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元
【摘要】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高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廣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强调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因此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动起来,是课改的核心。
【关键词】数学学习 动与静
让学生动起来固然是重要的,但我们还应该从深层次方面理解动的含义。数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通过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活动本身只是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供帮助。在日常教学中有人对数学活动产生误解,以为数学活动要像体育活动那样具有外显的动作特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每节都想方设法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或进行各种的游戏活动,特别是观摩课,好像课堂上没有“热闹”的场面就不像是新课程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参与了各种活动,但学生是否通过活动真正理解了知识和掌握技能就不敢肯定了。还有人认为,数学试验要像物理化学生物做实验那样,必须有一定的“器材”或“物品,进行试验。我们说数学试验必要的“器材”是要的,但更多的是不需“器材”,以上这些现象我想是走入了数学活动的误区。传统所说的一支笔,一张纸就可进行数学学习,进行数学研究虽说不全对,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数学这门学问毕竟理性的东西居多,更多的需要是思维活动,而不是外显肢体活动。通过活动我们想达到怎样的目的?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形成怎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数学活动开展起来才能有针对性,也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静”的方面,我这样认为,绝对的静是不存在的。大多数情况看上去是静的。我们知道数学是门逻辑性强,非常严谨的学科,不论是新知识的获得,还是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都要讲究一个“静”字,即要静下心来进行必要的运算,合理的猜想和严密的推理。在接受新知识和解答一个问题时,人的各个器官应该配合协调才能处于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首先感觉器官(眼睛)不是静的,必须从外部接受大量的数学符号、图像、数学语言等信息,更主要的人的头脑不是静的,他必须把所收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抽象,概括、演绎、归纳、分析、综合、反省等思维活动。大量信息经大脑加工后又生成新的信息,反复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就可对一个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手进行必要的书写外,人应该说是处于静态状态,但思维是动的,是兴奋的。我们说的静是相对于肢体而言的。我们说的学习数学要直接达到的目标是: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想象思维能力。不论是数学运算能力的获得,还是抽象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或者是合理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能力的培养,这中间我们都很难看出动手的操作的痕迹,特别是这些知识的应用,更多的是由思维活动来完成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虽有模型进行实验的环节,但他只作为获得某个结论而采取的措施,而后期的应用还是思维活动来解决的居多,因此我们说的学习数学,从外表去观察,学生在冷静思考问题的情景还是主流的。
对于教学的学习学生究竟是该动,还是静的,这完全是由学习的内容来决定的。我们提倡学生为获得知识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便能亲历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即要求学生不光要掌握某些结论,更应该知道结论是怎么获得的。我们也提倡学生宜“静”,用冷静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用严密的思路来思考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去解答每一个数学问题,我们认为正确处理好数学学习中的动与静的关系,对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