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冲
摘要:根据10多年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脉络,探讨新时期对电子政务提出的新要求。基于《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近年来的数据,深入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从国际排名到各项指标变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并探讨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国际水平的改进措施。最后从电子政务标杆规范、政府服务平台、网络参与和数字鸿沟4个方面展望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指数;电子政务标杆;政府服务平台;网络参与;数字鸿沟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脉络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贯穿于“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主要从信息化战略、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和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方面进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大事年表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3类:一类为国家政务信息化战略与规划;一类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文件;还有一类表示电子政务工程实施的规划与文件。在信息化战略方面,从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最初的“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到2011年《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推动政务应用的发展”,主要侧重政府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网络方面,把电子政务网络分成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进行建设,同时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提出了管理办法和“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政务信息化工程。可见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符合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系统結合的发展规律,即信息技术先满足单个的业务系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出现了业务需求与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具体到电子政务领域,就是电子政务从标准单一的应用向复杂集成的架构方向转变;从分散的系统操作向共享架构设计的支持信息交换和跨部门业务处理的方向转变。因此,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着新时期的转型需求。
(二)新时期对电子政务提出新要求
2014年2月27日,我国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要求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网络强国。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强国战略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撑,把电子政务的发展蓝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行政改革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2个百年目标,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推进政府治理的信息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政府治理现代化主要包括政府治理的分权化、政府治理的民主化、政府治理的科学化、政府治的法制化。从电子政务到电子治理,能够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二、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展望
(一)确立电子政务标杆标准,引导电子政务规范化
不论是《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还是欧洲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都确立了电子政务的标杆。联合国在线服务指数按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进行评价,在信息服务提升阶段以多渠道服务、开放政府数据等为考察对象;在信息服务提升阶段,重视服务的使用、政府网站的可用性等;在政务处理阶段,通过设立个人网络账户、申报所得税等作为评测方向;在整体政府阶段,把移动电子政务、增强电子参与、开放透明负责和有效的公共管理等作为评价方向。欧洲国家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根据欧盟的电子政务行动计划确立了电子政务的顶层标杆,包括授权的政府、无缝跨地域的政府、结果导向的政府和智慧政府。其中,授权的政府分为用户为中心的政府、透明的政府和协同政府与参与;无缝跨地域的政府以企业和公众跨地域的流动为目标;结果导向的政府侧重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府;智慧政府强调IT核心关键因素的可用性。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一直是以国家规划为指导,地方根据国家电子政务规划制定地方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电子政务标杆标准,因此造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以联合国的电子政务调查为参照,不断提升自身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城市因为缺乏愿景和目标,电子政务建设的经费很难保证,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一直停留在信息发布阶段。因此,在网络强国战略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需把电子政务建设和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政府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明确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应转变政府业务信息化的思路,确立以公众为中心、开放政府、透明政府、高效能的政府、公众积极参与的标杆体系,为地方政府提供电子政务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形成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使全国电子政务朝标杆方向发展,不断地接近目标
(二)加快政府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公共服务
政府以平台的形式向公众提供服务,是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基础。电子商务中比如亚马逊、淘宝等,基于数据,通过不断的迭代而不是通过直觉或猜测向顾客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构建于公共平台之上(如搜索、推荐、购买等),并实现了应用开源和开放标准的一个可扩展的、一致的高质量的用户体验。在向政府服务平台转换之前,用户是按照政府的职能部门去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政府的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但转向政府服务平台之后,公众通过统一的入口、统一的身份认证,可以通过统一的支付平台完成各种跨部门的服务与应用,在统一的平台下可实现更开放、透明、负责、有效的公共管理。目前政府已经有了很多不同和复杂的旧系统与处理过程,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在自己的孤岛中,因此,政府向基于平台的模型的转变意义重大。一个平台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架构,包括展示平台潜能的核心应用;其他的组织机构和开发者可以使用平台进行创新和构建,这个核心平台提供“道路规则”(例如开放技术标准和流程)以保证一致性。
(三)鼓励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通过网络参与可以改变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一方面,政府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了解公众对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偏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地接触到政府、表达他们的心声。政府通过电子信息的发布,有利于公众获取相应的信息来实现公众参与;公众通过多种电子反馈渠道对公共政策进言献策,实现电子咨询;政府通过与公众共同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来增强公众的权能,实现电子决策。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网站已开通了政民互动栏目,公众可通过电子投票、在线访谈、在线咨询和进行答复的政民互动方式;意见征集是指政府就某项草案征集民意,公众会对草案的条款提出修改意见,是一种深度的电子参与方式。虽然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提供了多样的公众参与方式和参与渠道,但是真正达到电子决策阶段的网络的深度参与还是非常有限的,即政府部门就某项草案征集公众的意见,应及时反馈哪些意见被采纳了、对草案哪部分做了修订等,只有这样,才不会打击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并能深度挖掘出公众的取向,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总之,网络参与让公众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来,使公共行政管理成为公众参与度高、包容性强、以合作协商为主实现内在目的和最终目的的重要手段。这种网络参与促使公众参与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可以真正实现增强公众的权能、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四)缩减城乡数字鸿沟,加强网络强国建设
数字鸿沟体现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数字媒体接触和使用状况的差异。数字鸿沟存在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以及社会阶层之间等,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信息时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最初,由于信息技术设备的昂贵,数字鸿沟的主要表现是相关信息技术设备在不同人群中的覆盖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鸿沟的挑战则更多的来自于信息设备的使用能力。根据《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通信基础设施指标中,虽然手机用户数较高,但无线宽带和固定宽带的使用人数却是非常低的,尤其在城市和乡镇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
三、结束语
建设网络强国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战略目标。从电子政务的供应方来说,首先应侧重解决乡镇的网络连接、宽带的可用性、计算机设备、移动设备、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缺乏带来的数字鸿沟,因此需根据“宽带中国”战略,延伸电子政务网络到乡镇,使更多的公众能接触到网络公共服务;其次应侧重个人受教育程度和技术应用水平产生的数字鸿沟,乡镇用户因为不会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这样他们就缺乏使用这种技术的能力,因此需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使乡镇用户能接触到电子政务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并加强培训增强人们的公共服务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密霞,丁艺.基于顶层设计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J].电子政务,2014(9):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