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英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观察,抓住关键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选择算法,才能掌握数学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中,学生的审题情况很不乐观,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关于学生审题能力提高的训练活动。由此可见,审题贯穿于整个学习的环节,良好的审题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细致有序 审题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179-02
审题贯穿于整个学习的环节,良好的审题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然后结合教学实践和学习经验就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审题能力表现现状进行剖析,总结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造成学生审题能力低下的因素
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把握问题,弄清楚已知条件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得有效解题信息,为圆满解题做好基础铺垫。由此可见,审题贯穿于整个学习的环节,良好的审题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1.审题态度不认真、不会审题
有部分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时不去看题目要求,往往是在审题粗略、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匆匆作答,这样审题的失误直接导致答题的失误。在答题时漏题的现象就时有发生。
2.知识点掌握不扎实,不能够灵活应用
学生能很快做到将概念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但应用过程中总是错误百出,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有的题目本身较长,这也导致学生读题审题时抓不住关键信息而无从下手,思维混乱。还有就是同一题型的练习如果较多,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受定式思维的干扰,不假思索就动笔,答错的几率十分大,因为没有题目是一成不变的。
3.教师介入过早,学生有依赖思想。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引领学生审题时给不足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见学生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就著急得替学生分析,久而久之,在教学中形成不良习惯,班里的学生也有了依赖思想,长此以往,审题能力薄弱是自然之事了。
二、提高审题能力的策略
实践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特别无能。的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审题的阅读习惯
加强读题训练是提高审题能力的基础,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题,再指名学生展示读题,看学生读的是否规范、标准。学生读题时要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通顺,初步理解题目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解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发觉集体大声读题的形式往往造成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根本不张嘴,或是唱读现象严重,口到而心不到,因此我适时采用了更适合学生实际的读题方式。在读题时,我将集体读题变更为默读题目之后指名学生大声读,从读上确保人人入眼、入心。
2.圈画关键字,规范审题态度
在初读题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圈画关键字词或是关键信息,这些往往都是正确解题的突破口。学生把关键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能够看清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问题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因审题不全造成的漏做题目的现象。学生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后,解题的正确率明显的有所提高。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图中会意,提高审题能力
应用题呈现的问题情境总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像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专用词语或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可以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思维导图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有了具体形象的推助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引导学生对比题型,进行归类,把握异同点
题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决定了选择相应的运算律进行简算,这种对比观察能够深化学生审题对于正确解题的重要性的感受,从而重视解题之前的审题环节。例如很多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混为一谈,运用对比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握两种运算律的算式特点,学会正确做出选择。当然,这种分类教学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情进行适当及时的归类总结。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后,学生拿到题目就会自然地进行审题,自觉地理出解题思路。
以上观点是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所提出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及能力的一些策略。抓好审题习惯,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当然,审题方法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军.数学之美[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1.
[3]王永彬. 浅谈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201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