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玲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然而同时也带来了无数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转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但父母迫于经济条件、城鄉体制和户籍限制等,不得不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一方父母或祖辈亲戚等照顾的儿童。为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一、前言
留守儿童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表面状态,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以小学一线教师的切实感受以及与留守儿童的细心交谈,经过调查研究,根据新宾县小学阶段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所采取的关爱措施,对留守儿童从心理、情感、学习、交际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所经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实例。从留守儿童出现的背景、现状分析、应对措施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期望可以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依据,从而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更好解决,促进和谐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背景
对于农村而言,单亲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几乎村村必有而且数目之多。这些孩子往往在心理上,行为上的表现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相距甚远。积极乐观,活泼开朗,乐于表达,易于交流。这些本该在他们身上展现的,他们这个时代应该具有的时代特点,难以寻觅。往往表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孤僻、沉默、易怒、喜怒无常、精神恍惚、易受外界事物干扰,对周围环境反应敏感。易怒。行为乖张。而且这样的孩子普遍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霸道切心理承受力较弱、听不得不同意见……
三、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1.家长启蒙教育不当
启蒙教育在孩子一生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语说:“三岁看到老”这句话不无道理。小时候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经来的发展。现在很多农村家长忙于奔波,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孩子教育的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孩子学习是上小学之后的事。在此之前让孩子无拘无束,过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有的家长也很重视学前教育但往往不得科学的方法,将孩子最关键的教育学习阶段荒废或引以歧途,以至于孩子过早的养成较差的行为习惯,在进入小学后改之难矣晚矣。
2.父爱母爱的缺失及纵容溺爱
农村现状是流动人口较多,青壮年大多迫于生计背井离乡,长年与子女分离。孩子对于父母的爱只归结于每月的零花钱,每次相见的好吃的、好玩的。物质上的极大满足暂时代替了心灵的慰藉,天长日久,对于那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越来越渴望得到关爱。再者,80、90这一代离婚率较高,但其家庭在农村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懵懵懂懂就失去了母爱或父爱。爷爷奶奶成了“父母”,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家长认为孩子已经失去很多的关爱,想方设法的给予孩子他们认为对的东西。往往孩子要什么,都满足,即使有不同意见,每当孩子掉下泪水,金科玉律立即成为金牌令箭,凡事一律放行。在缺失关爱及无所顾忌的溺爱下,自私、自大、目空一切、我行我素,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环境感知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成为了他们特别鲜明的“标志”。
3.繁杂纷乱的社会资讯
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信息发达,各种好的坏的资讯迅速传播。现在的孩子聪明伶俐,正是求知欲、学习能力最好的时候,且无法区分好与坏,无法控制自身行为,加之敏感的心理状态,往往事出严重,出人意料。类似事件不胜枚举,专家教授划策颇多,收效甚微。
因此,儿童心理问题应纳入教学活动当中去,从源头上解决此类现象的成因及隐患。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应对措施
首先,正社会风气,多一些正能量,尤其是网络信息规范化管理,负面信息加强管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现在将来必须实践的方针。人人行动,人人负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
其次,提高农村人口经济收入,使其流动性相对减少,降低单亲留守儿童比例。留守儿童过多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很多农村青壮年迫于生计不得不奔波于外,携带子女无异于经济负担。为此多数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代养,这样溺爱有了合理的、充分的理由了。爷爷奶奶视其为手中宝、心头肉、严厉在他们看来是对孩子冷漠的表现。“小皇帝”由此而生。
再次,转变家长教育方法,适时予以指导、学习,如有必要进行家长培训,已达到较好的效果。名师授业贵在得法。家庭教育亦是如此。科学的方法是关键。我认为、我觉得、我听说,只会将孩子引入歧途。深切之爱成为无心之害。所以育人先育己,以身作则,以范为本方为正道。
第四,端正年青一代婚姻观念,降低离婚比率,转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学校。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价值观。由内而外的展现出他们最真、最美的一面。
第五,各级学校,应设立专职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并与教学相结合,德育双修,两者兼顾。现今中小学,尤其是农村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这些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确疏导,长时间处于一种偏离正轨的心里状态,这对其身心发展都是有害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长的启蒙教育,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身正德高,应该作为家长明确的、并必须为之努力的最高标准,这样才能利行久远,功垂千古。
参考文献:
[1]高向军.“留守儿童”的成因及教育方法探索——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4.
[2]赵婧,徐擎擎.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6.
[3]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