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开发建设探索

2017-11-13 07:27蔡瀚赓明庆忠吴建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边境云南省

蔡瀚赓,明庆忠,吴建丽

(1.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

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开发建设探索

蔡瀚赓1,明庆忠2,吴建丽1

(1.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

文章从近年来边境旅游活动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对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开发建设进行探索,主要采用区位熵测算法和旅游市场占有率测算法对云南省边境地区25个县(市)相关数据进行测试选择出四级旅游发展节点,继而结合云南省边境地区公路交通线路划分三个等级旅游轴线,最后划分出云南省边境地带四大旅游片区。据此提出构建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开发策略,从内部驱动和外部制约两方面提出建设对策。

旅游空间结构;旅游节点;旅游轴;旅游片区

伴随着旅游事业在我国的不断展开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目标的提出,区域合作发展旅游业正成为全国旅游发展的新热潮,这不但有助于旅游资源优化整合、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及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提升,而且在增强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方面有所裨益。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长达4060公里的边境线自西向东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目前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机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区域合作范畴内云南省边境地区已经与对岸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多领域合作与联系,特别是在旅游业合作方面无论是国家主导、以口岸地区为载体的边境旅游试验区,还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边境县(市)与对岸国家县(市)间进行的具体洽谈都已初见成效。此外中缅、中老、中越在开发旅游线路、简化通关手续、共同旅游规划、培训旅游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旅游发展措施方面进入实际合作阶段。但边境地区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及多项利好政策合作条件的基础上却未能形成良好的整体旅游效应与品牌,本文将通过对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空间体系的初步构建,为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发展提供构建策略,促进该地区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

一、研究回顾

以边境旅游作为课题进行的研究成果丰硕。从概念上,Timothy将边境旅游吸引物分为两类,即边境线、界碑等实体吸引物和边境风情、购物甚至赌博色情一类的精神吸引物[1];Lovelock分别从边境景区社区等微观视角、区域组织等中观视角和国家等宏观视角分析了边境旅游吸引物要素[2];张广瑞等认为所谓边境旅游即人们以在边境所设立的口岸为媒介而进行的跨越国界的旅游活动;葛全胜等认为边境旅游指具有接待、组织出境旅游资格的旅行社组织、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地区口岸出入境,在两国政府协商的固定范围和限定时间内开展的旅游活动;王新歌等总结出边境旅游是发生在边境附近的出境旅游活动且不受“过夜”条件的限制。实证研究方面,Claudia Notzke以美加边境阿尔伯塔地区为例,探讨旅游产业体系的运转问题,提出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品销售等相关方法[3];Nielsen等对挪威边境萨米地区旅游中的土著旅游产品商品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4];钟林生对中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资源进行相关评价并提出总体开发策略和分级开发策略[5];刘云论述了中缅跨境旅游合作的构建模式[6];赵明龙提出建立中老缅泰四国跨境旅游圈构想[7];宁致中等从时空角度分析了中国边境地区旅游市场特征[8]。在区域旅游资源“带状式”开发成果方面,邱海莲描述了中哈边境旅游廊道构建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路径[9];徐东北等提出在吉林、辽宁两省建设“沿鸭绿江边境旅游带”[10];刘昭云以西部地区为例,提出构建新兴黄金旅游带[11];韩璐、明庆忠等通过引入旅游生态位测评体系,分析了交通与边境旅游空间结构沿边关系[12]。此外,边境旅游策略、边境文化旅游、边境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正逐渐展开。

当前,在边境地区进行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开发建设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将尝试运用区位熵理论和旅游贡献率两种方法对云南省边境各县(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出云南省边境旅游带开发节点,继而以云南省沿边主要交通线路为轴实现区域旅游带建设全覆盖,最后根据已选节点和各级轴线划分云南省边境旅游四大旅游片区,从而实现全区域点、线、面立体开发格局。通过对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开发的探索,为云南省边境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二、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策略

