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雅思
“核心素养”一词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后,进入了各界学者的视野,引发了广泛讨论。核心素养的核心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立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了要求。在核心素养的语境下进行班集体建设,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以对“人”的关怀为原则,使建设班集体的外在规范内化到学生的认知本体中。经过深思,以学校三(4)班为实践对象,进行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1+3”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1+3”模式模型建构
以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为基准,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可以理解为:以建设人人全面发展的班集体为导向,设置班级建设场域、虚拟建设场域、社区建设场域三个建设场域,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以实现团队协作、集体和谐、学生幸福、个人发展的全面发展班集体建设的目标。
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1+3”模式模型
如图所示,三(4)班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1+3”模式是按照一个班集体建设目标与三个班集体建设场域平行的路径来建构的。
一个班集体建设目标中,团队协作、集体和谐、学生幸福、个人发展是相互依存的生成范式,两两作用,三者之间更呈现出稳定的三角结构特征,整个班集体建设的目标范式向内聚拢而非朝外扩散。
三个班集体建设的场域是不同的分类取向,呈现出逐层嵌套的特点。第一层(中心区域)是三个班集体建设场域的混合实践应用。第二层(三角形区域层)是将三个班集体场域范式视野下的建设范畴以核心素养的三大领域为参照,整合成为具备稳定特征的三角结构,三者的生成路径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1+3”模式实践
(一)1个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目标
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1+3”模式中的“1”,指的是一个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目标。三(4)班将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目标设定为“建设全面发展的班集体”。如上文所述,核心素养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要立足核心素养进行班集体的建设,就应当关照学情,以生为本,当每个学生都实现了自我的全面发展,那么,班集体自然也就成为了全面发展的班集体。换而言之,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身上。
(二)3个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场域
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1+3”模式中的“3”,指的是3个面向核心素养的班集体建设场域。
1.班级建设场域
班级场域是学生进行班集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班级教室、校园活动特定的班级区域(如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专门给三(4)班学生划定的升旗仪式集合场地、冬季长跑活动区域等)。三(4)班班主任根据环境对学生发展的互动性、融合性、普适性等关键性考量因素,立足“班级环境创设如何协同融合教育资源”“班级环境创设如何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班主任如何充当好班集体环境创设的抓手”等问题,研究了面向核心素养的班级建设场域特征。
第一,班级建设场域要紧扣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班级教室门口的班级文化宣传牌上,三(4)班的班主任所选取的班主任寄语是:“寻找、发现并成为你自己!”该寄语是以学生核心素养中“自我发展”领域为参照提出来的,旨在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自主学习和健康生活中有意识地对自我进行观照,唤醒自我的发展欲望,从而积极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效率,为自己“自我发展”领域自发、自觉地学习与进步营造了良好的“寻找乐学、健康生活”的班集体建设氛围。
第二,班级建设场域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创设喜闻乐见的班级环境。挪威著名的音乐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一书提到“缪斯心性”。事实上,每位班主任都应该保有孩童时代的“缪斯心性”,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渗透在良好班级环境的创设上。三(4)班的班主任在常规黑板报的布置等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在教室门口的文化展示栏上,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读书手抄报等作品,将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与班集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班级建设场域要呈现动态变化。这个动态变化可以体现在班集体建设的内容上,如举办传统的不同主题相关班队活动等,也可以体现在班集体建设的形式上。如班主任在进行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注重良好班风的养成,亲自带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当义工,义务整理图书馆图书等,以这种形式来创设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
2.虚拟建设场域
虚拟建设场域主要是指进行班集体建设的空间是虚拟的。班主任以家校通、微信群等为面向核心素养的虚拟建设载体,经常以网络发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德育的内容包括请认真完成作业、早睡早起、做讲卫生的社会环境爱护小卫士等。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发布的德育信息,都能对现实的班级建设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另外,该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时,向家长们推荐了电影《佐贺的超级阿嬷》,据反馈,部分家长回家后利用网络和孩子共同观看了这部人文性极强的电影。从这个角度而言,虚拟建设场域更多承担的是推动班级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角色。
3.社区建设场域
引进班集体建设中的社区建设场域,目的在于整合社区和家长资源,形成面向核心素养班集体建设的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如在國庆节的时候,三(4)班的学生就被班主任要求走进社区,去访谈老人,了解国家兴衰与他们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感恩节的时候,该班主任还要求学生在社区“做一件小事,服务一位居民”,以此带动他们去参与社会服务,这对核心素养的养成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