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浅析

2017-11-10 11:03刘红波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文言弘扬语法

刘红波

主 题 词:文言文教学 积累背诵 传统文化 语法知识

内容概要: 探讨文言文教学特点,解析文言文教学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困惑之一:文言文教学与积累背诵

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少是要求背诵的。这些课文都出自名人之手,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它们熟练地背诵下来,对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感是大有裨益的。

受到以考试为中心的大倾向的影响,学生的文言文背诵积累量严重不足。即使在背诵课文时,不少同学仍是反复机械地从头到尾多次朗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背下来,待到要回忆其中某句时,往往又要从头开始;或暂背下来,时间一长,又全部忘记了,也就谈不上运用了。怎样才能既背得快,又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们不妨介绍几种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一、“顺藤摸瓜”法

这里所说的“顺藤摸瓜”是指抓住关键词语,提纲挈领式背诵。关键词语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之功效。还要抓住容易联想的关键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二、“画面联想”法

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又如对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也可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三、“紧扣线索”法

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写人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等。《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记叙,从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按照这一线索就比较容易记忆。背诵《陋室铭》,可按题眼“陋”这一线索来记忆,文章先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与古代名室相比,写得层次分明。

困惑之二: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德文化有很多东西值得现在的人们去吸收,并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但现实环境总是把这一切冲淡了。而古文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这也让语文教师困惑。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从文言文教学中,把缺失了的传统文化道德拾起来?

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到底要弘扬哪些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如何弘扬呢?

首先,从文学艺术上,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在讲授优秀文言文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它的文学艺术造诣的讲解。

例如我们要从语言方面来鼓励学生学习并体会优秀的辞藻,揣摩古人是如何遣词造句,然后自己应当试着去学习。《桃花源记》就是一篇在语言艺术上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文言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等。如此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是不注重去体会去感受去学习的话,那简直是一种浪费。此外,一篇好的古文,必须有上乘的思想内容,缺乏灵魂的文章不会成为优秀的篇章。因此,我们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还要注重文章思想内容的学习,看看作者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作者的思想内容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写文章怎样才能塑造出如此之深的思想高度。

其次,我们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对古代优秀人物品质的弘扬,以此来鼓舞鞭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品质和素养,达到以古为范的教育目标。在历代古文中不乏塑造或体现优秀人物形象的名篇。如:《出师表》中的诸葛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杜甫,《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等等。授课老师在讲解这类课文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章中心人物或作者中心思想的弘扬,以此来熏陶、激励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言文教学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极其必要的,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当深入研究的教学课题。

困惑之三:文言文教学与语法知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课堂上老师稍微渗透一点语法知识时,学生大多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大家都知道,中考对教学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初中淡化语法教学,语法知识中考也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是,语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又很重要。初中升上来的学生,在语法知识方面非常薄弱,常常使老师和学生在对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分析感到束手无策。近年来,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在高考中也不列入考察范围,但是,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对深刻而又全面地理解文言文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处理,要不要补上有关内容,拿什么时間去给学习补上这些,怎不让我们困惑?

学习文言文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解读文言课文,而这一点应该明确让学生知道。中考虽说不考文言文语法,但会借助句子翻译试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及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因此,老师们平时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在总复习时也都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归纳整理工作。但随意性仍较大。比如课文《核舟记》。《核舟记》里有不少文言语法知识,就如上文所提到的,我们并不重视它。后来在批改学生翻译重点句子的作业中,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有这么一个句子“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这是一个省略句,原句应该是“其两膝相比者,各隐(于)卷底衣褶中”,省略一个介词“于”。翻译应该为“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但由于上课时没有给学生指出这个句子是省略句,只是单单的告诉他们这个句子的意思,翻译句子时,问题就出来了。很多时候,学生翻译句子时往往是看着句子字面意思翻译的,很少人真的死记硬背句子翻译。于是,不少学生把这句翻译为“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把卷子隐藏在衣褶里”。与正确的句子翻译相差很大。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文言文语法真的对解读文言文有着重要的影响。文言文语法的学习虽然是乏味的,但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提醒他们重视文言文语法。

由此看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语法教学的,学好语法,对于古文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

当然,文言文教学中师生遇到的问题肯定不止这些,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深入探讨,总结规律,切实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服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弘扬语法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跟踪导练(二)4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参考答案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