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传统考核方式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思路的及时调整以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弊端,提出要提高毛澤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改革考核方式为突破口,加大过程性考核在整个考核中的比重,推动教与学双边实效。同时,过程性考核应把握好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教学实效性 过程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057-03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只有系统掌握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才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众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很多的教育者对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了诸多的探讨,但这些探讨更多从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进行。笔者认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可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加大过程性考核在整个考核中的比重,以过程性考核促进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传统考核方式对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抑制
概论课传统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卷面考试的方式,在考核内容上侧重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在考核中的主体地位不凸显,在考核标准上趋于同一化。然而,教学与考核是密不可分的,考核既是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促进教学的润滑剂,概论课传统考核方式的诸多弊端,抑制了其教学实效性的发挥。
(一)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概论课是高校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通过教学,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标。传统考核方式往往以一纸试卷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学生从考核中难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容易对概论课的功能产生怀疑,认为这门课无疑也是条条框框的知识,对自身的成长成才并不重要,在考试前突击复习也能通过并且有可能取得高分,对学业而言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平时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学习。如果学生存在这种心理,对概论课没有真学,就难以对概论课蕴含的道理真懂、真信、真用。
(二)不利于教学思路的及时调整。概论课具有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科学性,以及时代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概论课教师在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基础上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论水平、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和设计,才有利于把宏大又细微的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是出试卷给学生作答,教师往往批改完试卷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教学的改进措施,考核对于教学思路调整相对滞后。另外,一纸试卷很难兼顾不同专业、不同能力发展水平学生的考核需求,有的学生擅长“说”但不擅长“写”,有的学生擅长“写”但不擅长“说”,一纸试卷主要是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写的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情感认同度很难通过一纸试卷去衡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考核,及时总结和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思路,采取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概论课教师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度是学生是否乐意学习这门课程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实现。在传统考核中,教师往往是单一的考核主体,考核主体的单一化赋予了教师过度的权威,学生作为被考的角色,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于教师角色认知不足,把教师当成对自身的评判者,而不是与其共同交流学习促进自身成长的良师益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就难以建立起来,考核起不到“润滑剂”的作用,不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过程性考核——推动概论课教与学双边实效的引擎
传统考核方式的诸多弊端无疑制约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要突破这一瓶颈,应该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通过过程性考核推动概论课教与学双边实效。
(一)教师层面。具体要做到:
首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考法对教法具有导向作用,期末考试“一纸试卷”定成绩高低的考核方式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单一迁移,课堂上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思维的整合后通过自己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这无疑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课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准确理解理论热点和难点是必要的,但是单一的讲授法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如果把考核与教学进行深度的融合,在考核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能极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有效把考核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过程性考核的过程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其次,促进教师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概论课传统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上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期末考试的题型上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多样化的题型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难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考的内容重“知”轻“行”。过程性考核更注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所以在考核内容的把握和考核题型的设计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概论课的理论框架严密,内容非常丰富,从横向来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外交、国防等内容;从纵向来看涉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方面的问题。在考核内容设计上除了体现重难点外,还应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深耕教学内容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以及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挖掘出一个一个的问题加以设计形成考核的内容,考核内容的设计过程也是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的过程,激发教师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endprint
再次,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传统的考核方式通过纸笔来进行,教师把考核的内容印在一张纸上,学生拿笔完成题目的作答,教师的“考”与学生的“做”是单向的,在考核过程中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少,但“以学生为本”的过程性考核在考核理念上更注重在考核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习的效果。“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图、文、音、像有着更为敏感的捕捉能力和兴趣,如果教师善于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在考核中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理念。在参与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做成PPT或者微课进行展示交流,学生除了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外,学会相关的多媒体技术才能完成考核任务。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在课堂上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积累经验,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PPT和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以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从而让学生在考核中有更大的收获。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过性考核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固定在某一地点某一时间考核的限制,拓宽了对学生考核的时间和空间。如开发手机移动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参与热点话题讨论,发表读书感想,对教师发布的微课进行点评交流等考核环节。这一考核手段的实现,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在掌握相关移动教学的技术基础上,开发课程移动学习资源以及考核资源。
(二)学生层面。具体要做到:
首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概论课是一门说理的课程,更是一门解惑的课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解惑的探索者,让学生自己学会解惑比单纯让教师给学生解惑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解惑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概论课每一章的重点、难点设计成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项目任务,学生选择其中的项目任务完成,学生要完成项目任务必须加强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并经过自我思维的整理才能完成作业。学生考核的过程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考核中会更加主动地探寻理论背后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同时体会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概论课的欲望。
其次,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促进自身的成长与进步,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过程性考核相对传统考核方式而言是一种能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机会的考核方式,教师让学生组建团队完成某项考核任务,建立明确公开的团队考核标准,团队成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为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对团队的考核注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团队成员相互合作情况,只有每位成员积极进取,在团队中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完满完成任务。
再次,促进学生的共享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善于进行共享学习,在共享学习中能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对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以及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过程性考核是一种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的收获,为学生搭建共享学习的空间和提供共享学习的机会。学生在相互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获取自己所未猎取的知识,也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概论课过程性考核应把握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概论课教学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教材主线,教材的每章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背景下解决时代问题的理论总结,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教师都应该把握好这一原则。过程性考核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主要体现以下方面:首先,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重大的理论是怎么产生的,理论本身如何很好地体现出是对时代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次,在考核目的设计上让学生领会理论联系实际对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考核问题的设计上,把理论的重点与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二)主体性原则。“90后”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是个性鲜明的群体,他们在学校是希望被关注、能展现他们思想与才华的一代。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容易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反感,难以使学生在考核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过程性考核应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为目标,无论是学生完成考核的过程还是对考核结果的评价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以往在传统考核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实现学生在考核中主体性的价值存在。让学生成为过程性考核的主体,一方面考核怎么考、采取什么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考核形式的制定,并在学生提供的多种考核形式中优选出能实现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相一致的形式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对考核结果的评价,改变以往主要由教师评价的现状,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三)差异性原则。传统考核往往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同一个学校无论是文科生、理科生还是艺术生都用同一份试题、同一种考核形式考核学生,其实文科生、理科生和艺术生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思维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兴趣和爱好有所不同,如果采取同一化的考核标准和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无法真实衡量学生的水平,发挥学生在考核中的优势。过程性考核坚持差异性原则并不是在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差异性,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考核的重点难点都一样原则下,同一个考核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进行。如对“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实践主题,教师可以布置文科生开展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布置理科生进行社会访谈,写人物访谈;对艺术生而言,可以让他们寻找身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并拍摄微视频。
【參考文献】
[1]李本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2]李毅弘,任大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复合型考核体系探赜——以四川农业大学“概论”课教学改革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9)
[3]田俊廷.考核引领全面育人——河南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课题“移动学习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开发及应用研究”(15JDSZK037)
【作者简介】叶娌燕(1979— ),女,广西钦州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王 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