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的几点尝试

2017-11-09 15:47陈康
读天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尝试心理健康教育

陈康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当前初中阶段学生面临较大升学压力的形势下,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前提。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初中德育教育事业所积累的经验,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从学校德育教育的角度来论述当今教育形势下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接轨;尝试

学校德育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及时排解青春期心理压力和课业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随着近年来教育观念的变化和创新,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庭所重视。那么如何提升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并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接下来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的几点尝试。

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德育内容

初中阶段是人的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极易失衡的一个阶段。初中学生自尊心强、独立意识觉醒、叛逆而敏感,因此这一阶段初中教师针对学生普遍所存在的上述心理问题,将解决初中生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来作为德育内容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德育教育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但长久以来,我们初中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社会需求层面,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过多地重视社会需求层面的教育,以至于初中学生对德育教育课程提不起兴趣,初中教师的讲授效果不佳,德育教育也无法达到其应有的作用。

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与水平,笔者建议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德育教育中来,如请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对学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指导等,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和心理压力中,能够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以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为切入点,将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帮助初中学生养成好习惯,塑造过硬的心理品格。

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德育方法

当今初中学校教育形势下的德育教育主要指的是知识性德育。特别是在当前升学压力较大的初中学校。换句话讲,目前初中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教育偏向理论教学,纵观我国各地的各级初中教育机构,德育教育呈现出课程化和知识化的明显倾向。这一现象虽然意味着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是结合德育教育本身的科目特点和目标来讲,仅仅通过课程化、学科化和知识化的德育教育形式的开展,我们很难通过德育教育来实现塑造初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思想意识等目的。

初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和因素,如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但纵观目前学生的品德水平现状,不少学生的身上都表现出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的不协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和我们所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密切关系,目前我们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过多强调认知和行为,却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三者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开展初中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时,就要重视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将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感、道德认知有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作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明确为初中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从初中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心所想、内心所思,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还要变成初中学生的益友。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定时在初一、初二、初三班级举办师生交流会,从学习、工作和生活三个方面,邀请学生为老师提意见,老师为学生提建议,师生双方进行民主、平等的沟通,在氛围融洽的讨论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两者间的隔阂,春风化雨似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内化德育目标

从教育理论来讲,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总体来讲,这种传统式的德育教育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这种德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局面,个性与创造性被抹杀,对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削弱;第二个方面,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式的德育教育模式下,原本处于青春期,渴望人格独立的初中生会产生逆反情绪,对教育内容提不起兴趣,故而德育教育的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为规避上述两点教育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来内化德育目标,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基本情况着手,针对初一、初二、初三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品德等差距,将教育目标与学生的行动相融合,以实用性和可接受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来引导初中学生重视和学习,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四、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传统德育工作,初中教育者习惯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把学生出现的不良问题往往视为思想政治问题,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如在学习方面,我们常把成绩不好的说成是不用功,其实这是学习心理障碍问题。特别是青春期问题,过去动不动就把青春萌动期的一些行为说成是道德问题,其实常常是青春期心理、生理的正常反应,这使我们在教育上产生了很多错误。通过进一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加强心育,不仅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初中教师们正确认识学生,懂得学生是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任何有损人格尊严的教育都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同时学生还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身心特点,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問题,但大多是心理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少了一些训斥和责骂,多了一些关心和理解。改变了过去那种轻易就把学生的违纪行为简单地归结为品行差,把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说成“不能和同学搞好团结”,把两个异性同学接触过多斥为“小小年纪不学好”等观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能够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上述文章中笔者通过分析和论述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的几点尝试,将自己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融入其中,希望对广大业界同仁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初中教育工作者重视学校德育,多尝试、多探究、多创新,将更好更多的德育教育思路融入到初中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尝试心理健康教育
再试试看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再试试看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尝试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