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直在继续

2017-11-13 18:16文|刘
读者·原创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报摊小初写作者

文|刘 燕

故事一直在继续

文|刘 燕

黎继新是我喜欢的写作者。正在看这本杂志的你,或许看过她的一些文章。

她的第一篇文章,写的是外出打工的自己在除夕之夜返乡的故事。后来,她写过为自己牵红线的南瓜藤,写过来自工友的刁难和关心,写过《父亲不只是做裁缝的》来怀念父亲的温暖,还写过高中时对老师的喜欢。

在她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她相亲、结婚,开始了柴米油盐;女儿小初出生;离婚;她带着小初辗转于一家又一家工厂的宿舍,在粗糙冷漠的环境中,照顾小初,感受人情冷暖。

最近,我知道她带着小初,租住了属于自己的家。租房的过程、为小家如燕衔泥般添砖加瓦的趣事、与老鼠斗智斗勇、担心房东涨租或赶人的心思,她全都写进一篇篇的文章里。生活并不轻松,但她总在用些许俏皮消解那份沉重,并寻找出一些美好。

我不认识她,但她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我都以默默关注的方式参与。同为女性,我知晓她的失败和伟大、努力和妥协,也大概能窥见一些她心中的怕与爱。

世人皆知阿勒泰的李娟,在我心里,流水线上的黎继新,同样令人动容。

张悦芊也是我喜欢的写作者。在“知乎”上看到她,因为一道与美食相关的问题,她的回答得票最高,写的是兰州的牛肉面。

后来,又看到她写了暑假在印度支教的经历,去法国交换了一年的种种经历。上海、北京、巴塞罗那、巴黎、维希、华沙……走过的每一个城市,她都有故事和记录,有些近乎呓语,文字随意,却透着精致和老到,让人很难相信,写出如此文字的经历丰富的女孩才20出头。

这些文章,有的发表在《读者·原创版》上,有些只是为了书写而书写,就像她的自我介绍那样,“一个只要写东西就很开心的人”。

她是新生代的“世界人”—没有语言障碍,在各种语境和环境中切换自如;自信,面对未知从不惶恐;遵从规则,却不自我设限;可以穿上晚礼服,端上红酒杯,烈焰红唇,谈笑风生,亦能住青旅、下厨房、逛跳蚤市场;日子有序而目标明确,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精彩。

今年,她进入心仪已久的常春藤盟校读研一,为此,她之前放弃了国内的保研机会和另一所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她的美好人生,才刚刚开始。

喜欢的作者太多,他们的文字和故事,汇成眼前这本杂志。

就像上一期我们在文案中写的:从2004年创刊至今,1000余位写作者在这本杂志中讲述了一万多个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我们对他人和世界有了一种不谋面的相遇和理解,并从纷繁世界里跳脱出来,有一瞬间的出神。

电影《一一》里说“电影延长了三倍的生命”,而这本杂志,亦丰富了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与认知。

就像作者南在南方说的,“这是一个园地,想发芽就发芽,想开花就开花”,而“故事一直在继续”。

@従前以前

我在犹豫是否要订阅2018年的《读者·原创版》,然后按部就班地在每月下旬到单位传达室等候邮差叔叔的送达……我想,那样会少很多乐趣。这些年来,我拥有的每一期《读者·原创版》都是在固定的时间去某一个地方购买的,先是换乘公交车前往,后来自驾;先是独自一人,后来携妻带女。昌乐路文化市场,中山路与曲阜路交界的报亭,老西镇的一家报摊,中国海洋大学超市里的报摊,青岛科技大学人防通道的书店我都光顾过,有她的地方,就是我在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所在。2004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开始了村小教书岁月,与外界重山阻隔,心中迷茫丛生,雪中送炭如她,陪伴了我的年华,安置我的青春。有你真好!

编辑回复:一本杂志是作者、编者和读者共同成就的。谢谢你的阅读,2018,我们不见不散!

猜你喜欢
报摊小初写作者
问题很简单
白马
论写作(创作谈)
我看到一只小黄狗(外一篇)
写作
卖报纸的老奶奶
拖醉汉到屋外致死被追刑责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第八个儿子
找回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