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松珩
游戏不再是你宅在家里的一个人的事,它变成了一种职业。
想想咱们身边那些狂飙的行业,你能想到什么:共享经济?还是产品价格猛涨的采掘冶炼?房地产?还是坏账消化完毕的金融业?想想身边衣食住行的时候,大家很可能会忽略另外一个突飞猛进的行业——游戏。
我知道看到这句话后各位都会惊呼:“啊,没错,王者荣耀!”的确,就像其名字一样,王者荣耀从在内部不被看好到如今成为腾讯的拳头产品,巩固了腾讯在全球游戏业的霸主地位,其腾飞可以看作是中国游戏行业的缩影——而且,与其他行业经历过低估相比,游戏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猛进。
不过,正当市场担忧王者荣耀开始一统移动设备端网络游戏,甚至会抢走腾讯旗下诸如“英雄联盟”等PC端游戏的市场和收入的时候,PC端游戏再一次雄起,“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PC端游戏绝地求生运营公司Valve再度宣布收入又创纪录。
同样,从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上看,中国游戏行业总体增速达到了43.8%,虽然比不过去年的突飞猛进,但也足够精彩——不过,除了亮眼的数据之外,更加亮眼的是近几年游戏行业结构的调整。
时间回到大概三年前,彼时除了端游(即PC端游戏)和现在大热的手游(如今泛指一切移动端游戏)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火爆十分吸金的游戏类别:页游(网页游戏)。页游的鼻祖是“偷菜”的各种“农场”,最开始是依托于社交网络的简单休闲类游戏——当然,如果硬要咬文嚼字,也可以说页游的鼻祖是上世纪90年代末在网络上流行的江湖聊天室。这类游戏的玩法简单,画面粗糙,但由于加入了社交元素,也曾引起市场的追捧。
随后,页游也开始向着复杂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出发了——不过,虽说纵向对比,页游比以前的确是要精细很多,也开始出现了RPG(角色扮演)、RTS(即时战略)、SLG(模拟/战棋)等拥有比较复杂游戏体系的作品。但与端游和手游相比,页游依然是制作粗糙、研发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的“快餐”类产品。
那时候中国的游戏市场可以说三分天下:疲软无力的端游、主打捞钱的页游和新兴的手游——端游的占有率不断下滑,手游增长速度最为突出,捞钱最爽的就是投资又少捞钱又快的页游,而页游的崛起也让游戏平台大赚特赚。
细想三四年前的资本市场,A股上大量热炒的都是游戏平台公司:在页游勃发的大背景下,拥有流量资源的平台公司大赚特赚,仿佛端游从此就会告别历史舞台一样。谁知道仅仅3年之后,页游就越做越低端,而端游却因为“电子竞技”概念而迅速回魂。
今年来看,如果把手游端的王者荣耀和皇室战争算在电子竞技里,如今的游戏界,无论是吸引力还是营业收入,电子竞技都远超那些“盈利模式清晰”(卖装备给玩家)、但游戏设定缺乏可变性的游戏。而框架无法适应复杂游戏设定的页游,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小,以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实际收入同比下降15.4%,而去年同期同比就已经下降4.3%了。
从上市公司的数据上看,高质量RPG游戏和DOTA2、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电子竞技类游戏的运营公司收入均不断上涨,而以传统页游、低端RPG,烧钱为主的传统游戏则出现了不小程度的下滑,也基本印证了宏观层面上数据的变化。
而游戏行业的进化也将原有的格局打破:从原有的页游、端游和手游这种客户端的区分变为了电子竞技类游戏和非电子竞技类游戏这两大阵营:前者强势,后者虽有像“阴阳师”这样高质量的产品问世,但产品生命周期和盈利能力均不如那些既不賣点卡,又不卖装备,只卖周边的电子竞技类游戏。
电子竞技是如何救端游于水火、创造了游戏行业新的盈利模式的呢?与传统游戏相比,电子竞技最显著的两个特点便是自由度和参与感:传统游戏是游戏策划者决定了游戏进度推进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只不过是在寻找正确答案而已;而电子竞技则有着明显不同,游戏策划者仅是制定框架,游戏里没有正确答案,玩家自由度更高,相对也不会那么厌烦。
另一方面,则是近几年由于领先的游戏公司如腾讯等开始寻求电子竞技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让电子竞技更多往体育业靠拢,提高了玩家的参与度:腾讯在自家游戏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中均建立了KPL/LPL行业联赛,推动电子竞技走向规范化。而各大直播平台加入电子竞技整个产业链,也让电子竞技的参与度更进一步:游戏不再是你宅在家里的一个人的事,它变成了一种职业;而玩家参与度和游戏曝光度的提升,职业玩家们更可以享受体育明星如C罗、梅西那样的影响力,成为Icon。
在一个腾讯和网易蚕食超过70%的行业里,还有投资机会吗?答案当然是有的,只不过我们可能需要转变对游戏行业的看法:由于电子竞技的扩大,这个行业不仅仅只有内容商、发行商和运营商,就像体育行业那样还有装备商、周边文化运营商。如果你感觉内容商风险太大、运营商估值太高的话,也许游戏装备、周边文化会有一些估值合适、风险适宜的投资机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