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对置性节奏教学浅探

2017-11-14 08:04曲艺
人民音乐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时值拍子音符

■曲艺

多维度对置性节奏教学浅探

■曲艺

“多维度对置性”的节奏教学理论,是本人近年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践归纳出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扎根于传统视唱练耳教学,针对近现代音乐的复杂节奏,提出这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运用复杂节奏的方法。这种教学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因材施教的思路,而从普适性上而言,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面与立体相交互、横向与纵向相统一的辩证性教学思维模式方可以较大提升教学进度。

一、多维度对置性节奏教学及其理论结构组成提示

数学中的维度思维非常易于理解,即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空间,维度依次递升。我们提到音乐中维度思维的概念,不妨与数学上的概念进行一个简单的类比,“点”即为单个音符,“线”即为旋律线条,“面”即为单一乐器演奏的许多旋律线条构成的复调片段或具有多声性质的主调音乐,“空间”则是多种乐器参与演奏不同的旋律。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的节奏教学中,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横向的节奏组织上。这种练习方式在节奏训练初期是必要且必须的,它可以为之后的复杂节奏形态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随着练习难度的加深,特别是在大量近现代作品中,节奏的组织形态趋于复杂化,诸如变换节拍、重音移位、多声部复杂节奏等技术因素的出现使得训练难度大大增加。而“对置”性练习就是针对复杂节奏问题的最优解之一,对置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纵向、横向两种,其本质就是通过把握“单位拍”来寻找音符与音符的对置节点。

简言之,多维度、对置性的思维方式就是基于传统视唱练耳教学法,针对现代音乐复杂节奏练习提出的一种相对较简便、快速的节奏认知方法。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之前,我们需要对近现代音乐中的节奏构成方式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近现代音乐创作中对于节奏组织的特征体现在其大量不规则节奏的使用和对于传统节奏观念的解构,重新建构起的这些组织特征区别但并不排斥传统音乐中的规则节拍原有的秩序和稳定性。当然,不规则节拍的使用并不是每首近现代音乐作品所必备的特征要素。这种不规则节奏从组织上来看虽然很难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进行考量,从听觉上也有悖于传统音乐中追求的规则律动,但我们还是可以依稀地感受到这些不规则节奏之间的强弱关系,这种看似无规律的强弱关系实际上正是来自于规则节拍。

从节拍组织的细节上来看,近现代音乐善于打乱小节内部节拍的组合法,将传统音乐中的以二、三拍等为一组的混合拍内部组合规律打乱拆分,使其丧失原有的律动效果。而且为了这种律动效果的打乱需要不断地进行,或交替或重叠,使听众无法形成强弱律动的概念。

从宏观上的节拍处理来看,不同于传统音乐在节拍风格安排上的一贯性与稳定性,基本上所有的现代音乐作品都会进行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节拍变换。这种节拍变换有的是在音乐段落衔接处,用以划分段落和区分前后音乐风格,有的甚至以小节为单位连续变换拍号,这种“变换节拍”则纯粹是为了打乱节拍组织的规律性。常用的变换节拍大致有以下几种:

1.变换节拍规律,即上文中说过的宏观上不断变换拍号。使用这种手段的好处是可以直接体现在谱面上,对于增强记谱的现代性有非常好的效果。

2.变化重音规律,即从细节上对原有的小节内部强弱规律进行重组。这种“重音移位”的手法在近现代派之前就有所使用,但在现代派作品中几乎成了一种极其普遍的节奏组织手段,其优势在于听觉上可以明显感受出节拍律动的变化。

3.变换句法,从前一小节弱拍或次强拍以连音线延续到下一小节强拍,通过一种类似于切分的手段来抹掉下一小节的强拍律动。

4.固定音型,在固定的音型基础上将节奏进行错位,从而打消对固定音型的认同感和依赖感。

5.附加时值,这个手法代是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率先提出并开始使用的,是指在一个完整时值的小节内,按一定节拍时值比例增减音符。这种手法打破原有小节长度,听觉效果非常有特点。

