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2017-11-09 15:21乐荣荣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本雅明技术艺术

乐荣荣

摘 要: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以照相术和电影的发展为例,论述了机械复制时代对传统的艺术作品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艺术品的价值、大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方式产生的变化进行浅析,并思考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对今天讨论技术与艺术之间关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本雅明 “机械复制” 技术 艺术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论述了机械复制给传统的艺术作品及其接受带来的变化,并提出了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如艺术生产理论、灵光论、关于电影的理论以及大众文化理论。当今社会,新科技不断更新,远远超于机械复制的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处理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对《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来论述,第一,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本质特征的变化;第二,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的转变;第三,大众对艺术品接受方式的改变;第四,论述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艺术品本质特征的变化:灵光与震惊

本雅明在《機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对传统艺术品的本质特征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作了区分,他认为传统艺术品的本质特征是“灵光”,而机械复制导致了“灵光”的散失,取而代之的是“震惊”。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对灵光作过描述。“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此话虽未给灵光下一个具体的定义,但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通过将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与传统艺术品的对比,能够找到与灵光相关的重要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传统艺术品的“本真性”和“独一无二性”。本雅明认为原作品在手工复制的赝品面前保有一种权威性,但是面对机械复制品,这种权威性便会受到损害。正如本雅明所说“在艺术品这个问题上,一个最敏感的核心——即他的本真性——受到了扰乱,而在这一点上,任何自然对象都是无懈可击的”。

概括来看,灵光与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性,本真性,权威性,独一无二性有关。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技术把传统艺术品中“灵光”排挤出去是传统艺术品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之间的本质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的介入,给艺术品带来了新的内涵,即“震惊”。“关键时刻,而只有在新技术的改变之下才能获致成效,换言之,需借助崭新形式的艺术来求突破”。以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为例,按照本雅明的理论来看,这幅世界名画的原作是有灵光的,其价值也主要在于其本真性,独一无二性。在今天,运用机械复制技术能够做出与原作一样的复制品,但是这些复制品已经不具备原作的独一无二和作为真品的权威性。在1919年,杜尚戏谑地用铅笔给著名的蒙娜丽莎加上了样式不同的小胡须,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为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在机械复制时代,既然传统艺术的“灵光”已经遭到破坏,那么艺术要获得新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样式。

二、艺术价值的转变:崇拜价值与展示价值

本雅明关于艺术最初的价值和功用的看法明显的带有巫术说的色彩。 “我们晓得最初的艺术作品是为了崇拜仪式而产生的,起先是用于魔法仪式,后来用于宗教仪式。然而,艺术作品一旦不具有任何仪式的功能便只得失去它的灵光,这一点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本雅明认为传统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崇拜价值,而“灵光”正来源与艺术作品的崇拜价值。正是由于这种崇拜价值使艺术品与接受者之间产生一种审美距离,传统艺术的原真性、权威性、独一无二性在此时便占据这绝对地位。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欧洲现代性特征理论,认为“近代西方社会伴随资本主义在文化局面上带来的变化,就是理性化,其表现为世俗化。艺术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神圣的意味即将消解。神圣意味的消解——这就是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中艺术生产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机械复制艺术品那里,在崇拜价值让位给展示价值的时候,艺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审美的寄生中解放出来。但是,也是在这种艺术品的膜拜价值让位给展示价值的进程中,传统艺术的韵味随之凋谢了。

传统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从崇拜价值走出以后,艺术的价值又将归向何处呢?面对这个危机,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不再建立在审美基础之上,而开始建立在实践中:尤其是政治的基础之上。本雅明从中领悟到复制艺术所蕴藏着的巨大的革命潜力。技术和艺术品的展示价值,一方面可为革命手段,服务于正义;另一方面,反过来,技术和艺术也会服务于统治者,成为其操纵和利用的工具。三、艺术接受方式的变化:个人的专注与大众的消遣

机械复制技术不仅给艺术品本身带来了变化,同样也给艺术品接受者的接受方式带来了影响。“艺术作品可借机械来复制:这项事实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看法。一般大众看毕加索的绘画,会有很保守落伍的反应,可是看卓别林的电影又变得十分激进”。正如本雅明所说,机械复制带来的是大众化的消遣活动。机械复制的艺术品大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普通大众日常欣赏的对象。复制技术拉近了普通大众与艺术品的距离,大众化的接受方式成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接受方式的主潮。

