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2017-11-14 10:58陈小龙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考实践

摘 要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文化事业的构建。重视对社会文明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主要就是为了提升民族自豪感,并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提升全民素质,促进社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社会文化事业构建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的关怀罪犯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罪犯提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改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教育改造 实践 思考

作者简介:陈小龙,陕西省安康监狱。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335

为了加强服刑人员道德教育,提升服刑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陕西省安康监狱以“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力争将安康监狱建设成为具有传统文化品牌的特色监狱。创造性地运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弥补服刑人员“孝道、仁爱、诚信、礼仪”的缺失问题,发挥出了国学经典教育对重塑服刑人员道德与灵魂的巨大力量;具有着明确目标指向的文化教育,集思想教育、心理矫治和行为矫正等功能于一体,表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大部分服刑人员喜闻乐见,对服刑人员改造具有宏观导向、围观引领及心灵熏陶等作用,也是陕西省安康监狱教育改造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提出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罪犯理论

(一)传统文化教育,是夯实“循证矫正”的政策基础

分析我国出台的与罪犯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得知,我国针对罪犯所开展的教育引导工作,可以帮助罪犯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精神教育,让其获得更好的改造效果。作为一种十分实用的政府性调整手段,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对罪犯心理教育的课程上,可以满足“循证矫正”的教育需求,这也是进行犯罪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径。

(二)关注罪犯道德缺失,提出传统文化教育改造

罪犯之所以会触碰法律的边线,而产生违法犯罪行为,更多的是基于文化的缺失与受教程度的不足。多数罪犯的道德水平与认知程度较低,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扭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其产生犯罪心里的主要原因。

因此,针对罪犯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引导课程,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罪犯根深蒂固的犯罪心理。只有罪犯的道德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让我国的犯罪率逐步降低。

(三)传统文化教育改造,可以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经过千年的岁月传承,以及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可以对罪犯的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多数罪犯在改造的过程中,因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其犯罪意识也会明显降低。传统文化所含有的教育内容可以不断提高罪犯的道德素质,让罪犯重新认识犯罪道路的错误性和严重性,最终形成改邪归正的思想,让扭曲的心理变得健康。

(四)传统文化教育改造,是攻心策略的有效途径

利用传统文化对罪犯心理进行改造,可以攻破其心底防线,改变其错误的价值观和认知观,让其形成健康的思想,从心底接受犯罪错误的事实。教育的目的是感化和引导犯罪分子走向正规道路,教育的过程多为思想教育和言语鼓励,这种不对罪犯身心造成伤害,只是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力量的改造手段,是其可以成功被应用的主要原因。

二、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分析

中国文化本身就具备较高的教育作用和价值,合理开发中国文传统文化,并能够在改造罪犯过程中得以应用,那么不仅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言,而且还能够帮助很多服刑人员获得精神的安慰和心灵的陶冶,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服刑人员“志于道”

1.仁爱孝悌之道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万善之源,遵从孝道的人都有健康而积极的思想,为人处事也会更多的为他人考虑,而不会因一己之私而伤害他人。儒家尊崇仁爱的教育理念,在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同时,为更多人灌输了仁爱孝道这优秀的文化理念。古人对于孝道理念十分重视,如有子女有私吞父母财产和产生另立门户的思想,依照当时的法律可处以一定时限的刑期处罚。这种在生活上与精神上的限制,迫使更多人不得不遵守孝道,而这种孝道思想的逐步完善,也充分的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2.为人处世之道

利用传统文化教育犯罪分子,让其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犯罪分子之所以会产生犯罪心理,是其本身不认为对他人造成伤害可以构成犯罪,也可能是受某种利益驱使,而不得不触碰法律的边缘,这种不懂法、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思想观念,是罪犯犯罪的诱因。因此,对犯罪分子进行为人处世之道的教育,让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与他人利益不被侵害,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多数犯罪分子为一己之利而伤害他人,这种损人利己的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矛盾。所以,应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世之道的教育思想,可以让犯罪分子从根源上扼杀犯罪思想,改变犯罪心理。