以上五点是近现代音乐中节奏组织的常用技术手段,此外,近现代音乐在音高的组织、音阶材料的使用和声复调的思维、乐器演奏法等不同的方面都刻意打破原有创作模式,以求新、求变、求异。

以视唱练耳节奏训练中的“变拍子”训练为例。音乐中不同拍子的变换,以及一系列的速度和重音位置的变换让音乐变得极具动感。因此,在变换拍子的训练过程中,配合对其速度、重音、力度等方面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准确把握节奏时间和表达节奏速度感、拍感等综合能力。

在变拍子练习时,需要以对置的思维把握住单位拍,根据单位拍的一一对应,来进行演奏。谱例1中用三角形标注的音符即为单位拍对置点,相同单位拍时,它们在间隔的时值上具有统一性,菱形标注为后半拍对置点(部分对置点出现在两音符间),其在节拍对置时发挥的作用与单位拍同理(见谱例1)。

谱例1

从纵向上来说,声部层间的非倍数关系的多连音对置(见谱例2),只需要在重拍对置的基础上,在时值中位点处进行分割,寻找出对置点(可位于两音符之间),即可正确而快速的演奏。

谱例2

二、教学步骤的碎片化梳理和细化概念解析

下面以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终曲片段为例,来示范一下关于多维对置节拍的训练步骤

(一)学生通过谱面上拍号,按时值拍,进行视谱数拍子

谱例3

这种练习方法适用于初步接触复杂节奏的学生,先从较为基础的数拍子练习开始,循序渐进,夯实基础。下方标注的单位拍是学生根据音符一一对应寻找对置点的辅助。

(二)分声部读谱

学生先分声部读谱,上声部带音高,下声部敲击或击掌,先进行单声部节奏训练,再进行双声部节奏训练。在指导学生进行分声部读谱练习室要注意速度、力度、节拍律动的要求。分声部的读谱练习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节奏概念,加强练习紧迫感一提升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在立体维度上对于节奏组织的认知。

(三)立体节奏肢体训练

学生在每小节第一拍加入第三声部节奏,利用脚或其他肢体演示节奏,从而进一步用肢体感受变拍子在整个乐曲片段的律动感(见谱例4)。肢体的训练可以强化肌肉记忆和节奏感的培养,尤其对于演奏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联系肢体与大脑的协调性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谱例4

(四)演奏与协作实践互动

掌握之前的训练并感受过实际音响效果后,学生会对该节奏训练有了更深的体会。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不同,让学生们自带乐器进行片段演奏。针对演奏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灌输节奏组织的概念,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实际落实,通过大量的练习以培养节奏感。

(五)补充练习

以一首变拍子的视唱曲作为补充练习,让学生能够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融汇贯通,并让学生自己创作一条8至10小节单声部或多声部变拍子的旋律,调性、拍号、风格不限。写作练习不仅是作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量的写作练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运用音乐,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能够取得进一步提升。

四、延伸性思考:无节拍节奏

在无节拍节奏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已经很难以小节为单位去把握它的节拍规律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现代作曲家在记谱时索性省去小节线和拍号。但是不规律的节奏却不代表缺乏逻辑性,相反,相对于传统音乐在节拍概念的框架中写作而言,运用不规律节奏反而更加考验作曲家的逻辑思维。以下试举两例:

(一)序列节奏比例及数理逻辑

序列节奏比例音乐在节奏组织手法上实际是参照了数学中的数列,以小节奏型之间的数比关系为逻辑进行节奏组织。而这些数列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如:斐波拉契数列卢卡斯数列、质数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等一系列数列在现代音乐创作中都被大量地使用,不仅用于节奏的组织,还可以运用于乐章之间的比例关系甚至音高的组织等。节奏排列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类似于一种数理逻辑的推算,以一个音符时值为等比基本时值,借用各种数列将其发展变化从而形成一定的节奏排列组合。这种节奏的组合形式极具数理上的逻辑性,但从记谱的角度也为读谱者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而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

