因素调整的方法进行部门预算的编制,编制预算大多是依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实际收支情况,而不是由专门的预算管理人员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项目,再通过科学论证得出,这使得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大打折扣,随意性大,不能适应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传统预算管理体制下,部门预算的收支范围只包括预算内资金的收支情况,但是当前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已经在许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缺乏对预算外资金收支的管理。以上几个因素,导致传统的部门预算缺乏真实性,可信度差。

(二)预算执行过程中刚性差、执行不力、调整不规范,弹性大,经常导致预算控制流于形式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预算编制完成以后,在日常的经费支出等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许多单位并不参照预算,更达不到逐笔核对的要求,随意调整的情况时有发生,调整项目也比较多。同时,由于预算涵盖范围有限,年度中间开展计划外工作或上新项目时不考虑年初经费预算,年度中间频繁追加预算也时有发生。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低,预算经常流于形式。

(三)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传统模式的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的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预算编制完成以后,有的单位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单位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细化,有的单位没有对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更有多数单位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对单位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以上这几方面因素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使預算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大打折扣。

二、预算业务控制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设置预算管理机构、岗位和权限,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工作组织领导与运行体制。明确行政事业单位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单位设置预算管理机构和岗位时,应当按照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审批、审批和执行、执行和考核相互分离的原则,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并设置职责权限,制定预算工作流程,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同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预算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在编制方法及时间安排上要加以调整。编制方法上应将传统的“基数增长法”改为“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的编制方法,以保证预算指标更加合理。另外,要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时间,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编制预算,以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应当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完成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以避免年初预算执行的状况发生,同时注重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

三是预算项目及预算指标要真实、准确。预算编制要本着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原则、依法理财原则、稳妥性原则、收支平衡原则、细化预算的原则和真实准确的原则。编制预算时,资金范围要涵盖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视财务情况,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妥善安排各项支出。预算编制还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预算项目要进行细化,人员经费及日常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核定,项目支出按照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财力情况,区分重要程度,细化到具体支出项目。预测的各收入项目要结合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增减因素,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支出要按规定的标准,并结合近几年实际支出情况测算,不得随意虚增或虚列支出,各项目测算值要做到真实、可靠。

(二)严格规范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

单位预算正式批准下达之后,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调整。如果国家政策、市场环境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差异,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果片面地强调预算的刚性,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也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作及资金的使用效益。所以,单位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加强对预算调整环节的控制,保证预算调整按严格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严格规范化,也会促使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更加认真对待,避免因编制时考虑不充分,所编制的预算不合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调整。

(三)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部门和个人定期进行分析和考核,并制定奖惩措施,根据考核结果,做到奖惩分明,以此来提高相关人员利用预算进行控制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预算业务控制的功能。

首先,相关预算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照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月度、季度分析,对当期实际发生数与年初预算数、预算批复数、上年同期预算执行数分别进行比较,不论是超出的,还是节约的,或是新增的项目,都要认真分析成因,而且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报告。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时,预算管理部门要按照单位决策机构批准的程序,对预算执行部门上报的预算执行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分析,对照单位正式下达的预算方案,或以有关部门审定的预算执行报告为依据,分析差异及产生的原因,预算分析考核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整地记录考核过程及考核结果,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决算是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反映,不仅是编制下年度部门单位预算的基础,还是研究分析和调整有关政策和搞好财政管理的重要依据,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年度经济活动年终的决算总结工作。在编制决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编制口径和编制方法的一致性,账表要相符,以保证决算报表的真实性。除了做好决算的编制外,更重要的是要细致地分析已经形成的决算数据,分析单位的财政收支状况和资金的使用效果,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与执行及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保障。

总之,要解决上文中提到的问题,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地完善预算管理体制,规范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让预算真正成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为北票市财政培训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核算间的关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内部控制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