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婆媳爱不起来

2017-11-11 17:12李贞玉
特别文摘 2017年19期
关键词:婆媳关系海苔婆媳

李贞玉

韩国人重视孝道,不过,这样的孝心到了婆媳之间就会有点走样。韩国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婆婆是最难相处的人,其次是小姑子。婆媳关系成了令人不自在、尴尬的代名词。韩国以前有这样的习俗,新婚蜜月归来后,儿媳要送婆婆一盒粘糖,吃粘糖容易粘牙,意思就是希望婆婆少管闲事,不要无事生非。可见,婆媳之间自古就有这么一道看不见的隔阂。

跟公婆相处,肯定和跟亲生父母的感觉不太一样。

我的妹妹贞爱出嫁后,回到娘家总是抱怨说,结婚真遭罪,对婆婆实在是爱不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到婆婆那里就成了宣示领土主权的砝码。她的婆婆当媳妇的时候承担了全部家务,贞爱嫁进来后,家务活就都落到了她的身上。按贞爱的话说,婆婆连一个指头都不动。从她们平时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就可以看出韩国婆媳关系的常态。

第一件是鸡蛋事件。那天,贞爱正收拾着从超市买来的东西,在往冰箱里放鸡蛋时,被婆婆制止了。婆婆问,鸡蛋洗好了没有?接着说,先洗洗,再拿抹布擦干了,然后放冰箱里。这又何必呢?贞爱差点要反驳,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接下来她在婆婆的注视下,默默把鸡蛋一一洗好、擦好、放好,一共是50个鸡蛋。我问她,如果婆婆不在家,还会那样洗鸡蛋吗?贞爱的回答很干脆,才不会呢。

第二件是海苔事件。贞爱从小爱吃海苔,只要有海苔根本不动别的菜。有一次吃饭时,海苔放在餐桌中间,贞爱的筷子频频进攻,婆婆二话没说就把海苔挪到自己的跟前。贞爱说,筷子够不着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一瞬间特别想妈妈。其实这是小事,海苔有的是,去超市买就行。我没法体会妹妹为什么想哭,反倒觉得好笑:婆婆怎么也像个小孩子似的,跟自个儿的儿媳较劲呢。不过细细分析,宣示领土主权要从细节做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容易左右人的喜怒哀乐。可见,婆婆对儿媳是不惯“毛病”的。

第三件是袜子事件。贞爱在客厅看电视,婆婆说她的袜拖脏兮兮的,问她是否连续穿了好几天。贞爱红着脸说,才穿了两天——她边回答边来了火气,觉得婆婆没事找事,忍不住回敬一句:您这双袜拖不也是昨天穿过的吗?婆婆觉得权威受损,接下来的几天都不给贞爱好脸色看。

贞爱的婆家在韩国属于比较传统的。婚前婆家就提出,至少头两年要和公婆住在一起。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见了。韩国国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人不想和婚后的子女一起住,但同时也表示可以住得近一些,这样有急事时互相能有个照应。住满两年后,贞爱两口子也搬出来了,现在一个月带着孩子跟公婆一起吃几次饭,婆媳关系反而融洽了不少。也许,婆媳之间就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客客气气地以礼相待,这样才能和睦相处。

在韩国,家庭主妇被冠以“阿族妈”的称谓,意为已婚女人,类似于汉语中的大嫂、大妈。这些“阿族妈”依赖丈夫的收入或家产维持生活。有不少苦媳妇,每天忙碌着家庭琐事,在家中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地位却相对低下。婆婆像老板,儿媳想逃也逃不掉,特别是在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只好忍气吞声。有的韩国家庭主妇来过中国,了解了中国家庭的婆媳关系状况后,不禁惊讶于中国媳妇的权力之大,从不动产购置,到子女教育,再到家居生活,中国媳妇都有相当多的话语权甚至是决定权,这对于韩国主妇而言是不敢想的。

整体而言,韩国社会比较传统,与婆婆据理力争、争取自我权利的儿媳在影视作品中能看到,而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少的。孝道、三纲五常、三从之道、七去之恶等儒教文化的影响渗透到韩国女人的思想意识里。所以,有韩国资深主妇总结出好好孝敬婆婆、跟她和睦相處的三点要诀:

第一,3年“耳背”——即使婆婆说些难听的话,也要若无其事地相待。第二,3年“哑巴”——再委屈冤枉也不能说出来,以免造成家庭冷战。第三,3年 “眼瞎”——对婆婆的各种脸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也就是说,要做到好儿媳,至少需要9年不闻、不问、不见的“修行”。

当然,如果婆婆对待儿媳也能做到这三点就再好不过了,但韩国社会对婆婆没有太多的约束和劝诫,因为她是长辈,讲求孝道和论资排辈的社会就是这样的。

(摘自《世界文化》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婆媳关系海苔婆媳
一定要加入四万十川的海苔
婆媳关系,一道穿越千年的难题
你家的婆媳关系,还好吗?
处好婆媳关系的两大技巧
常吃海苔有『碘』问题
婆媳冲突性话语中回应策略的语用分析
电视类型的话语生成与运作:以婆媳剧为例
关于婆媳剧热传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