云南省边境地区共涉及怒江、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8个州(市)的泸水、腾冲、芒市、景洪等25个县(市)级单位,边境旅游空间结构开发体系也会将上述地区全部囊括。首先通过旅游产业区位熵运算法纵向计算出旅游业发展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地区,继而使用旅游产业市场占有率计算法选出在边境地区旅游发展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县(市)级地区,根据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遴选出云南省边境旅游带开发的不同级别发展节点。旅游空间结构开发所选轴线的选择主要考虑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好,旅游资源品位高的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轴线就是将该区域主要城镇、旅游景区等进行单纯连线,而是要依托所选轴线形成旅游及相关产业富集带。旅游空间结构开发片区的划分主要依据主要节点与各级轴线的分布,再考虑具体区域旅游发展特征。

(一)主要旅游节点选择依据

1.区位熵测算法

区位熵理论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区位分析,其适用于评价某区域产业结构专业化水平及与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的差异,从数值测算角度可较为直观反映所选产业占该区域所有产业产值比重、具体产业在该地区集聚程度、某产业在当地所有产业中是否处于优势地位,是否已成为地区主导产业,并为地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13]。区位熵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此公式中,i为第i个区域;j为第j个行业;Lij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区位熵。一般来说,LQ的数值越大,所选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此行业在所选地区地位越重要,比较优势也就越大,反之亦然。根据上述区位熵计算法则与公式,旅游产业区位熵计算指标将以县域旅游业收入和该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参考指标,计算公式为:

其中,i为 i县(市)旅游业,di为 i县(市)旅游业总收入,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Di为省域旅游业总收入,为省域国民生产总值。

2.旅游业市场占有率测算法

区位熵测算法作为测算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区域优势的重要工具,主要反映地区产业相对优势,在绝对优势衡量方面有所欠缺[14]。应用旅游市场占有率计算法作为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横向比较准则可弥补绝对优势比较片面的劣势。旅游市场占有率以旅游业发展最直观的指标旅游接待人数为参考标准,计算公式为:

(二)主要旅游发展轴选择

旅游发展轴线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管理手段、便捷的交通方式、雄厚的财政支持等等,这都将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基础优势地区,将其串联形成的旅游轴线辐射能力更强,对沿线产生的带动效应就越明显。此外,地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旅游活动的发展水平。若将优质的旅游资源集中于一条或几条旅游发展轴线,会对外围旅游资源产生积极影响,形成立体旅游发展体系,继而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最后,交通线路作为最直观的轴状延伸路径往往成为区域发展轴线的重要选择,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的开通将促进沿线旅游发展潜力的挖掘。

三、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构建

(一)主要旅游节点选择与分级

依照客观、科学、可用的数据选用原则,经查阅《云南省统计年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县(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和各县(市)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资料,获取2015年云南省及沿边25个县(市)年度旅游收入、地区生产总值、旅游接待人数和省域旅游收入、地区生产总值、旅游接待人数等相关数值,通过计算求出各地旅游产业区位熵和旅游业市场占有率(表1)。

表1 云南省2015年边境县(市)旅游区位熵及市场占有率对比

沧源江城麻栗坡金平龙陵西盟勐海泸水澜沧耿马绿春富宁马关5.46 3.67 3.64 3.63 3.19 2.99 2.63 2.52 1.97 1.53 1.19 0.58 0.29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32%0.25%0.47%0.44%0.39%0.16%0.91%0.17%0.3%0.1%0.049%0.49%0.09%13 16 9 10 12 20 5 19 15 23 25 8 24

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旅游区位熵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景洪、芒市、贡山、瑞丽、勐腊、盈江、福贡、河口、腾冲、孟连。而在考虑旅游市场占有率指标后,景洪、芒市、瑞丽、勐腊、河口、腾冲六地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且在全省旅游活动开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旅游市场占有率之和达到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云南全省的1/10;贡山、福贡、孟连、镇康四地区位熵高但相比市场占有率的排名情况却出现较大反差,说明其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但实际发展水平有限,潜在发展前景广阔;富宁、勐海、麻栗坡、龙陵、金平五地旅游市场占有率高但区位熵排名靠后,这表明上述地区有较好旅游发展规模及行业地位,但旅游产业在当地发展过程中未取得支柱产业地位。而诸如马关、绿春、耿马等十个地区的旅游市场占有率之和仅占全省的1.42%,无论是行业地位、产业地位、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未能形成优势,需要加大旅游产业各方面投入,早日实现旅游产业快速高质发展。两者关系见图1。

