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保红
客家生土楼
麦保红
“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在福建西南部的南靖、永定、平和、华安县一带的山岭重叠地区,效以千计造型奇特、气势非凡的居民建筑,像一座座古罗马帝国城堡屹立在青山绿水之中,构成神秘而绚丽的画卷,这就是堪称世界一绝的客家生土楼。
客家生土楼以它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而扬名世界。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考察后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土建筑,神话般的居民住宅,也是世界住宅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1986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茂木计一郎教授等12人,考察后异口同声称道:“这是世界第一流生土建筑。”
生土楼是用生土、细砂、石灰等为原料,以竹片、木条为筋骨,经反复揉、搓、压及采用“大墙板”技术夯筑成楼墙,是外土内木结构的建筑。一座楼往往要用三年五载才能建成,一般是二三十户人家聚族而居。外形有圆形、方形、交椅形、曲尺形、扇形、综合形等。楼高多为3至5层,13米至15米,每层30至50个房间,内设大天井空间、走廊、水井、厅堂及各种生活设施。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形生土楼——“丰作厥宁楼”,建于300多年前,此楼远看宛如从地下冒出来的巨大蘑菇,直径77米,高4层,每层77个房间,至今楼里居住数百人。
世界上最大方形生土楼——永定县高坡乡上洋村“遗经楼”,建于1806年,高5层,经70年三代人才建成,此楼外观雄伟,宛如宫殿,至今楼里仍有数百人居住。
世界上造型最奇特的交椅形生土楼,是在临河陡峭坡地上建筑的,正面呈交椅形,当地人称“交椅楼”。此形楼前墙与房子较低,左右两翼与房子略高,像交椅扶手;后墙与房子最高,约4至5层,如交椅靠背,前低后高,便于眺望。日本茂木计一郎教授来此考察时惊叹道:“造型之奇,世所罕见。”目前这种楼仅存数座,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长源楼”是其中最壮观的一座,建于1723年,高4层,共60个房间。
在南靖县书洋乡田寮坑山上,有5座奇特浩大的生土楼构成的生土楼群,中间是一座方形楼,楼四周是三座圆形楼和一座交椅形楼,楼群整体布局巧夺天工,壮丽无比。登高眺望,高低错落,很像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被专家们称为“世界上最美的生土楼群”。
客家生土楼的建筑史已长达一千二百余年。生土楼的产生与我国客家居民的历史分不开。在晋代永嘉之乱 (公元 308年)及以后历次战乱中,中原汉族人从黄河流域南迁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海南、台湾等地,当地人以他们是客籍户口而称为“客家人”,总共4500万人。客家人所到之处,都是偏远山区,于是他们披荆斩棘,艰苦卓绝,写下了血泪纵横的奋斗史。为防野兽和盗匪,闽、粤客家人不得不聚族而居,设计建造出如此巨大而坚固的住宅。这种建筑艺术精湛独特,具有防匪、防盗、防震及冬暖夏凉、阳光充足等优点,虽经几百年大自然风风雨雨,数十次强烈地震,甚至战争年代的炮轰火烧,至今巍然屹立。它是客家人精神风貌的象征,也是客家人智慧与才华的体现。
目前,保存下来的生土楼总共有一千多座,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分布在南靖、永定两个县。这些生土楼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日、美、法等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记者、游客前来参观、考察。在台北的“桃园小人国”和深圳的“锦绣中华”微缩风景区里,都把福建客家生土楼与万里长城、故宫、天坛摆在一起,成为引人瞩目的旅游胜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