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伟
苏州评弹在社区书场传承的利与弊
■马志伟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的合称,大致形成于明末清初,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民间说唱艺术。苏州评弹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扎根于民间,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博采众长,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苏州评弹融文学性与民间艺术为一体,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佳作迭出,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委婉悦耳的苏州方言,优美动听的曲调唱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腻生动的表演形式,把人们带入引人入胜的艺术氛围,让人领略到清丽典雅的艺术韵味,感受到如小桥流水,古典园林般的姑苏风情。老百姓不仅从中得到娱乐和艺术的享受,而且潜移默化地获得历史知识,社会见闻,提高文化修养。如果把昆剧比作文艺百花园中馥郁芬芳的幽兰,苏州评弹则如散发着清香的茉莉花。她们与苏州其他文化门类所取得的成就汇集一起,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苏州评弹自明末清初形成以来,积累了大批的传统书目,这些书目构成了一部中国社会的编年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心态。苏州评弹在发展中形成了二十多个流派唱腔,这些流派唱腔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审美风格。苏州评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说噱弹唱演的艺术表演特点,这些特点因其独特性和完整性在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建国后,苏州评弹艺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有了更大的发展。苏州于1962年创立了全国唯一的一所评弹学校。1984年,在文化部主持下成立了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评弹工作的指导和研究。在各方面的重视和努力下,评弹书目创作、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苏州评弹历经数百余年而不衰,其生命力来自于能够跟上时代的变迁。任何艺术都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没有创新,艺术就没有生命力,苏州评弹发展到今天,就是无数评弹艺人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创新不是无本之土,无源之水,创新应该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的,对于像苏州评弹这样优秀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弄清弄懂它的艺术价值,充分弘扬它的艺术精华,在它已达到的艺术高度上攀登新高峰,千万不可舍本求末,任意把评弹中最有价值,最好的东西丢了,那种热衷急功近利,追赶“时髦”,不惜用粗劣的手法,媚俗的态度来“改造”苏州评弹,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对艺术的亵渎,是对苏州评弹的践踏。振兴苏州评弹要靠有关文化领导干部和广大评弹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随着影视文化的冲击,加上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和各种新兴文化的兴起,听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听众流失,书场的上座率不断萎缩。评弹在多元化的文化大发展时代逐渐脱离群众。目前书坛上经常演出的书目仍然是以传统的一二类书目为主,所以听众以老年退休人员为主,而新创作的现代题材的书目质量普遍不高,造成观众的大量流失,特别是中青年观众都不愿意进书场。近年来,在苏州市委宣传部的号召下,苏州各县市乡镇社区开办了很多政府出资的福利性书场,绝大多数书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使原本无处可去,或整日沉迷于麻将桌的老年人走进了书场,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另外,这些社区福利性书场也为各评弹团提供了实习演出的场地,在评弹大环境不断恶化,观众流失,评弹演出阵地越来越少的今天,福利性书场在稳固演员队伍,保障演员收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社区书场的性质是政府出资的社会福利性书场,而非走市场化道路的传统书场,因此而产生了诸多弊端。特别是在服务态度上,由于福利性书场由政府责成各社区筹办的,其工作人员都是各社区抽调的临时人员,在对书场设施的维护,对听众的态度及对演员的接待等各个方面都有严重的缺失。很多的社会福利性书场在刚开张的时候都是热情高涨,设施齐全,服务尚可,过了一年半载之后,社区书场各方面对书场的维护就基本不闻不问了,有些书场从演员进场到十五天演出结束,根本见不到负责人。所以客观上福利性书场不是听书的老听众进场子,而是图新鲜,听一会儿就走了,有的老年人带着年幼的孙辈进来打发时间,小孩子打闹的,哭笑的都有,场子里一片混乱,也有的老人因为不用出钱买票,进来就占着座位挑拣蔬菜,所以真正想要听书的听众听不清,也静不下心来。而舞台上的演员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集中精力认真演出。演员方面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演员,特别是青年演员,演出迟到或是临近演出才匆匆赶到,衣冠不整就匆匆上台,演出时也不管唱词效果如何,听众爱不爱听,敷衍了事,反正观众不用买票。下面的观众听或不听,自己的工资一分不少,到点便结束。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少。有些书场人少的时候甚至只有几个听众,政府出钱图的便是社会效益,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结果由于管理的缺失,演职人员的消极怠工,反而适得其反。苏州评弹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完全走市场道路,可能会越走越窄,这样对演员的生存和评弹的发展是不利的,设置福利性书场弥补了苏州评弹演出阵地萎缩的缺陷,但不能盲目的为了迎合政府部门,敷衍上级部门,一窝蜂地开办书场,不考虑实际的情况。有的社区甚至一下子开了三四家书场,造成了观众的过度分散,浪费了来之不易的经费。
因此,在重点区域开办的社区福利性书场尽管是政府出资,也应该收取相应的费用。门票的收入,可以专款专用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场自身添置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的相应补贴,这样既美化了书场的环境,健全了书场的基础设施也可以根据上座率的高低来相应的奖励演员奖优罚懒。同样是政府出资的书场,肯定会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提高演员的积极性,通过社区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使社区书场得到良性的循环。从苏州评弹的历史来看,书场的多少由听众的多少来决定的,因而书场的多少成为了苏州评弹兴衰的见证。最近几年,由于政府部门指导的福利性书场在各社区遍地开花,造成了繁荣的假象,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当然书场一多就需要更多的演员来演出,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评弹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壮大,演员一多,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也就能促使表演书目的繁荣和表演艺术的提高。所以在当前新形势下,社区福利性书场对苏州评弹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只要对其在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上加以改进,相信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在这种形势下,应积极发挥社会需求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形成评弹书场建设多元投资的新体制,这将是推动评弹事业发展的新发力点。同时,政府部门在努力发展社区福利性书场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和鼓励社会各界开办书场,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苏州评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