图1 云南省边境县(市)区位熵与旅游市场占有率综合对比

结合上述两指标计算数据,再综合考虑各县(市)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分布及品质、交通条件等现实状况,同时遵循州府城市优先原则,可将云南省边境旅游带开发节点划分为四个等级。首先,景洪、腾冲、河口、芒市地区区位熵排名处于区域前十位,且市场占有率均大于0.7%,其优质旅游资源、良好的经济条件、深厚的发展基础、重要的地理位置等相关条件,使其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力和旅游服务功能的一级旅游开发点;其次,瑞丽、勐腊、沧源、麻栗坡、江城、盈江、陇川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两项数据综合考虑处于区域上游水平,但由于自身或经济或资源等条件限制距一级旅游开发点还有差距,可通过区域合作及自身旅游产业投入逐步向一级开发点迈进;富宁、金平、澜沧、龙陵、西盟、泸水、镇康、孟连、勐海地区旅游发展水平适中,但旅游供给产品供给层次相对较低,旅游需求并不旺盛,可作为第三级旅游开发点;马关、绿春、耿马在上述两项指标的测评中均处于末位,贡山、福贡地区的区位熵指数较高,但其游客量在全省旅游总量面前贡献微小,因此将上述五地定位成为四级旅游开发点(表2)。

表2 云南省边境旅游带节点分级

(二)主要旅游轴线选择与分级

云南省边境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南端,地势较高、地质复杂、地形陡峻等现实因素致使目前铁路交通建设步伐较为缓慢,因此高速公路和高等级道路成为旅游带发展轴线的首选。受上述自然条件的制约及全省主要城镇分布位置的影响,云南省边境地区主要高速公路建设以南北向为主,环绕整个云南边境地区的公路交通环线建设正处于规划当中,因此本文尝试设立三条一级旅游发展轴线、一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线及四条三级旅游发展轴线将整区域加以覆盖。

杭瑞高速作为加强中国东西部联系的交通大动脉,在云南省边境区域主要沟通了瑞丽、芒市、龙陵、腾冲四地,不但将滇西南内部城镇及景区加以联系,而且与省内保山、大理、楚雄、昆明等主要城市连为一线;昆曼高速将区域内首要旅游发展城市景洪及重要旅游发展城市之一勐腊沟通,在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也将通过磨憨口岸吸引出入境游客;昆河高速作为中国和越南间重要的交通联线,突出河口的支点位置及直接带动辐射周边金平、绿春地区边境旅游发展,遂将其列为一级发展轴线;至此,上述三条轴线将作为本区旅游带开发建设一级轴线。

上述一级旅游发展轴线将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发展优势地区进行有效联结,并在考虑城镇分布位置后将临近区域一并囊括,以期达到巩固优势地区带动周边城镇旅游发展,但个别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未能达到上述要求,因此继续设立二级旅游发展轴线。滇南区域内国道213线、国道214线相互勾通,沿线民族旅游资源、宗教建筑遗址、历史古迹多样,但经过多年经营仍表现出动力不足、速度较慢等特征。将滇南一线设为二级旅游发展轴。

最后,盈江、陇川与芒市、瑞丽两个旅游发达区相邻,受两地旅游辐射效应影响较大且地处大盈江旅游资源富集区,自然、人文及边境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效果与旅游知名度不高。盈江—陇川设为三级旅游发展轴线;怒江州沿边三县(市)旅游发展长期远低于云南省平均发展水平,2015年旅游市场占有率总和仅占全省0.4%,尽管民族、生态等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强,但主要受交通条件限制旅游发展影响力小。怒江沿边地区设为三级旅游发展轴;文山州沿边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少、等级低、分布零散,依托滇桂公路可设定成为本区三级旅游发展轴;考虑到临沧沿边三县对整个云南省边境地区的辐射作用仅限于市级行政范围内,也将其定位为三级旅游发展轴。(详见表3)

表3 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体系构建主要旅游发展轴

图2 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体系构建主要旅游发展轴

(三)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片区划分

通过对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资源的调查与统计,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征、交通设施建设辨析、各地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等相关情况,可建设滇西秘境沿边旅游区、滇西南保德沿边旅游区、滇南热带风光沿边旅游区、滇东南岩溶边境旅游区等四大旅游片区。

