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洪雷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 长春 130500)
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姚洪雷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 长春 130500)
目的 对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近些年来在我院进行脊柱结核检查和治疗的患者100例,均给予X线、CT、MRI检查。结果CT检查死骨形成比例显著优于MRI及X线;脊柱结核位置、微小病灶诊断比例、脊柱椎体诊断情况MRI均明显优于CT、X线检查;X线检查费用、检查时间均明显优于CT、MRI检查(P<0.05)。结论对于脊柱结核诊断中对于脊柱椎体情况MRI的诊断更加具有优越性,同时更加具备诊断意义,同时CT检查对于椎体骨破坏情况给予具有优越性,X线检查更加普及化,价格更加经济,患者普遍较容易接受适宜普及检查,三种影响检查均具备不同的诊断价值,因此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中应联合或是针对性的选取。
X线;CT;MRI;脊柱结核
近些年来结核疾病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脊柱是结核感染常见的部位,同时也是对人体危害较严重的部位[1]。本文中对脊柱结核疾病诊断的患者100例,均给予X线、CT、MRI检查。
选取我院进行脊柱结核检查和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年龄14~79岁,平均(49.50±2.00)岁,女性64例,男性36例,老年26例,青年32例,中年42例,初次诊断46例,复诊54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100例患者均首先给予常规脊柱X线平片检查,同时给予脊柱CT,应用西门子48层螺旋 CT扫描,骨窗和软组织窗显示图像,包括病变椎体及其相邻椎体,螺距为1~1.5,层厚为4~5 mm;MRI检查采用磁共振成像仪规格为GE0.35T,脊柱专用线圈,轴位和冠状位T2WI,T2WI TR/TE 4000 ms/120 ms,Fov 300,层距1 mm,层厚4~5 mm。同时对手术治疗或是病理检查后患者的情况对比术前检查进行统计和分析。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对比三种检查死骨形成及微小病灶情况。CT检查死骨形成比例显著优于MRI及X线;脊柱结核位置、微小病灶诊断比例、脊柱椎体诊断情况MRI均明显优于CT、X线检查,(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三种检查死骨形成及微小病灶情况 [n(%)]
结核感染近些年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对于结核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一直从未懈怠,尤其是脊柱结核对于患者的危害较大,发病和感染比例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占骨结核感染的40%~50%,同时针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早起症状还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异性,漏诊和误诊的比例较高。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检查临床主要应用三种方法,X线、CT、MRI影像检查,但对于诊断的准确性各有不同。相关文献和实践结果显示脊柱结核早期感染时,X线的分辨情况较低。但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操作简单、检查费用低,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对于感染灶明显、操作人员技术纯熟的情况下,基本能够诊断,同时还可对脊柱结核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2]。CT为脊柱结核诊断较为常用的手段之一针对于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X线的扫描检查中伪影和重叠干扰较严重,但CT检查时可更好的减少干扰产生,能够更好的发现脊柱结核感染的骨破坏情况、感染结核的类型、钙化情况、是否发生椎体旁脓肿等都显著有越于X线[3]。MRI也是结核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的脊柱结核感染后一般不会累计椎体间隙,椎体旁软组织等,但早期的脊柱结核感染可发生椎体旁软组织可发生轻度的肿胀,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时,椎体骨质破坏区周围有边缘性强化,椎旁脓肿呈环形强化,对于CT及X线难以更好的诊断和发现。
综上所述,对于脊柱结核诊断中对于脊柱椎体情况MRI的诊断更加具有优越性,同时更加具备诊断意义,同时CT检查对于椎体骨破坏情况给予具有优越性,X线检查更加普及化,同时检查时间较短,价格更加经济,同时各有所长,因此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中应联合或是针对性的选取。
[1]韩再德,杨 迎,陈 伟,等.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06:51-52+54-120.
[2]冯忠玉.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3:152-153.
[3]王 盼.X线平片、CT和MRI三种影像学方法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比较[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1:45.
R445
B
ISSN.2095-8242.2017.061.12003.01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