在本雅明看来,复制技术对大众与艺术关系的改变,是由一种感知方式来表现。本雅明认为正是由于大众对艺术萌生了新的态度,从而对艺术的感受方式发生了改变,本雅明以欣赏绘画和电影为例来论述这种感受模式的转变,即由个人的专注向大众的消遣感受模式转变。个人对艺术品的关注是欣赏者全身心潜入作品之中,而大众消遣模式则是艺术品潜入大众。个人接受中,接受主体在观照中发生了移情作用,会因此产生一种主客互动的效果;而大众消遣模式接受主体超于物外,他所受到的并非灵魂的触动,而是由外界带来的“震惊”。本雅明对这一转变持肯定的态度,他认为“由于单一个人常会有拒绝工作的倾向,而目前艺术既然可以动员群众,便试图去解决最艰难,最重要的工作”。他认为电影等现代化的艺术,可以发挥其感染大众的力量,从而使大众一起面对艰难,复杂的工作。四、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对当下的意义

本雅明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对机械复制技术表現出一种乐观的态度,受到了阿多诺等其他学者批评。事实上本雅明对“技术”给艺术带来的影响持一种矛盾的心态。本雅明在《作为生产者的作者》中认为机械复制技术,应该被合理改造并由无产阶级使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革命性。相反,如果机械复制技术被纳粹分子使用,就会变成统治大众的工具。虽然本雅明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来谈技术的,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技术并不是盲目的乐观。正是本雅明的这种矛盾思想,才使得他的理论对当下具有启发意义。

本雅明《摄影小史》:“不久的将来,满载摄影图片的期刊会远多于山珍猎品店”我们如今恰好处在本雅明在这里所预见的视觉文化时代,电影,电视等以图像、声音为基本形态的视觉文化大放异彩。以电影为例,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发展确实给电影领域带来了一场改革的风暴。3D电影将科技与艺术结合,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视觉感受。技术颠覆了大众传统的视觉、触觉感受,艺术似乎开始“动”起来,冲击着欣赏者的感官。技术的不断发展确实给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技术给艺术带来的冲击。本雅明早已预见机械复制技术会使艺术日益大众化的结果,不仅如此,艺术大众化之后,紧跟的还有日常生活审美化。本雅明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里提过的达达主义可谓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先声,杜尚的那些声名狼藉的“现成物品”艺术却被纽约的超先锋派艺术家视为珍宝,杜尚的这种反规则的做法,事实上对传统艺术的神圣灵光带来了冲击,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也逐渐模糊。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也通过各种技术和策略,例如使用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等方法,显示了大众文化中的鸡毛蒜皮以及一些廉价的消费商品如何化身为艺术。日常生活审美化使艺术走出神秘的殿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现了许多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但需要考虑的是,技术的过度介入使艺术品中的艺术灵韵逐渐减少,甚至是完全被消解,完全靠技术支撑起来的艺术品面临着成为“技术空壳”的危险。

三、结语

本雅明处在20世纪工业文明发初之时,当时的技术与今天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以机械复制技术为主。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的技术,朝着多功能、多角度发展。本雅明吸收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一方面他看到了技术的发展不可阻挡,指出了技术的介入给艺术带来的新的形式和价值,另一方面,他指出随着技术的介入,日常生活审美化,大众接受方式的变化,使艺术品面临着成为“技术空壳”的危险。本雅明对艺术和技术关系这种深刻而丰富的见解,对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瓦尔特·本雅明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M].许绮玲,林志明,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傅守详.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才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

[4] 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5] 张旭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J].世界电影,1990.

[6] 蒋继平.木雅明美学思想的内在张力[J].水北师大学报:辑学社会科学版,2012.

[7] 陆扬.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J].文艺研究,2009.

[8] 王才勇.灵韵人群与现代性批判——本雅明的现代性经验[J].社会科学,2012.

猜你喜欢
本雅明技术艺术
试论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
纸的艺术
瓦尔特·本雅明:马克思主义、艺术意志与思想图像
本雅明论布莱希特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