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萨雷斯电影的文化人类学视野

2017-11-14 06:40朱宇博
电影文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冈萨雷斯人类学文化

朱宇博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以电影的形式来探索人类社会中复杂而深邃的思想命题,亚历山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并不是头一个。但是就冈萨雷斯目前所推出的电影作品来看,他是一位典型的善于在电影中剖析社会心理、民众性格以及文化精神和困境的导演。而这些看似难以影像化的内容,又在冈萨雷斯巧妙设置的叙事情境下慢慢浮出故事的水面,促使人们透过情节和人物关系本身进行深入的思考,冈萨雷斯的知识积淀、人文思想深度以及电影艺术技巧可见一斑。他的电影几乎每部都能带给观众心灵震撼,很大程度也正是在于冈萨雷斯能够在兼顾电影商业性的同时,又不忘给观众一次次独一无二的精神盛宴。冈萨雷斯电影的深层次内容,既是他本人可喜的艺术成就,也是墨西哥(以及美国)电影的重大突破。因此,我们对于冈萨雷斯的电影,有必要置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中来进行考察。

一、人类生存困境展示

文化人类学的应用在于将人类、文化以及社会的相关观念和知识综合起来,用以改善人类的社会生活,如行政管理、社会结构分析与经济发展等。可以说,文化人类学是与人类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而在电影等艺术中,它则往往体现为对人类的生存困境进行展示,从而呼吁人们推行新的生存方式,甚至为人们脱离困境提供有益的参考。

冈萨雷斯一直以来都以一种客观而冷峻的姿态关注着人的生存问题,并且他所展现的种种生命存在是其从细微处挖掘而出的。例如,在仅有11分钟09秒11帧的短片《911事件簿》(2002)中,冈萨雷斯用大量的黑屏和嘈杂的音效表明了九一一当天被困在双子塔中的人的绝望心境。在这11分钟里,人们目睹着跳楼坠落的其他人,在恐惧中祈祷,最后祈祷声音逐渐变弱,大楼倒塌,楼里的人写下最后的留言,直至电影静音。念经祈祷声最终指向的是“神之光究竟是引领我们还是让我们盲目”的问题。电影没有进行刻意的煽情,而是用一种逼近真实的画面来让人们产生同情、憎恨、狂热与谅解等诸多复杂的情感。相对于同样参与本片拍摄的克劳德·勒鲁什、丹尼斯·塔诺维奇等导演而言,冈萨雷斯的镜头语言无疑是更为内敛但又极具冲击力的,生存的困境被空前紧迫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并且与宗教文化紧密关联起来。而抛去九一一事件这样的处于极端状态中的事件,冈萨雷斯在讲述人们庸常生活的电影中也依然表现出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和理解。

例如,在《爱情是狗娘》(

Amores

perros

,2001)中,三类经济状况、社会阶层以及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因为“狗”的问题而被联系在一起,从而一种普遍性的、挥之不去的困境出现在观众面前,冈萨雷斯的悲观主义在这部电影中也被发挥到了极致,这一个“三段论”中的三位主人公无疑都是悲剧的化身。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冈萨雷斯给观众展现了当地一个存在于“边缘地带”的场所——斗狗场。这里阴暗,空气混浊,满地鲜血,工作人员麻木地拖地上的血,斗伤的狗在地上奄奄一息,地下斗狗比赛的组织者一边点钱一边呼唤主人将伤狗拖走,而主人只是恼羞成怒地说“你把它烤来吃吧”。主人公奥克塔瓦的狗高飞尽管屡战屡胜,最后也没有逃脱遭遇报复、身受重伤的下场。电影中伤狗浑身是血,直至血流干的画面不断出现。而这就是电影中三位主人公的人生写照——他们各自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困兽之斗,直到满身是伤痕和鲜血,慢慢失去自己的生命力:奥克塔瓦一厢情愿地要赚钱带着自己的嫂子苏珊娜私奔,而苏珊娜心中却始终惦记虐待自己的丈夫阿米罗;女模特瓦雷利亚被情人丹尼尔包养,结果却遭遇了一场车祸,伴随车祸而来的是工作机会的失去、爱犬的受困。愈发暴躁的苏珊娜最后因为鲁莽而加重了自己的腿伤,造成了终身残疾,一向以美貌为傲的她也彻底失去了支撑自己的爱情和事业;而曾经的革命战士流浪汉玛汀则衣食无着,也无法与女儿相认,只能与狗为伴。而更为可悲的是,这种困兽之斗很大程度上都是角色们(包括配角)在与自己较劲,他们都身陷于某种执念中无法摆脱,只能在自设的囚笼中挣扎。与之类似的还有《21克》(21

Grams

,2003)、《美错》(

Biutiful

,2010)等电影。可以说,他的电影中无不体现着一个电影人应有的良知和责任感,同时又有着一个优秀导演敏锐绝伦的洞察力。

二、社会心理透视

文化人类学中包含了文化模式与国民性研究之间的内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文化人类学就被用来创建具体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结构,以为政府、军队提供所需的资料。质证国民性研究中就包含了对具体社会中人的心理的透视。

以《鸟人》(

Birdman

,2014)为例,电影名“鸟人”本身就具有多重寓意,其中一重寓意便是它代表了男主人公瑞根赖以成名的超级英雄电影《鸟人》,这一设置与演员迈克尔·基顿的真实经历形成互文,基顿正是观众熟悉的蝙蝠侠的实验者之一。在观众拥有这样的审美准备的情况下,也就很容易理解冈萨雷斯对瑞根这一人物的设定了:瑞根是一个被两种人格困扰的人,在他的体内住着一个向往虚荣、希望“赚快钱”和看重名气的人格,这个人格的具象化便是“鸟人”。在当前消费时代下,诸如《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等电影充斥全球市场时,瑞根被曾经取得了辉煌的鸟人角色所困扰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无论是电影中的观众抑或是观看《鸟人》的观众,都对瑞根/基顿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这种印象阻碍了人们去理解他那颗真正热爱表演艺术的心,这使得电影在本身的戏剧性上又多了一重戏剧性。由于对社会心理的充分透视,《鸟人》成为一面镜子,观众在其中看到的正是自己。

