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旭光
摘要:农机化教学是实现农机化教育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农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机化实用的新技术、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与使用方法等等。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业机械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机化的课堂培训方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由于其低效率与低质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农机化课堂教学。
關键词:打造;农机化教学;高效课堂
农机化教学是实现农机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其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农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机化实用的新技术、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与使用方法等等。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业机械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机化的课堂培训方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由于其低效率与低质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农机化课堂教学。本文将主要针对如何打造农机化教学高效课堂展开论述。
一、农机化教学高效课堂概述
所谓农机化教学高效课堂,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与传统的农机化教学课堂比较而产生的[1]。在传统的农机化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的基本模式,形式单一,其效果不佳。而高效课堂要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形成性学习与建构性学习,以及多样化的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效率,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农机化教学高效课堂的打造途径
农机化教育的对象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有着自身的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员的实际特点,以及教学的实际内容,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打造。通常而言,打造农机化教学高效课堂可以从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2]。
(一)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高效课堂效果的最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受教育水平、实践能力等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效地针对学员情况实现因材施教。学员应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最终促进课堂教学功能与任务的实现。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员明确农机化学习的重要性与意义,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师方面
在农机化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的方法,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农机化教学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其次,在农机化课堂教学中,教具的使用频次很高,教师应当能够对教具进行熟练使用,将课堂所讲的知识通过教具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应当要结合当前农机技术的变化,适当改进自己的教具,并通过便于操作、合理化的教具,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面
高效课堂的打造,教师与学生的态度是基础,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与积极的思维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经验。具体而言,从教学方面着手打造农家化教学高效课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设备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农机化教学这种实践性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图片、影响等来更为直观、生动地展现所学内容,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并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对于农机化教学的学员而言,区别于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显然更为他们喜闻乐见。
2、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农机化教学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不拘泥于课堂,而是通过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自发学习知识,并通过实践应用对所学知识实现进一步的巩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所学的内容来选择教学场所,将农机销售、实验室、农机修理现场等都做为课堂的一部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并有效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
3、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最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设立学习目标,做好课前准备,不仅是针对学生而言,教师自身也应当做到这两点。教师通过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课堂内容进行讲授,并合理地选择授课方式。而通过给学生设立学习目标,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学。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式学习,来自发寻求答案。对于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再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与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应当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对教学的研读、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具制作、教学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等等。在准备课前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并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则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课本知识形成基本的认知,对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融入课堂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洪双. 浅谈如何打造农机化教学高效课堂[J]. 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2012
[2]张建军,李庆东,马永昌.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高素质农机化人才[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04 (6):9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