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中药辩证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李红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四川 南充 637000)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辩证疗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予以常规西药联合中药炙甘草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3%),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上,中药辨证疗法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中药辨证疗法: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
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后,若未能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影响心脏的正常供血,甚至引发猝死,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经临床研究实践证明,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上,中药辨证疗法相较于西药治疗更具优势。本次研究即分析探讨了中医辨证疗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70例本次研究对象,患者70例均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确诊患者,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患有哮喘、肺部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意识障碍者。按照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61.4±7.7)岁,心律失常6个月~7年,平均(2.4±0.9)年;研究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6~74岁,平均(61.8±7.9)岁,心律失常6个月~7年,平均(2.3±0.8)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西药治疗。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参照,予以患者口服盐酸胺碘酮,0.4~1.2 g/d,分早中晚3次服用。用药1~2周后,依据治疗效果,予以患者维持剂进行维持治疗,0.2~0.4 g/d,若患者情况良好,可适量减少维持剂的服用剂量或每周服用次数。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中药辨证治疗。选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组方:生地黄20 g,炙甘草、阿胶、桂枝、麦冬各15 g,生姜、火麻仁、大枣、人参各10 g。若患者存在心悸、失眠症状,可添加牡蛎30 g,远志、枣仁各15 g;若患者存在气阴两伤症状,则添加百合、五味子各15 g;若患者存在心阳不振症状,则添加熟附子10 g;若患者存在心脾不足症状,则添加黄芪20 g,白术15 g。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用药2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无心律失常症状;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部分改善,心律失常发作频次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未得到改善或病情存在加重现象。总有效率=(痊愈+改善)/总例数×100%。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法和疗效一直广受关注。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后,心律失常可直接导致患者猝死,因此临床上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是重点[1]。
临床上,胺碘酮常被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该药物对于室上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颤的临床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需要长期用药的情况下,需严格控制用药量,否则可能因为用药引发心律失常[2]。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上具有常规西药不具备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3]。
综上,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陈 敏.中医辨证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3):54-58.
[2]韩 芬,戴国华,赵 晨,等.38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医药治疗情况调查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28(3):86-89.
[3]王汇丰.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32(11):99.
[4]叶丽燕.冠心病心律失常经中药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8):70-71.
R541.4
B
ISSN.2095-8242.2017.061.12027.01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