而另一方面,“鸟人”所代表的心理又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消费时代和电影产业化时代下特有的产物。“鸟人”又可以视为是古代神话中“伊卡洛斯”的象征。在神话中,拥有蜡质翅膀的伊卡洛斯忘记了父亲的忠告,义无反顾地朝太阳飞去,最后因为翅膀的融化而从空中落下。在西方文化中,伊卡洛斯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形象,接近于中国神话中的愚公或精卫,他有着为实现灼热的理想而不惜殒身的精神。在电影中,瑞根便是伊卡洛斯在当代的化身。在片头,冈萨雷斯就展现了天空乌云中一个“V”字形的火焰,这代表的就是烧着了的伊卡洛斯的双翼。随后这一画面切换到了瑞根的背影。整部电影都在讲述瑞根为了表演艺术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最终被灼伤了翅膀,和自己的女儿萨姆及大牌演员闹翻,影评人也不能理解他,甚至因为前妻骂他曾经和霍恩一起演了一部烂喜剧就让瑞根向前妻扔了一把刀。作为一个中年男人,瑞根的家庭已经分崩离析,而事业又陷入危机中。

可以说,冈萨雷斯无意于重塑社会中对具体艺术的价值观,但确实启发着人们对个人追求、社会艺术品位乃至消费时代下某类艺术生存空间等进行思考。

三、文化沟通问题的反思

对文化的观照是文化人类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如和少英所指出的:“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变迁过程,分析比较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或各国家文化的异同,弄清同各种异文化相处之道的学科。”自人类的原始文明萌芽至今,不同民族、国家产生了各自独特的、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不同的文化也互相融合和吞并,部分自盛而衰,最终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而部分则在各种内外因素的考验下延续了下来,展现出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下,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而冈萨雷斯电影的价值在于,其并不仅仅满足于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展示,或是简单地针对某一种具体的文化思考其传承问题,而是立足于当代社会中各种文化之间犬牙交错的现实,直面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流的障碍,从而对文化沟通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例如,在《通天塔》(

Babel

,2006)中,电影借助《创世纪》中的通天塔典故来表述了隔阂与交流这一主题。《创世纪》载: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在电影中共有三条叙事线:墨西哥、摩洛哥和日本,而一对美国夫妇则在其中具有串联作用。由于本身语言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的人们难以沟通,所以当苏珊在摩洛哥中了流弹,生命垂危之际,焦虑无比的丈夫理查德却不知道该如何求助于当地人。这种隔阂还包括宗教和历史原因造成的隔阂,如苏珊的受伤第一时间被认为是恐怖袭击,这导致了其他美国游客抛弃了他们。而即使是来自同一个国家,人们之间也有交流障碍,如聋哑少女千惠子和警察及她所中意的男生之间,有着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的隔阂。此外,即使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人之间,也同样存在沟通障碍,如千惠子的父亲会手语,但是父女之间因为母亲的自杀而存在误解;苏珊夫妇作为雇主和墨西哥保姆之间沟通不畅;苏珊和理查德之间婚姻触礁(以及在电影中没有直接表现的千惠子母亲和父亲之间的矛盾)等。除此之外,还有暴力机关与平民、白人和拉美裔及阿拉伯裔之间的沟通问题等。在影片《荒野猎人》(

The

Revenant

,2015)中,冈萨雷斯依然在主人公绝地重生的复仇故事中表现了他对文化冲突的思考。踏上了北美大陆的白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之间存在几乎难以调和的矛盾,如法国军官私下派人绑架里族首领的女儿波瓦卡,从而加剧了矛盾冲突;印第安人也处于彼此屠戮中,里族和波尼族被获得了马匹和骑马作战技术的苏族人血腥屠杀,这导致白人猎人团受到里族人的攻击而被迫撤退时,宁可杀死自己的马也不愿留给里族人捡便宜;而欧洲白人殖民者(西班牙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也存在矛盾。主人公休·格拉斯的妻子属于波尼族,和里族人一样都说卡多语,这也是为何格拉斯在拯救波瓦卡时能与她用语言沟通的原因。原本出身于欧洲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格拉斯与妻子相爱后,很快融入波尼族人的文化中,但他又被白人群体所抛弃,最终家破人亡,自己也险些丧命。而在菲茨杰拉德陷害格拉斯这一重阴谋之外,电影又讲述了一个更大的阴谋,即法国人绑架波瓦卡,试图挑起里族和美国人之间的争斗,最后法国人靠低价收购毛皮和贩马而从中赚取经济利益。电影中的背景是北美的皮毛生意,白人为了从事这一生意而不得不与印第安人合作,但双方也同样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斗杀,最终印证了那句“我们都是野蛮人”。文化以及文明的光芒被遮蔽了。

冈萨雷斯的探索不应该成为个例。在消费主义盛行,电影被逐渐产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人们需要电影艺术对人类的社会、文化以及哲学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挖掘,从而获得更高级的艺术感受。而冈萨雷斯的范例则表明了文化人类学能够为电影艺术向着更厚重的方向发展提供创作上的方法论以及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冈萨雷斯人类学文化
《审美人类学》评介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纳瓦雷特战胜冈萨雷斯
谁远谁近?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