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爱的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实践

2017-11-10 08:44王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田田陶行知小朋友

王琳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224-01

“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献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而“爱满天下”又是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人生格言。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工作中也时刻提醒自己尊重热爱孩子,从细节之处给予孩子爱心爱护,贯彻行知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接下来结合工作实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镜头一:田田小朋友性格暴躁冲动,比较内向,不善于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能很好的遵守班级规则秩序,总是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

镜头二:每天一来园,他便从这个游戏区跑到那个游戏区,看见别人的玩具有趣就二话不说抢过来,不时还故意把凳子弄翻,使活动秩序大乱。

镜头三:课堂中,我正带着小朋友一起在念有趣的儿歌,正当大家都很认真的在朗读时,田田忽然提高声调,发出了怪声,立刻有几名调皮的幼儿参与到这场“新游戏”中,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活动不得暂时中止。

镜头四:午餐时,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用餐,会突然听到:“老师,田田把自己的菜吃完了,还来夹我的菜。”或听到筷子敲碗的声音,原来又是田田在捣乱。

1 幼儿“捣乱”行为原因——进行爱的教育的必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归纳了造成他“捣乱”行为的几点原因:

1.1 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了幼儿“捣乱”行为

幼儿在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幼儿心理需要不尽相同。因此当幼儿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感到失望、自卑、无助,尤其像田田这样特别希望老师关注的,他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作出了过激的反应,促成了他“捣乱”行为的产生。

1.2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加剧了幼儿“捣乱”行为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活泼的,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所以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想要去尝试,田田也不例外,他对新奇的事物都感到好奇,想要去摸索,可是田田的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在家庭生活中给他制定了很多规则,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个性被压抑,造成他到了陌生环境中会解放自我,做一些在我们看来好像有点出格行为。这就是为什么他到幼儿园后,反而判若两人,表现出更强烈的好动、好奇、不守纪律等特征。

2 教育策略

2.1 用爱心打开孩子的心扉

像田田这样爱“捣乱”的孩子一旦犯了错,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是没有用的,我会给他申辩的机会,了解他行为生成原因,循循善诱地与他沟通,帮助他发现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哪里需要改正,让他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激励他自己产生改变的愿望和想法。平时还多引导他为班级、为小伙伴做好事,比如整理玩具、分发学习材料、帮助有需要的同学等,慢慢的他会发现大家乐意和他做好朋友了,大家会夸夸他,从而在内心产生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产生融入班级活动的愿望,消除“病因”。

2.2 仔细观察进行针对型交流

想要改变田田小朋友的“捣乱”行为,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加强对田田的关注,观察细节,找出他喜欢“捣乱”的实质原因,加强和他的溝通交流,从细节处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比如微笑、拥抱、赞赏等,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平时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消除“捣乱”动机;同时积极与家长联系交流,及时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给他们正确的教育指导,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2.3 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鼓励田田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我还通过游戏来培养他的自我抑制能力,例如请他扮演军人、警察等角色,让他模仿守纪律的行为;在角色游戏中,用角色的行为规范来促使他的自我约束,遵守游戏规则。

2.4 取长补短,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只是可能平时我们忽略了,我积极去发现田田身上的优点,比如他画画不错,鼓励他积极参加手工坊的活动,用其自身的“闪光点”来激发幼儿自信心,帮助他克服和消除“捣乱”行为。有时候田田在活动中“捣乱”,其实他并不是真的要破坏课堂秩序,他只是对这个问题、这个现象比较好奇,我就把他的“捣乱”变成学习的动力,请他来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让他亲身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当他不明白时我再作出解释,交给他最简单的学习方法,让他会学习。在好奇心所驱使下,乐意积极主动的探索,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情感上也得到了满足,“捣乱”行为自然逐渐减少了。

2.5 爱的教育应该注意的方面

教育引导是长期的、反复的,通过老师和家长持之以恒的教育和配合,田田终于有了很大的改变:他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了、他能遵守班级规则了、慢慢变得自信起来,最重要的是他还学会了主动表达自己的需要。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会越来越棒的!

用爱实施教育并不是不讲原则的爱,而是在学习、生活中对待孩子表扬为主、惩罚为辅,做到严慈并济,遇到问题不是只会斥责孩子,而是耐心倾听,发现解决问题的本质,用爱温暖孩子的内心、浇灌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如果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期待和鼓励,就会相信依赖你,把你变成倾诉的对象,将自己的担心和快乐与教师分享。师生情感达成了默契,当你融入了孩子的世界,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和孩子心灵之间的一条桥梁,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不但要关怀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怀孩子的思想、成长。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通过这样一个教育案例,更使我意识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沉甸,也使我的内心更加的充实,获得了教育成功的快乐。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对教育事业就像一盏指明灯,引领我们不断探索、学习、前行。只有把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会用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指导实际教学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磨砺中坚定而从容的一直走下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田陶行知小朋友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脚踏实地
陶行知教育名录
一鸣惊人
学无止境
闭门思过
找茬儿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