(二)偶然音乐随机节奏

不同于序列音乐的严格数理逻辑,偶然音乐以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来处理音乐上的节奏问题,即“随机节奏”。这种节奏实际上是脱离于作曲家的一种演奏者为主导即兴节奏处理。对演奏者而言,自由的节奏发挥,在难度上比起严格按照谱面节奏反而要小。因而,本文不对这方面进行过多研讨。

我们可以明显区分出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节奏特征,是因为现代音乐本身就是以传统音乐为基础进行的改造工程。这就决定了对于现代音乐中复杂节奏形态的把握应该是以传统音乐中的简单、规律节奏性为基础的,在全面完整地掌握了基础节奏形态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探索更为复杂更为无规律的节奏。形成了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进一步熟练使用并能够较快地反应各种基础节奏型,以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和多维度立体化的逻辑思考方式进行现代音乐的复杂节奏训练才是行之有效的。

在复杂节奏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提到“中介值”的概念。“中介值”是在复杂节拍的情况下基础分子音符的最大公约数,这与我们提到的“对置”的概念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在复杂节奏型如序列节奏作品的节奏分析中,我们通常取其倍数化关系的最短时值音符作为联系基础时值与变化时值之间的“中介值”。以梅西安的《时间末日》(谱例5)片段为例,主要节奏时值是八分音符,在原有4/4拍时值的基础上添加了十六分音符的附加时值,我们可以取16分音符为中介值,来进行附加时值拍感的训练。

谱例5

“中介值”概念不仅在这种不规则节奏中起到作用,对于规则节拍节奏的分析和拍感训练也是有效果的。这种方法与之前我们在视唱练耳节奏训练中的“单位拍”的方法比较相似,其重点都在于找到最基础的单位时值,再以单位时值叠加的形式比较直观地分析复杂节奏。

类似于“打分拍”“中介值”的手段有很多,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化繁为简,从而更好地找到音符之间的对置点,以一种比较简单的思维模式套用在复杂节奏的分析、处理、运用上。这其实就是复杂节奏教学的基本手段。

在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化梳理的进行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学习目的,切忌从视唱练耳到视唱练耳这种脱离音乐本身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视唱练耳教师教学时在注重训练学生视唱练耳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视唱练耳学科学习目的的认知,从多维度发散性的角度出发,真正提升学生的鉴赏、演奏和创作能力。

结语

在学习和欣赏近现代音乐时,由于其采用的音高组织手段不同于传统音乐,在调性观念上也与传统音乐大相径庭,如果采用传统音乐的思维去认识近现代音乐显然是南辕北辙。近现代音乐中对于节奏的组织法也打破了人们对于节奏规律的揣测和惯性思维,给人们对于节奏的把握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中对于近现代节奏及节拍的训练一直是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多元学科的交融和新型音乐体裁中节奏的不断创新变化,音乐中的节奏和节拍问题已不再是仅仅围绕着单一相位的平面化点对点的规律性发展和重音结构的固化音乐横向律动,而是目前的声音立体化多重结构概念的融合性音乐语言表述。从中可以理解到不同时期和风格的作品对于节奏节拍混合时值变化这一空间与时间交织的综合音响概念对于不同方向学科的学生学习是需要特色化定制的,在此基础上的视唱练耳技术训练才是持续有效的。

[1]孟凡玉《除了技术还有什么?——视唱练耳文化属性谈》,《人民音乐》2007年第11期。

[2]黄茜《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及其培养》,《黄钟2004年第2期。

[3]孙家国《视唱练耳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建构》,《黄钟》2003年第3期。

[4]文红宣《视唱练耳教学的专业差异性及适应对策》,《人民音乐》2005年第12期。

[5]康雅清《20世纪现代音乐作品中的节奏特征与分析》,山西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6]方聪颖《从20世纪现代作品中认知复杂节奏》,《音乐生活》2008年第10期。

曲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时值拍子音符
国内外冠军选手桑巴舞竞技组合动作时值搭配发展动态的研究
论亨利·考威尔的新时值划分
妈妈的竹拍子
栽橘(新韵)
一串快乐的音符
春天的音符
音符(两首)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对羽毛球爱好者球拍选择及拉线磅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