3.个人修身养道

利用传统文化提高犯罪分子的道德修养水平,并要求其承担自身错误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反思己过的教育方法,可以让罪犯有沉重的负罪感,并从心里接受犯罪错误的事实。先正己身才能明法,这种弃恶从善的教育方法,才能避免对罪犯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犯罪分子在接受正规的改造过程中,除了接受严格的体力磨练改造过程,还需要在思想上对其进行改造。不要求罪犯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但要懂得基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提高犯罪分子的精神意识与利己意识,才能避免其出狱后产生二次犯罪的思想。“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自信思想的建立,可以让罪犯早日迷途知返,进一步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力量。

(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服刑人员“据于德”endprint

1.建设“德文化”,让服刑人员懂得“人以德为本”

在传统文化进行罪犯改造的过程中,“据于德”的建设不可缺好,正所谓“百行得为首”,监狱在改造罪犯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人以德为本的道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德文化”内涵丰富,以“八德”位主要内容,监狱教育人员和管理者应该宣扬“厚德载物”,引导服刑人员建立正确的德行观念,说道“八德”,“孝、悌“”又是首当其冲,可见孝道的重要性;之后就是“忠”,忠在古代自然是重于国家,而在当代除了这个基本含义之外,还包括忠于人民,教导服刑人员要树立理想,不轻易改变,要竭尽所能,至公无私,做人就要光明正大;“信”则是信用,引导服刑人员要做个诚信的人,信是一个人的道德准绳,不管是平凡的生活,还是成功的事业,都以信位基础;“礼”是要守礼节,要有礼貌,要懂得以礼待人;“义”则是道义,也就是要求服刑人员要具备正义的精神,凡事要公正,不要贪图小便宜;“廉”,就是廉洁。意识做人要清清白白,不能意志薄弱,要端端正正做人;“耻”,就是廉耻,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

2.建设“善文化”,让服刑人员懂“德以善为本”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生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是喜欢追求美好的。对于服刑人员来说,他们虽然做过措施,但是只要相信人性是美好的,向善的,就能够改邪归正,就能够痛改前非。监狱可以通过设立“善文化”的活动,教育和开导服刑人员上善若水,引导服刑人员要远离邪恶,用慈悲的心,对待父母和他人;要有信誉,这是“言善信”;还要遵循规定,遵守法律,用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可以在逆境中求生存,懂得把握时机,抓住一切能够提高自己、改造自己的机会,是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通过引导和帮助服刑人员,学习“德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洗涤和熏陶,从而能够彻底抛弃过去,重新开始。

(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服刑人员“依于仁”

1.做到“恭则不侮”

恭,恭敬。“恭则不侮”即恭敬地对他人,就不会遭受侮辱。就是要让服刑人员谦恭有礼,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就是要自尊自爱,做到“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法言》);就是对他人要持平等和尊敬的态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就是要有抵制不道德行为发生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规范,知道“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懂得“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做到“宽则得人”

宽:宽厚。“宽则得人”即待人宽厚,就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就是让服刑人员明白做人要宽容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易经》);要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与人相处,要求同存异,相互凉解、不求全责备,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懂得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白人们总是喜欢和那些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即所谓“宽则得众,苛则失和”。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儒家、佛家、道家的思想相互交织,一共引导和指引着中国人民的行为,以及道德准则。在当代罪犯改造的过程中,合理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从孝悌、仁德等方面引导和帮助服刑人员改过自新,从新开始。使他们能够获得生活的希望,在监狱中好好学习、好好改造,将来有一天能够成为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本文首先明确了传统文化改造罪犯的相关理论,接着对传统文化在罪犯改造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罪犯改造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探索《监狱设计标准》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山东工业技术.2017(14).

[2]吴情树.台湾地区外役监狱和观护制度的实践及启示.青少年犯罪问题.2017(3).

[3]朱学银.浅谈如何保障监狱人民警察的權利.法制博览.2017(18).

[4]刘世恩.梁柏台教育改造罪犯的思想及其影响.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思考实践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