1.滇西秘境沿边旅游区

该旅游片区包含泸水、福贡、贡山三地。该片区基础交通建设缓慢,成为阻碍旅游事业发展的瓶颈,但相对较少的人类活动有助于激发探秘型游客旅游动机。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碧罗雪山景区、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等一系列自然旅游资源及茶马古道、盐马古道等历史遗迹组成的旅游资源,将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改善而继续得到开发和重视。原始自然风貌保存较好地区可将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作为开发重点,福贡高山湖泊康体度假项目、泸水南坝河度假休闲区等一批休闲度假项目将为游客提供诸多休闲、娱乐选择。

2.滇西南保德沿边旅游区

该旅游片区包含保山、德宏、临沧等边境九县(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知名度高、旅游景区品质优良等特点使该区域成为众多边境游客首选的目的地之一。截止目前,共有22家A级景区分布于此,其中5A级1家、4A级3家、3A级8家。该区西北部腾冲市集中火山热海景区、和顺古镇景区等高品质旅游资源,适宜开展观光游览、养生度假、历史文化方面的旅游活动;西南部瑞丽、芒市等地区依托瑞丽江-大盈江、畹町森林公园、一寨两国等民族、异域景观资源,适宜开展民族文化、跨国风情等特色旅游活动;东南部沧源等县拥有沧源崖画、南汀河风景区等自然、文化景观,在吸引民族文化旅游者方面独具优势。

3.滇南热带风光沿边旅游区

以西双版纳州、普洱市沿边七县(市)为代表的沿边旅游区,拥有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勐景来景区、望天树景区、野象谷、孟连宣抚司署等20个A级景区,游览热带森林景观、感受历史文化遗迹、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边境旅游资源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是本区发展的重点项目,将对整个云南边境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4.滇东南岩溶边境旅游区

该区覆盖河口、金平、绿春、马关、麻栗坡、富宁六县,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蝴蝶谷、边关风貌等。鉴于当地旅游资源分布情况,以商务、会议等新兴旅游业态成为发展重点。河口、金平、麻栗坡三县拥有边境口岸,综合发展以商贸、会议、游览为主的旅游活动,绿春、马关、富宁地区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积极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促进食住行游购娱等外围旅游产业发展,将为日后旅游活动后续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图3 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构建

四、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发展建议

根据上文相关数据测算结果并以边境旅游发展理论为基础,借鉴已有旅游空间结构建设经验,本文将从增强内部驱动和减少外部制约两方面对边境旅游带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增强内部驱动

1.强化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城市旅游发展

景洪、芒市、腾冲、河口作为云南省边境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发展的核心节点,无论是旅游业在地区产业地位,还是在全省旅游市场份额占有率都位居边境地区前列,在提升自身旅游品质的同时,需强化对各地所在区域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滇南、滇西北、滇西、滇东南各区域整体旅游效应的提升,这不但有助于实现全区域旅游及旅游外围产业的积极效应,而且在兴边富民、旅游脱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社会效应中发挥巨大作用。

边境城市承载着边境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果,是向游客展现边境地区发展成果的直接窗口。随着边境旅游热潮的持续和边境城市地位的提升,城市客流将继续保持上涨势头,各城市应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优化城市发展规划,将游客需求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当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质量,发挥旅游在促进城市综合发展的强大作用。

2.重视轴线强化作用,完善区域路网建设

交通作为旅游基础产业要素之一,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关键一环。便捷的交通有助于灵活安排游客行程,延长旅游时间继而促进旅游产业增值。云南省边境地区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交通路网建设密度较低,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铁路交通建设项目进展缓慢,连接城市与景区的“毛细血管”道路整体通车条件不容乐观。在区域路网建设方面,以城市至城市、城市至景区、景区间及景区内部组成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应该成为下一步建设的重点。

3.发挥区域联动效应,优化旅游产品设计

区域合作已成为各国、各区域发展旅游的普遍形式,云南省边境地区由多区域组成,行政区界对旅游的限制已越来越弱,对于旅游的双方或多方合作日益广泛,旅游区域合作产生的联动效应已在多地显现,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设计层面,跨区域、跨省及跨国旅游线路的开发,旅游特色商品的联合营销,旅游目的地特色展示的全程性等有助于拓宽旅游产品销售渠道。如辽宁省沿海旅游发展依托大连市,带动周边锦州、营口、盘锦甚至葫芦岛市旅游产业质量提升,因此通过内外联动打造高品质旅游区是实现区域整体旅游功效的可选之路。

