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剑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未完全成熟却走向成熟的阶段,前期所受的基础教育基本上仍是看重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能否考上好学校,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的应试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在情商方面水平普遍不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出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日益成为高职院校迫切的社会任务,故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情商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情商教育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情商教育 途径
当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难题。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在学历上比那些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低的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有过硬了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具备高情商,才能在职场更具竞争力,故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的情商教育很有必要。
一、情商和情商教育
什么是情商呢?根据丹尼尔·戈尔曼的理论,他把人的情商能力概括为五大能力: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是要有自我认知的能力,包括认知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情感,也就是中国人说的“一日三省”。
2.妥善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力,不要让不良情绪长期困扰自己。
3.自我激励能力。
4.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
5.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而情商教育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的教育,也就是提高情商五大能力的教育,我们要立志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自制力强、自信心强、好奇心强、人缘良好、同情心强和情绪良好的人,让他们在进入社会时能做一个合格的、幸福的配合能力强的社会人。
二、高职院校学生情商存在问题及高职院校情商教育现状
我们知道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校录取分数不高,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大部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却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他们要不热衷于娱乐和外交,要不自卑不善言辞,由于现在在高职院校学生都是95后,受网络影响比较大,手机不离手,接收到的片面化信息较多,父母对他们管教要不太多要不太少,他们自己把控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能力水平不高,甚至于很多同学人校很长时间还沉浸在高考的失利挫败情绪中,他们入校后,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老师所有的交际大部分人都是被动式,情绪长期处在焦虑状态,总体归纳来说:高职院校学生情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缺乏对情绪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情绪困扰,对他人情绪识别能力不高。
2.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职业理解和规划能力。
3.处理人际关系吃力,团队协作意识淡薄。
4.抗挫折能力,生命意识不够强。
5.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担当精神。
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成才,必须要他们学会妥善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良好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等等,而这些恰恰是情商教育的一部分,目前高职院校的情商教育远远还不能解决学生情商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对情商教育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管从师资的引进和培养,还是后勤的服务和保障都还远远不够。同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很多高职院校力度不够,在“三风”建设上可实施创新的措施不多。
三、高职院校开展情商教育途径
学校的情商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强大的师资,更需要完整和符合社会形势的设计和规划,针对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情商存在的问题和高職院校情商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人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商教育:
(一)学校层面: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武器。如果学校偏离了法治的轨道,秩序必然会遭到破坏,公平自然就荡然无存了,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教师团队还是学生团队,都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意识。因此,依法治校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基本保障,而团队意识则是情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德育人则是因为德育应该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想想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思想品质如果出了问题,尽管他们其它方面素质再高,最后也不能为国家社会服务,反而是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可以这样说,学校德育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必须要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育人为整个学校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这样才可为学校情商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二)专业人才培养层面:要纳入情商类课程或相关情商素质训练项目
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课程之外可纳入相关为人处世或者人际交往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识别和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以后能更快的融入社会适应职业,可将职业相关课程分别设定在不同年级,让学生在面对就业时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在大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相关准备,受到了相关的情商教育,这样他们对自我认识更加清晰,抗挫折能力更强。
在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核心课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训项目、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利用小组学习,角色互换,情景演绎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情商教育。让学生情商不但能在相关情商类课程中得到提高更能够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得到提高,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培养出该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三)学生管理方面:以提高辅导员情商为抓手,推动有效情商教育
辅导员的工作是贯彻高职院校学生方方面面的,包括班级管理、心理健康、学习、人际交往和就业等等,辅导员能否推动有效的情商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正确人生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辅导员本身的情商素质的高低显得尤其重要,辅导员自塑情商和自我成长是辅导员情商培养的内在要求,就个人形象魅力方面,辅导员如果可以向学生展现个人阳光心态,显露宽容胸怀和融洽人际关系,做事把握细微之处,做人做到成人之美等素养,自然会给学生情商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endprint
如果辅导员对学生情商培养意识高,自然会通过学生干部的培训,班级的主题班会,班级团队户外活动,单独的谈心谈话进行有效的情商教育,故学校要提供相应平台对辅导员情商理论和素质进行培训和提高,而辅导员个人更努力学习认真实践,才可以塑造个人高情商推动有效情商教育,如工作中能有效控制个人情绪并很快识别学生情绪,对所带学生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激励等等都能为高职院校学生情商教育的开展带来良好效果。
(四)第二课堂方面: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平台
各种社团活动被认为是实施情商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社团活动是区别于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第一课堂,我们把它称之为第二课堂,它是第二大育人载体。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培养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面对失败以及如何看待成功等等,这些对提高学生的情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效果也很是显著。
加上第二课堂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它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或者家庭,通过在不同地点开展不同第二课堂活动,不但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味,而且丰富了学生情商教育形式,所以作为第二课堂一定要根据情商教育的要求开展目多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过渡,才能通过第二课堂让情商教育得到有效开展。
四、结束语
武汉大学曾对“社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的用人市场调查研究,被调查单位遍布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调查对象包括各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及各种性质与规模的单位。调查显示,“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好的人才素质,占90.1%,“合作精神”(44.7%)、“政治素质”(44.6%)、“身体健康”(43.9%)、“吃苦耐劳”(42.2%)和“心理素质”(30%)依次为用人单位所看重。能力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人单位第一看重的,占68.7%,其次是“独立工作能力”(53.3%),再就是“实践动手能力(48.1%)。可见,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实干”。“组织管理能力”(35.4%)、“人际交往能力”(27.6%)、“科研能力”(14.8%)等其他能力也显得重要。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社会所看重人才的大部分能力和素质都是情商,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情商教育的开展应该是人才培养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学生拥有在社会立足所必须拥有的利刃,通过本文的研究论述,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从学校层面、人才培养方面、学生管理方面和第二课堂方面积极探索,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实施情商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努力奋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