(二)减少外部制约

1.国家政策约束

边境旅游活动开展的场域范围集中在两国或多国边境地区,出于国家安全等因素考虑政府对边境活动采取的政策往往有很大变动性,这将直接对边境旅游活动产生影响。如本世纪初,西南边境旅游活动中出现大量因旅游名义出境参赌人员,对于边境及出境旅游活动的叫停导致云南沿边各市旅游人数出现断崖式下降,边境旅游活动的脆弱性可见一斑。针对此类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旅游部门在规范旅游市场,识别游客行为的同时,应制定相应预案,在出现政策变动的情况下如何留住潜在游客,增强边境旅游活动韧性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同时,边境地区各方针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合作应尽快上升至国家层面,通过相关政策条款的协商制定保障边境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弱化外围政策对边境旅游活动开展的阻碍作用。

2.地缘政治影响

云南边境地区边境线绵长,与之接壤的缅甸、老挝、越南三国局势复杂,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是旅游活动主体难以预见的。缅甸国内纷繁复杂的实力交错,各方武装势力摩擦频发,一旦出现战争或大量难民向北涌入我国都将极大挫伤游客出游;越南与我国在南海等问题上纠缠不清,如若游客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旅游活动就无从谈起。为消除或减缓地缘政治影响,发挥强大的国家实力可能是最有效的解决路径。对于国家间争议问题,在坚持国家原则立场不动摇的同时可通过经济合作等较为善意的外交手段避免不良态势的扩大,以国家间共同利益实现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

[1]TIMOTHY D J.Political boundaries and tourism:Borders as tourist attractions[J].1995,16(7):525-532.

[2]LOVELOCK B,BOYD S.Impediments to a cross-border collaborative model of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the catlins[J].2006,8(2):143-161.

[3]NOTZKE C.An exploration into political ecology and nonhuman agency:The case of the wild horse in western Canada[J].2013,57(4):389-412.

[4]RAI R,WANG ZH F.Regional science collaboration on“transboundary river basin management:the case of the Koshi river Basin”,held during the 33rd IGC,24 August 2016,Beijing,China[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6,26(11):1643-1644.

[5]钟林生,张生瑞,时雨晴,等.中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资源特征评价及其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14(6):1117-1124.

[6]刘云,张梦瑶.试论中缅跨境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14(6):127-131.

[7]赵明龙.关于建立中越老泰缅跨境旅游圈的构想[J].东南亚纵横,2015(1):72-78.

[8]宁志中,杨蕾蕾,钟林生.中国陆地边境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特征研究[J].资源科学,2014(6):1125-1132.

[9]邱海莲,由亚男.中哈边境旅游廊道构建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40-44.

[10]徐东北,徐昌贵,谢春山.辽宁、吉林两省构建“沿鸭绿江边境旅游带”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7):28-30.

[11]刘昭云.构建中国西部地区新兴旅游黄金带的探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4):75-76.

[12]韩璐,明庆忠,张志坤.边境地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关系及协调度研究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73-78.

[13]张佑印,马耀峰,高军,等.中国典型区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09(3):435-441.

[14]李红波.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An Exploration into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Border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

CAI Hɑnɡenɡ1,MING Qinɡzhonɡ2,WU Jiɑnli1

(1.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500;2.Research Institute of Tourism Cultural Industry,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Yunnan 650221,China)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order tourism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border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First,mainly adopting location entropy algorithm and the tourism market share calculation method to test the relevant data of 25 counties(cities)in the border area of Yunnan Province,the four level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node are selected;then,according to th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line of Yunnan border area,three grades of tourism axis are classified;and finally,the four tourism areas of Yunnan border area are divided.Accordingl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the border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in Yunnan Province,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from two aspects of internal drive and external restriction.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Tourism Node;Tourism Axis;Tourism Area

F592.3

A

1009-8666(2017)09-0080-08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9.014

2017-09-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陆疆边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式研究”(41671147)和“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及关联机制研究”(41361037);云南省旅游产业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云南旅游发展空间演化与发展模式研究”(JD2014ZD10)

蔡瀚赓(1993—),男,河北沧州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

明庆忠(1963—),男,湖北黄冈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区域研究与旅游规划。

[责任编辑、校对:方忠]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边境云南省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严阵以待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